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薇
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徐榮薇
目的 對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進行分析。方法 回顧分析180例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 對其院內感染高危因素加以總結。結果 院內感染占了27.2%, 以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居多。高危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齡、住院時間、藥物應用、侵入性操作。結論 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呼吸道、泌尿道易出現感染, 感染原因有很多, 針對其中幾項高危因素, 務必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以降低感染率。
心血管內科;院內感染;高危因素;老年患者
心內科主要是為了診治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炎、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而設置的臨床科室, 老年患者隨著年齡增大,身體多項器官功能衰退, 免疫力降低, 在治療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侵入性操作, 以至于病原菌感染率提升, 進而引發院內感染[1]。一旦出現感染, 將會加大治療難度, 甚至威脅到患者生命健康。這就要求必須了解老年患者感染現狀, 仔細分析其高危因素, 并采取解決措施。本院對180例老年患者的臨床治療做了分析, 取得顯著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于2014年2~10月在本院接受診治180例心內科患者, 年齡均>60歲。其中, 男104例, 女76例,病程2~12年。經臨床檢查, 共有49例出現院內感染, 年齡60~87歲, 其中冠心病17例, 高血壓15例, 急性心肌梗死10例, 糖尿病5例, 心源性休克2例。患者住院時間最短5 d,最長8周;應用抗生素2種以上且時間>7 d的共24例, 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有33例。
1.2 方法 依據有關診斷標準, 收集180例心內科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加以分析。確定感染患者及其所占比例后,對感染部位及其高危因素進行分析, 主要從患者年齡、住院時間、用藥情況和侵入性操作幾個方面加以探討。安排有專門的調查人員以院內感染登記表及患者病歷為主要依據, 認真填寫相關調查表。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院內感染率 所選180例老年患者中有49例出現院內感染, 感染率為27.2%。其中呼吸道感染率最高, 其次是泌尿系統、消化道、血液系統和其他。見表1。

表1 49例院內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情況(n, %)
2.2 心內科老年患者院內感染高危因素 ①年齡。60~70歲13例, 占26.5%;70~80歲25例, 占51.0%;80歲以上11例, 占22.4%。可見, 70~80歲的老年患者感染率最高;②住院時間。住院1周以內5例, 占10.2%;住院1~3周18例,占36.7%;住院>1個月26例, 占53.1%。即感染率隨著住院時間延長而增長;③藥物應用。抗生素應用超過2種、時間超過1周導致感染共24例, 占49.0%;④侵入性操作。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感染患者共33例, 占67.3%。無侵入操作患者16例, 占32.7%。
心血管疾病有很多種, 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較為常見, 尤其是在老年群體中, 有著較高發生率。隨著社會進步, 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改善, 直接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上升, 且我國老齡化趨勢加劇, 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老年人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明顯降低, 在住院治療期間易并發各種感染[2]。此次研究結果顯示, 180例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有49例出現院內感染, 感染率為27.2%。其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和消化道感染, 分別占了36.7%、28.6%和22.4%。
并發感染對患者健康極為不利, 且使得心血管疾病治療更加困難, 這就要求對其原因進行仔細分析, 并針對其高危因素積極采取有效解決措施。此次研究發現, 影響院內感染的因素主要有:①年齡:49例患者均在60歲以上, 免疫力下降, 組織器官功能衰退, 如肺彈性、支氣管纖毛運動都不如正常人, 一旦感冒或持續咳嗽, 就可能會引起呼吸道感染或肺感染;②住院時間:細菌定值是引發院內感染的重要條件之一, 隨著住院時間延長, 耐藥菌會有所增加, 從而提高了感染率[3];③藥物應用:當使用抗生素種類過多、時間過長時, 如制酸劑和糖皮質激素, 容易破壞正常菌群, 誘導細菌耐藥性, 給患者重要器官帶來毒副作用, 最終形成內源性感染;④侵入性操作:此次研究中用到的侵入性操作包括鼻飼、留置尿管、有創機械通氣、中心靜脈置管等。如鼻飼需要通過患者鼻腔將胃管插入胃中, 對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 極易出現返流誤吸情況, 引起呼吸道感染;而有創機械通氣則容易削弱纖毛的消除運動和咳嗽反應, 對肺部組織造成傷害, 也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4]。
心內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往往要服用抗生素, 或接受侵入性手術操作, 此時若不做好感染預防工作, 一旦出現感染, 必將降低治療效果, 所以提前要盡量避免以上高危因素。護理人員需予以有效護理干預, 如進行心理疏導, 消除患者心理壓力, 使患者積極配合;同時開展健康教育, 令患者及其家屬了解疾病知識及其原因, 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做好預防工作。醫護人員整個過程中都要保證無菌化操作, 保持病房衛生和患者個人衛生, 及時更換床單被褥, 為其提供一個舒適干凈的環境。盡可能地減少侵入性操作次數, 從而有效控制感染發生率。
[1] 王玉紅.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5):124-125.
[2] 張艷霞.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護理體會.基層醫學論壇, 2013, 17(15):1915-1916.
[3] 李寧墜.心血管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內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中外醫療, 2014, 33(1):67.
[4] 靳小娟.心內科老年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基層醫學論壇, 2014, 18(16):2081-208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060
2015-02-12]
464000 河南省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