沈敏
【摘 要】 當今是知識經濟時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教育應當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準備,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新的初中化學課程理念強調通過化學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愛好,強化合作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國際競爭中,是否具有創新能力,已成為一個民族是否具有競爭力的要害。而提問題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說就是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有問題、才會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但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大多還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這樣長期下去,學生也就成了習慣,還樂于接受這種被動、消極的學習方式。就現在各地區開展的一些優質課觀摩或比賽活動中,也難得一見有學生在課堂上“敢”顛倒過來向老師提出教學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進行質疑或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問題能力是二期課改理念的要求,而“討論——嘗試”教學模式”教學則是實現這一要求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討論——嘗試”教學模式,其過程為“創設情境——討論——嘗試——總結——形成結論”四個階段。其教學特點是:引導學生在對知識內容進行挖掘拓展的過程中,以知識為載體,對知識學活用活,克服對知識僵化地記憶和狹隘地理解,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及相互討論,培養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參與式學習。
【關鍵詞】創設情境;討論;嘗試;總結;形成結論;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
1.調查研究:一項學生最感興趣的調查(參與率%)如下:討論問題42.81%學生實驗35.33%表揚8.52%教師講評4.61%其它8.7%由此得出,學生最感興趣的是課堂上對問題的討論,“討論——嘗試”教學模式就是在學生交流、討論、提問過程中,優化教學過程、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2.研究內容,研究過程(1)創設問題,引發認知沖突——啟動階段問題情景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情景。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是實施“討論---嘗試”教學模式的前提。問題情景的設置就是要促使學生在原有知識與必須掌握的新知識之間發生激烈沖突,激化學生意識中的矛盾。其過程應生動直觀,富有啟發性,要善于運用直觀演示、實驗探索、多媒體動畫、趣味實驗等手段,努力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識趣味化,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欲望和解決的熱情。(2)學生交流、討論、提問——聯動階段“討論——嘗試”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長期以來,中學化學教學普遍采用“傳授式”課堂教學模式,以教為中心,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遏制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在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我們應當努力實踐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革課程實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的習慣,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引導學生不斷創新、不斷實踐。“討論——嘗試”教學模式有著堅實的理論依據,理論的主要指向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合作性和創造性。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為,“認識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種產品”,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的過程,學生不應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應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學生要利用教師或教材提供的材料進行思考,親自去發現問題的結論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努力成為一個“發現者”;羅杰斯教學觀主張教學應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具有內在的潛能,并能主動地發展其自身的潛能。學生應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與教師一起探索、研究和發現,做到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會存在或發生教學。反思我們的教學,幫學生做了多少件事,而這些本可以是學生自己做的事,我們不放心、不舍得,而恰恰是我們“善良的心”使學生失去了一個個發展的機會。“討論---嘗試”教學模式啟動、聯動、能動和創新為主線,以學生的合作討論為主體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為中心,以優化教學過程、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動腦為核心,進而輻射到動口、動手、動筆等諸多互動因素,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強調交流提問、變式探究等教學環節,從而讓學生永遠是復習的主體。
創設問題,引發認知沖突——啟動階段 啟動階段問題情景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情景。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是實施“討論——嘗試”教學模式的前提。問題情景的設置就是要促使學生在原有知識與必須掌握的新知識之間發生激烈沖突,激化學生意識中的矛盾。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應使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和諧、學生求知欲旺盛。其過程應生動直觀,富有啟發性,要善于運用直觀演示、實驗探索、多媒體動畫、趣味實驗等手段,努力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識趣味化,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欲望和解決的熱情。
學生交流、討論、提問——聯動階段 聯動階段是實施“討論——嘗試”教學模式關鍵環節。在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提問過程中,教師可以鋪設若干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子問題,放手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討論、動手實驗,獨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操作時要注意保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