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紅
【摘 要】 對文本進行深入透徹的理解是老師進行閱讀教學的關鍵,因此要引導學生揣摩文本,深入發掘文中的留白,將留白作為解讀文本的切入口,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使人物更形象,故事更飽滿,細節更清楚,體會文章的精髓所在。
【關鍵詞】留白;填充;文本閱讀
文章中的留白,合理運用,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豐富文本的內容;觸發學生的深層思考,拓展他們的視野,讓語文課堂更有魅力。因此,教師可以從留白處入手,帶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對文本內容進行心靈的契合與感悟,并對留白處進行大膽補充,讓學生獲得更為深刻的感受。
一、利用標題留白,激發學生興趣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入情入景,趣味性強,內容豐富多彩,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些文章的題目就有挈領全篇的詞語,教師就可以用文章的標題作為切入點,讓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
人們常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師可以借助課文標題,巧妙設問,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因勢利導,提高學生的閱讀期待,帶領學生走進閱讀的殿堂。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云雀的心愿》這一課時,出示課題后,讓學生讀題,找出重點詞語“心愿”后,啟發學生從課題中產生疑問:“心愿”的意思是什么?這云雀的心愿會是什么呢?云雀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愿?從而十分自然地引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二年級下冊《黑板“跑”了》,教師緊扣題目中的“跑”做文章,問學生你們見過長腳的黑板嗎?那你們相信黑板會跑嗎?學生質疑:黑板沒有腳,怎么會自己跑了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內容,可以提高他們的思考深度。
上述案例,扣準文章的標題切入,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將學生快速帶入學習的情境,使他們在后續的學習中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深層次理解作品內容,促進了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運用插圖留白,升華學生情感
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圖文并茂,與單純的文字相比,它更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要把插圖作為擺設,可以借助插圖,幫助學生洞析文本內容,領悟文章的中心與內涵,實現情感的熏陶,獲得心靈的震撼,體現語文課堂教學的精彩。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歡樂的潑水節》一課時,文章主要寫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潑水節的歡快場面,相應的,在文中配了幾幅插圖,描寫的是潑水的場面,而對于歡呼情境在插圖中并沒有完美體現,因此,在教學時結合教材插圖,讓學生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人們的喜悅之情和當時的歡呼場面,這樣不僅使學生明白了編者的意圖,也激發了學生想象力,而且使學生深深體驗傣族人民用潑水這種特殊的方式向別人表達著美好的祝福,領悟了文章中所蘊含的濃濃喜慶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風情,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從上面教學課例可以看出,插圖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有效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恰當地加以利用,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便于他們體會文章要表達的感情,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和效果,使整個課堂“妙”、“趣”橫生。
三、活用語句留白,激發學生想象
小學語文教材中不乏妙語精句,意蘊無窮,想象無限。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想象,化“簡”為“深”,引領學生揣摩、品味,使學生感受到作者遣詞造句之精妙,對有豐富內涵的語句進行藝術性的拓展性的加工,使其更具體、更形象化,變成自己的理解并表達出來。因此可以借助想象寫話解讀文本,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有效提升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莫高窟》時:
師:文中是怎樣細致描寫彩塑的呢?請找出文中有關句子。
生:“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有慈眉善目的菩薩,有威風凜凜的天王,還有強壯勇猛的力士”……
師:在這些彩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尊?看到這一尊尊佛像,游人有什么反應?會有什么樣的表現?你能展開想象進行描述嗎?
……
在蘇教版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地方給讀者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領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文本,還要善于抓住文本的空白處,循著作者的思路對文章進行補寫,這樣處理,可以使文本的細節更為豐滿,讓學生的感知更真切,思維更飛揚。
四、巧用結尾留白,提高學生寫作力
巧妙的課堂結尾則可以使學生產生“余音繚繞,不絕于耳”之感,在求知欲的驅使下,學生會對文章進行藝術性的再創作,為語文課堂增光添彩。閱讀教學中不妨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原思路或根據課文創設的情境讓學生繼續說下去,用心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展教材的廣度,與智慧對話,豐富學生的精神境界。
如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愛之鏈》一課時,這篇課文構思巧妙,喬依幫助老婦人,最后又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完美的形成了愛之鏈條,文章的結尾以女店主的話“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喬依……”為文章的結尾,給讀者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那么,當喬依知道是老婦人幫助了他,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讓學生大膽設想,讓學生以“喬依醒來后……”為開頭寫一段話,在續寫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也讓文章的人文性得以彰顯。
課文的結尾不應當是知識的終結點,而應是激發學生想象力等探究新知的起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和文本仔細對話,充分挖掘教材,鞏固所學知識,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這樣處理,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也可以使閱讀教學顯得更加高效。
總之,教師要注意留白藝術,啟發學生的想象,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只要教師有意去挖掘、巧妙去啟發,讓學生將想象的閘門打開,由想象促進創新,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提高,從而賦予小學語文教學以生命的價值和活力。
【參考文獻】
[1]王美雙.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留白策略[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09)
[2]陳美娟,孟惠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留白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3(20)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老舍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