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斌
摘 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水資源管理實際,將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的主要約束性指標,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明確政府責任,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一項戰略決策,亟需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認識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義,切實加強領導,強化制度、體制、機制、資金、能力、科技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最嚴格 水資源管理制度 保障措施 責任制
中圖分類號:TV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b)-0102-02
1 建立責任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1.1 管理水資源和維護水安全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責任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循環再生性。水資源對經濟社會至關重要,供水安全和水環境安全直接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隨著各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水量短缺、水質污染、生態蛻化等水資源問題在很多地方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事關供水安全、生態環境安全,涉及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協調發展,水資源的公共屬性決定了必須由各級政府作為水資源管理的責任主體,承擔起管理水資源和維護水安全的重要責任。
1.2 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制是現行法律的明確規定
我國憲法規定,水流“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水法明確了各級政府作為轄區公共利益的代表對水資源管理工作負總責,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承擔相應職責。社會每個群體和個人都是水資源管理利益相關者,水法還明確規定了單位和個人承擔保護水資源、節約水資源、保護水工程等義務。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規定的法律責任并未完全落實,在個別地區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恥的現象。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必須把政府、部門、企業和個人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中的責任落到實處,同時要嚴格執法監督,嚴格責任追究,維護法律的權威性,提高水資源管理的執行力。
1.3 水資源管理責任制是節能減排責任制的重要內容
2007年11月國務院批準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將資源與環境管理指標,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水資源管理責任制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在干部考核中,要把節能減排指標、水資源管理指標納入干部考核評價體系,明確管理人員的責任,使他們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強的工作責任心、更高的工作效率完成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各項目標。
1.4 行政問責制是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
多年來,我國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粗放、污染嚴重等問題一直未能有效解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責任主體不明確,缺乏責任追究與問責制度,致使政府在水資源管理上權責不對稱。通過建立有效的責任追究與問責機制,既要讓政府承擔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責任,也要讓用水企業和個人充分認識到水資源的稀缺和寶貴,在政府的引導下,自覺承擔起節約保護水資源的義務。
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制不是閉門設計出來的,要充分借鑒國內外歷史上治水管水經驗以及當前各地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制的實踐,參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安全監督等相關行業建立管理責任制的經驗。要建立的水資源管理責任制分為不同層次,政府、水行政部門、相關部門、行政相對人在水資源管理中擔負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相關部門也要承擔相應責任,如環保部門要負責污染源控制,工業部門要督促企業進行用水改造,農業部門要引導建立節水型農業,組織部門要將水資源管理約束性指標納入干部考核體系等;用水企業和個人也必須承擔法律法規規定的節約保護水資源的責任和義務。
2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需要的保障措施
2.1 需要政府和部門領導高度重視,把水資源管理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綜合國內外經驗,對最緊缺的資源必須實行最嚴格的管理。各級政府和主要負責同志必須高度重視水資源管理工作,把水資源管理放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切實負起應盡的責任。
2.2 需要完善水資源管理法規體系,加強依法行政
2002年水法明確了我國水資源管理的制度框架,突出了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和配置。近年來,相繼頒布實施的法規和規章,以及出臺了一批關于水資源管理的地方性行政法規和規章,但是,面對我國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和落實最嚴格管理制度的要求,急需建立健全節約用水和水資源保護方面的配套法規,使水法確立的各項制度和規定在實際施行中更具有操作性。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同時依法行政也是國家行政機關行使職能的基本要求。各級政府必須不折不扣地實施現行的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2.3 需要建立有效的水資源管理機制,提升水資源管理工作生機與活力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要求建立水價形成機制、民主的公共參與機制以及嚴格的管理責任制等充滿生機活力的管理機制。
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加快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繼續推進累進加價制度,適當拉開高耗水行業和其他行業的水價差價。加快水權制度建設,探索運用市場機制促進水資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保護。
建立民主的公共參與機制。讓水資源利益相關者參與有關政策的制定與管理過程,促使政府與水資源開發利用者各司其責,防止行政部門和開發利用者盲目追求短期利益。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灌區基層推行參與式的灌溉管理,農民用水戶協會這種灌區群眾管水模式迅速發展,取得了很好的經驗。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將在規劃、實施、管理等過程中,積極鼓勵公眾參與水資源管理,推進民主管理,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建立嚴格的管理責任制。完善水資源管理目標管理責任制,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
2.4 需要建立長期穩定的投資渠道,尤其要管好、用好水資源費
長期以來,由于缺乏資金投入,水資源計量監控等管理基礎設施嚴重滯后,使水資源管理真正成為政府要抓的大事、民眾關心的實事、眾人捧柴火焰高的好事。需要加強對水資源費征收、管理、使用各個環節的監管,提高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2.5 需要加強水資源科技支撐體系建設,讓先進的科學技術更多更好地服務于水資源管理工作
要集中力量重點開展全球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和已污染水體修復技術等研究開發,進一步完善水資源管理技術標準體系,加強水資源預測、預報和預警等高新技術應用。
2.6 需要強化水資源管理隊伍建設,使水資源管理步入規范化、科學化發展軌道
通過培訓、交流、學歷教育等多種形式加強水資源管理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水資源管理工作者素質,適應最嚴格制度的需要,各級政府應切實解決基層管理機構的人員編制與經費保障問題,足額保障人員、公用與專項工作經費。在加強人員和經費保障的同時,還要推進在水資源管理制度、隊伍、裝備、設施等方面的規范化建設,著重抓好取水許可審批程序、審批文本、公告公示、臺帳管理、內部文檔等環節的規范化管理,逐步建立起與最嚴格制度相適應的規范化水資源管理體系。
3 結語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重在落實,建立責任與考核制度,是確保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主要目標和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的關鍵。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要切實加強領導,強化制度、體制、機制、資金、能力、科技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智吾,張瑜洪.水資源管理的最嚴格制度安排——《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透視[J].中國水利,2012(7):4-9.
[2] 高而坤.建立符合國情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J].中國水利,2012(7):9-11,18.
[3] 張旺,龐靖鵬.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亟需解決的問題和下一步對策建議[J].水利發展研究,2012(4):12-15.
[4] 殷世芳.流域管理中公眾參與的探討與思考[J].中國水利,2012(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