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紅梅 柳芳

摘 要:在國家提出和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及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大環境下,地勘單位以此為契機,積極發展、適應形勢、爭取政策,深化改革。該文通過對地勘單位的改革歷程以及改革情況的分析,提出了分類改革形勢下各單位應該從觀念、機制和技術等方面進行創新,更好地面對地勘單位分類改革后的發展過程中帶來各種問題和挑戰。
關鍵詞:地勘單位 分類改革 科技 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6.1;F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b)-0185-02
2011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文件(下稱5號文件),自此我國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活動全面啟動,國有地勘單位也在改革之列。而針對于地質勘查這么一個特殊的行業性質,國有地勘單位如何在分類改革大背景下,做好科技創新工作,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實現科技創新驅動,是地勘單位在當前形勢下值得思考的問題。
1 地勘單位的改革歷程
20世紀80年代末,原地礦部提出了“地勘隊伍社會化、地勘單位企業化、地質成果商品化”的改革目標。1999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出臺《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和省級政府下發的有關加強地質工作等系列文件和政策規定,給地勘單位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改革環境,但還沒有從全國地勘隊伍的整體發展現狀進行總體的規劃和設計,地勘行業適應市場經濟的新體制和改革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逐漸形成了作風優良和技術水平較高的一支地勘隊伍,為我國的找礦事業做出了很大地貢獻。同時,地勘隊伍的管理體制也有或多或少的問題存在,包括政企不分、隊伍臃腫、權責不明、工作重復、力量分散等問題。這些問題對國家礦產資源的管理造成了影響,也阻撓了地勘單位自身的發展,最終使得我國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的地質勘查工作得不到更多充分的保證。因此,我國地勘隊伍管理體制的改革之路迫在眉睫。此后,國務院于2001、2006 年先后印發了2號和4號等針對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的文件。同時,國土資源部和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的相關政策,為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地勘單位的改制仍然未得到有效推進。
直到2011年3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分類推進事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明確了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實施步驟等。至此,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進入了正式進程。(如表1)
2 國有地勘單位的分類改革情況
2.1 事業單位改革的分類原則
在5號文件中事業單位按照社會功能被劃分為了承擔行政職能、從事公益服務以及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三個類別。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的核心是事企分開,公益性商業性分開。地勘單位完成分類改革之后,將實現主輔和事企分離,傳統意義上的地質勘查單位將發生重大的變化,地質勘查行業的傳統格局也將會被逐步打破。
2.2 地勘行業工作特點
從工作階段,可以將地勘工作劃分為公益性和經營性地質調查工作兩類。其中,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是以非盈利為目的,為全社會服務的地質調查工作,而經營性礦產勘查工作是指為投資主體服務、以盈利為目的的資源勘查工作。我國目前的國有地勘單位,大部分都是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都是共同承擔任務的情況,而從事公益性和經營性地勘工作的兩個隊伍相互結合交叉,要將二者徹底分開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國有地勘單位的分類相對較為困難。
由于各省地勘隊伍所處地區的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以及當地地勘市場發育程度等不同,地質勘查單位經過屬地化改革之后,各省對地勘隊伍的管理方式不同,使得各地區地勘單位發展情況有很大區別。所以,不同地區國有地勘單位的分類也該因地制宜,有所區別。
2.3 國有地勘單位分類現狀
全國各地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工作穩步推進,目前改革情況看來,極少單位被劃為行政類,包括廣東省各地質局局機關、江西省地礦局機關等部分地方局機關劃為行政類,其他的大多數地勘單位則劃為公益類,另外一部分單位劃為經營類。
3 地勘單位分類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科技創新工作建議
在此改革過程中,對于大多數劃分為公益二類或者經營類的地勘單位來說,大部分國有地勘單位思想觀念未及時轉變,缺乏市場意識,缺乏融入市場的主動性,仍停留在計劃經濟的時代,將發展寄托在國家政策和“等、靠、要”上。對于調動廣大地質工作者的積極性缺乏有效手段和激勵措施。現在國有地勘單位經濟基礎薄弱,資金緊張,地質勘查設備更新換代較慢,技術手段落后,在人員結構上存在技術人員結構不合理、嚴重斷層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將會在地勘單位分類改革后的發展過程中帶來嚴峻的挑戰。
在當前地勘單位分類改革形勢下,要實現地勘單位的生存和穩步發展,就要做好地勘單位的科技創新工作。
3.1 觀念創新
觀念影響和決定了人們的精神和素質,不同的觀念產生不同的效果。改革開放之初,溫州人不等不靠,認為“無明文禁止者為自由”,積極開拓進取,贏得了市場。在地勘單位改革的重要時期,觀念的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必須不斷打破禁錮在思想觀念上的層層枷鎖,做到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從固有的思維習慣中走出來,注重創新,這樣才能在改革中穩定發展。
3.2 機制創新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多數地勘單位由事業向企業慢慢轉化,最終實現企業化經營是地勘單位改革的必然趨勢。改革開放以來,地勘單位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格局,多種經營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在低水平上重復生產工作,企業結構單一,科技含量較低。所以,構建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框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企業經營機制,促進地勘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當前地勘單位適應改革發展的重要基礎。
3.3 技術創新
地勘單位要走向市場,就必須要注重技術創新,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引進新的理論、技術及裝備來自我武裝 ,提高地勘單位地質找礦的市場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加快科技創新,提高科學技術水平,爭取能進入新能源等新領域,在找礦等技術方面取得機會。此外,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包括專業技術在內的各項綜合素質能力,實行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的戰略,為地質勘查單位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撐條件。
4 結語
在國家分類改革形勢下,各地勘單位要按照整體設計、堅持開放,按照確定的分類原則,科學劃分單位類別,規范各個機構的設置。同時應該借助國家的屬地化改革政策,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從觀念、機制和技術等方面進行創新,以適應新的地勘行業市場機制,不斷創造新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劉云忠,尤孝才.中國地勘行業管理體制創新[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9(8):40-42,48.
[3] 高兵,方敏,錢麗蘇.淺議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J].地質與勘探,2013(3):554-557.
[4] 張維宸.地勘單位改革之路[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1(5):33-35,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