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德海
摘 要:慢性支氣管炎屬于常見的臨床病之一,這些年里,城市空氣環境形勢越來越嚴峻的同時,其發病率也在不斷地上漲。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具有顯著的優勢,可以被用在長時間治療控制和防治工作中。為了更好地探究中醫內科對慢性支氣管炎癥起到的治療效果,該文選取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到該院接受治療的94例支氣管炎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痰濁阻肺型以及腎不納氣型兩組進行分組治療,再進行治療效果的對比,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醫內科 慢性支氣管炎 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1(b)-0232-02
慢性支氣管炎是極其普遍的呼吸道系統疾病,是以病原微生物與化學刺激為基礎引起的支氣管的變態反應之一,病人在長時間呼吸階段里,可以出現一系列“咳嗽、喘證、痰飲”等相關癥狀?,F階段而言,因為這種疾病的獨特性,年齡和易感染是成正比關系,因此,在進行治療時候更加需要重視對治療方式的使用。筆者以詳細觀察與對該院接診的病人實驗為基礎,作出了如下的實驗報告。
1 研究資料和方法
1.1 研究資料
選取在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間里入住該院治療的94例支氣管炎病人里的中醫治療狀況,并加以全面的研究。這些病人都與有關支氣管炎患病癥狀與患病要求相吻合,這些病人就診時都伴有咳嗽、喘息等一系列的癥狀,早晨與夜晚極為明顯,白天適當的緩解。
參考中醫治療對患病原理差異性作出病人分型,能夠把此類病人分為兩組,也就是A組與B組。A組病人總數是45例,這些病人的患病種類是痰濁阻肺型,相同的癥狀是嚴重的咳喘與胸悶表現,同時體溫很低害怕冷,這些病人從而面部來看有很顯而易見的灰暗色,同時在咳嗽情況下有很多的痰且是白色以及青色。診脈發現這種病人均存在明顯的脈弦、滑、浮、細等現象。病人的患病年齡一般在45~72歲之間,基本都很高,平均年齡是58歲。病人的體重基本處于49~75 kg間,平均體重為60 kg。病人時間間隔是1~8年,平均患病年齡是3.5年。男性與女性病人分別是28名與17名。
B組的病人總計有49名,這些病人的種類是腎不納氣型,在臨床上此種病人的癥狀表現是面色晄白,在呼吸時候會伴有呼出氣體極其多,吸氣不易的問題,具體的臨床觀察上一般都有盜汗與小便頻繁等相關的現象。同時,基于診脈療法給出脈相判斷,意識到病人脈搏極其細弱,存在一定的虛浮表現。病人的年齡是48~74歲間,普遍都很高,平均年齡是59歲。病人體重一般處于50~78 kg之間,平均體重是60 kg。病人的病程間隔是2~12年不等,平均患病間隔是5年。男性與女性病人分別是30名與19名。
以對兩組病人的普通資料進行比較與統計基礎之上察覺到了,不存在任何給統計結果的信息帶來影響的不同之處,因此,能夠對其實施觀察比較試驗,實驗結果具備很大的統計學價值,能夠完成對信息的可靠的反應。
1.2 治療途徑
在對A組病人進行治療的時候,選擇為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治療,參考其病理給出適當的配方并進行治療,配方里的藥材包括:法半夏、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各10 g、陳皮、甘草各為6 g、茯苓15 g。在對部分特殊病人的體力欠缺的狀況下,能夠在其治療的藥方里添加適當的黨參、黃芪;針對進食不易的病人能夠酌情添加炒白術、谷、麥芽等藥材;而針對有出汗現象的陰虛病人能夠酌情的添加沙參、麥冬藥材。
在對B組病人進行治療的時候,選擇為參蛤散合蘇子降氣湯的藥方,藥方藥材包括了:人參、蛤蚧、蘇子和法半夏各為10 g、前胡、厚樸、陳皮和甘草各為6 g、肉桂3 g。被診斷有伴腰膝酸軟的病人能酌情添加桑寄生、菟絲子藥材;自汗、盜汗的病人能夠酌情添加黃芪、白術藥材;患有極其明顯咳嗽癥狀的病人需要添加適當的川貝母、杏仁藥材。
根據上述兩組病人進行固定藥方的治療基礎之上,對其進行一個季度的治療效果的對比與觀察。
1.3 數據處理
根據此次試驗的全部信息實施統計學研究基礎之上進行總結,SPSS17.0軟件能夠進行不錯的數據處理,同時能夠認定有關信息具備統計學價值,換句話而言此次試驗的數據極其精準,能夠給醫學帶來一定的幫助。
2 結果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察覺到,B組整體的效率不如A組,這些不同之處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屬于極其普通的臨床病與多發病,這些年里還在逐步上漲,據筆者的調查,外因所引起的發作越來越嚴重,然而,依舊有少數病人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不高,癥狀極其明顯,慢性支氣管炎狀況越來越嚴峻。這在一定程度上和外因致病病人息息相關,這些年里,城市空氣質量愈變愈壞,由于呼吸道過敏還有感染轉慢性支氣管炎病人也越來越多。
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在很早以前就出現了,普遍選擇的是辯證治療,覺得慢性支氣管炎是由于內外因一起作用的產物,前者涵蓋了外感風寒與外邪入侵,后者涵蓋了脾胃失降還有精血虧虛等,如果病人以實證表現為核心,就需要用法夏、前胡、甘草、五味子,參考痰性從而分辨清楚病因,能認定加減,從而達到宣肺、溫肺、清肺,化痰的目的。這種病人病情多時間不長,主要存在于青年人身上,普遍是戶外工作人員。虛證普遍使用的是紫河車粉、胡桃肉、冬蟲夏草、黨參、陳皮、沙參等相關的成分,辯證加減,從而實現健脾、開胃、補氣益腎的根本目的,兼顧化痰,這種病人主要為中老年,病程多時間久,或見少量的室內工作和治療時間長沒有療效的青年人。
同時,就證候積分變化狀況而言,A組均能長時間的減輕咳嗽、喘息、咳痰癥狀,中醫減輕咳嗽癥狀具有更好的成效,這實際上和中醫辯證治療,降低內因刺激緊密聯系??人缘恼T因是由內因和外因兩種構成的,在慢性支氣管炎治療最后的階段內因是引起咳嗽的關鍵原因,不少的遷延不愈病人由于機體失調,具有隱藏的病理變化,給呼吸系統帶來影響,引起不斷的咳嗽,咳嗽基礎之上還會刺激呼吸道,會威脅到呼吸道粘膜損傷。中醫辯證治療,調理氣血,掌控好誘因,防止呼吸系統被源于內部生理變化帶來的刺激,緩解咳嗽癥狀。
4 結語
該研究結果表明,用中醫內科的治療方式對慢性支氣管炎可以取得較為顯著地治療效果,實現較為理想的治療和恢復情況。結果采用中醫內科治療方式對痰濁阻肺型患者進行治療,可以得到更好的預期效果。 這可能與腎不納氣型患者病程更長有關,其具體機制尚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新位.中醫內科治療馬曉支氣管急性加重期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工程,2012,20(11):126-127.
[2] 龔明煜.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4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3):9-11.
[3] 邸維輝.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離你村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3,9(6):198-199.
[4] 錢衛斌.非藥物療法對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干預研究[D].山東:山東中醫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