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冬梅
教師布置家庭作業,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老師可以通過作業完成情況了解“教”的整體效果,了解學生對于“學”的掌握程度。部分學生無法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作為教師,應該辯證施治,采用恰當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
一、問題類型
1.自制力差型
有的學生平時成績中等,學習態度一般,偶爾不完成作業。問其原因,大部分是家里來客人了、親友結婚了。說到底,是這類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自制力差,受不了外界任何因素的干擾,極小的因素都可能影響其心志。
2.懶惰型
有一類學生,只動口,不動手,更懶得動腦。這類學生大部分喜愛數學,懶得學習語文等語言、抄寫的科目。只想說,不愛寫。在課堂中,他們思路清晰,分析問題透徹,回答問題積極,這類學生有時不能及時完成作業。
3.習慣性型
有類學生不完成作業已經成為習慣,每周都有二三次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無論是叫家長,還是罰寫作業都無濟于事。他們寧可在學校內把所有的活動時間都占用來補作業,也不在家把作業寫完,讓老師和家長極其頭疼。
4.心理問題型
某些學生本來在校表現一直很好,突然間出現不完成作業,而且是持續、強烈的狀態。在校時課堂表現不好,學習成績逐漸下滑,總是心不在焉的。出現這種現象,一定是學生被某些因素干擾,出現了心理問題。
5.學困型
這類學生知識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不會做題,長期以往無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類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想學時,因為落下太多,學也學不會,最后干脆不學,更不完成作業。
二、解決方法
1.科學、合理地布置家庭作業
教師布置的作業量應適中,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遵照教育部要求制定作業:一二級不留書面作業,其它年級書面家庭作業控制在60分鐘以內。不布置重復機械性的作業,多以開放性和操作性的作業為主。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分層次布置作業,每天作業分成必須完成的作業和選作作業。這樣機動靈活的作業,既避免因作業量過大、過難原因造成的學生不完成作業,又能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2.家校聯合,共同監督
利用現有的網絡和通信設備,開展校信通、QQ、微信等建立家校聯系平臺,將作業信息等每天發送到家長的手機上,請家長協助配合,督促學生更好地完成作業。我校已經開通了“班班通”工程,教師提高網絡教學意識,合理利用“授課平臺”的資源與功能,建立“家長群”,形成教師、家長和學生三位一體的學習與管理系統,使家長能輔助學生完成家庭作業。
3.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教師應為每一位學生量身定制短期學習目標。如本周內做到“三完成”,即“完成聽寫、完成作業、完成背誦”。每周五進行一次評比活動,看誰做得最好。這些做法可以讓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實現這些目標,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我班會在一個月內進行一次評比活動,看誰做得最好。這種做法使學生充滿競爭力,形成愛學、樂學的學習氛圍,最終達到獨立完成作業的目的。
4.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問題
(1)對于自制力差的學生,教師應多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問題,避免因網絡、手機及家庭內部活動等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有些學生每天回家后,不是馬上做作業,而是打開電視或玩起電腦。等家長回來以后,吃過飯就很晚了,學生馬馬虎虎地寫點作業就休息了。針對這類學生,我請家長配合,撤掉電視卡,關閉網絡,不給學生使用智能手機,堅持把影響學生注意力的因素減到最少。
(2)對于懶惰型學生,應以鼓勵為主。針對兒童好勝心強但難以持久的特點,教師可有計劃地指派給學生一定的工作,如由這些學生負責檢查小組內其它學生的作業,這樣做使這些學生感受到責任感,更對他們本身產生一些約束力,持之以恒,他們會改掉懶惰的壞毛病。
(3)針對習慣性不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要與家長深度溝通。這類學生大部分因家長忙于生計,不能管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致使他們放任自流。學生長期得不到管理,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不懂得自我約束。對于這類學生應該同學互助,建立幫扶小組進行幫助和管理。小組成員二至三人,一個負責紀律管理,一個負責指導作業。小組同學共同完成作業,使幫扶帶真正地發揮作用。
(4)心理問題型學生是最難解決的,這不是通過教師單方面努力可以解決的。曾經有一名學生,一年級是班長,各個方面都很優秀,到二年級第一學期最后一個月突然不完成作業,罰過、補過作業,家長叫過,各種方法都試過,卻無濟于事。為了深究其原因,我走進了她的家里,與孩子的姑姑進行了深度溝通。原來是孩子有繼母了,為了引起爸爸的注意,她開始逆反。了解到這一情況,我決定用母愛換回孩子的童真。漸漸地,孩子終于愿意向我敞開心扉,放棄錯誤的念頭,改正了不寫作業的毛病。每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不盡相同,教師必須以無私的愛去呵護每一個幼小的心靈,使他們化解心中的痛,幫助他們度過心理難關,健康成長。
5.懲教結合,掐斷壞習慣的源頭
“教不嚴,師之惰。”有的學生習慣“鉆空子”,即使不寫作業,也把作業本交到老師那里。如果老師忙沒時間檢查,他就躲過一次。如果被老師發現,讓他回去補,他也是拖拖拉拉,放學前還是補不完。教師在學生出現不完成作業的初期,就要及時進行處理,將教育與批評結合在一起,不能讓學生形成習慣性的問題,將其壞習慣掐斷在搖籃期。
在教育過程中,還有很多個例,針對不同的問題類型,教師要辯證施治,因人而宜,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讓他們揚帆遠航。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