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起來



玉器,也叫玉雕。中國古代玉雕中呈現的“十二生肖”,多姿多彩。十二生肖,是古時的術數家拿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組成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屬相。后以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生肖,如子年出生的肖鼠、丑年出生的肖牛等,稱為“十二生肖”,也稱“十二相屬”。安徽境內歷年來出土和傳世的古玉雕十二生肖文物頗豐,現分別收藏于省、市博物館和省文物總店?,F選取部分古玉雕十二生肖,年代上自新石器時期下至清代。馬馳金世界,羊喚玉乾坤,今年是古歷“乙歷”年,屬羊,先說玉雕羊吧。
宋·玉羊(圖1)
此件白玉羊為圓雕。高2.2厘米,長2.8厘米,寬1厘米。色澤潔白,溫潤細膩,有黃玉沁、牛毛沁。羊首高昂,兩角前卷,額部豐圓,鉆圓眼,鼻外凸,鼻孔對穿。鼻孔對穿,既可作鼻孔,又能佩掛系帶用。一孔對穿技法,我們的祖先早在商代玉器上就廣泛地應用了。該羊造型半圓狀,圓鼓溜溜,四肢平臥,雕琢簡潔,形態溫順安祥,佩掛在身,傳遞吉祥,使人感到心中愉悅。
明·玉鏤雕三羊開泰帶飾(圖2)
這塊明代玉帶飾,玉質美,雕琢精。長6.8厘米,寬4.8厘米,厚0.7厘米。長方形,扁體,框內為鏤雕,構圖繁密。上端雕“日”字形圓圈,旁有牡丹花相伴;中部為各色迎春花,枝繁葉茂;下部三只瑞羊在明媚的陽光下奔走相呼,形態自然,栩栩如生。整個畫面設計精巧,吉祥符瑞,將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融為一體,氣韻生動。
接下來按十二生肖排行順序逐一介紹。
清·子鼠環形玉佩(圖3)
白色玉環佩,晶瑩細膩,有棗紅、褐紅留皮。直徑5.5厘米,厚0.7厘米。環外緣相對應雕琢貓首和鼠身。貓豎耳,圈眼,月牙嘴,有神情。鼠爬俯環上,呈躲藏狀。靈便的小身子,一雙閃爍的眼睛,古靈精怪。貓,只雕臉面,卻給人溫順的感覺,呆呆地瞅著老鼠。
宋·玉牛(圖4)
牛的體態豐滿肥壯,以青白玉雕磨而成,呈臥伏狀。長5.4厘米,高2.9厘米,寬2.6厘米。有石灰沁和黃土沁。頭前伸,角后彎,小耳,突眼,鼓鼻。四肢彎曲伏地,卷尾貼于臀部,似在小憩,又似欲起,具有強烈的寫實感。生動刻劃了牛在勞動之余臥下休息的形態。牛無穿孔,應是陳設品。
明·玉虎(圖5)
玉虎青色偏黃。細密堅實,通體有黃土沁、松香沁。長3.8厘米,寬2.6厘米,厚1.5厘米。淺浮雕虎首前視,眼眶深凹,水滴眼,有短須,嘴平齊,口中鉆有圓孔貫穿尾部,四肢臥地,尾貼臀部,造型粗獷,雕刻簡潔剛勁有力,只注重外形,而不追求細部,軀體健壯,眼射兇光,拙樸穩重,而不減威武之風。
明·玉鏤雕瑞兔獻壽帶飾(圖6)
玉帶飾長方形、扁平體。長8.8厘米,寬6.2厘米,厚0.8厘米。多層雕琢,外框平面較窄。上部雕琢一長“壽”字,周圍為靈芝、牡丹陪襯;下部雕琢三只白兔,長耳,圓眼,有伏有動,個個神情機靈,仿佛都要一躍而起捧“壽”祝福。構圖巧妙,紋樣典雅高貴,使人倍感親切和悅。
活蹦亂跳的小白兔,向來逗人喜愛。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佩戴玉兔?!坝裢蔑棥保▓D7),1987年安徽含山縣凌家灘遺址出土,這件新石器時代玉雕,距今約5500年歷史,不可多得。
西漢·環形玉龍佩(圖8)
龍是中國古代文化中最受尊崇的神靈。1991年安徽天長縣漢墓出土的這件環形龍玉佩,技藝精湛,造型優美,令人驚嘆。環總高26厘米,龍首吻前伸,張口,圓眼。龍身如蟒如蛇,但無鱗紋,龍背有卷鬃。飄揚外卷的鬃與內曲的身軀相結合,造成了生動飛騰的藝術效果。距今已有1800余年歷史,完好無損,彌足珍貴。
宋·玉馬(圖9)
玉馬采用和田玉羊脂白玉雕琢而成。長3.9厘米,高2.7厘米,寬1.1厘米。白玉馬溫潤純凈,圓雕,呈臥狀。頭高昂,眼前視,小耳,嘴微張。曲腿而臥,前蹄連體,中部琢有一穿孔,素面光潔。雕琢簡練,軀身健壯,表現了宋代良馬的神韻。再看明代“玉臥馬”(圖10),造型生動、形象逼真而更顯精彩。它回首側視,后蹄觸唇,似在打滾,呈現一股野性。
清·玉雙猴(圖11)
玉雙猴圓雕鏤空。高4.2厘米,寬3.7厘米,厚2.1厘米。玉質細膩,潔白無瑕,琢磨光滑。母猴坐地側視,圓眼微凹,微張嘴似在笑,額頭起皺紋。小猴坐于母腿,前雙肢抱住母身,呈玩耍狀,生動有趣,憨態可掬。玉雙猴,意為“代代封侯”。
清·玉浮雕雄雞圓牌(圖12)
雞的形象在畫家筆下常有所見,而玉雕雞形卻十分少有。這件玉雕雞圓牌直徑3.2厘米,厚0.6厘米。雄雞昂首翹尾,突眼前視,短喙,高冠,陰線勾飾雞翅、羽毛,線條密集,栩栩如生,在淺浮雕彩云飄動下,蹬腿、翹尾、張開嘴,給人以“一唱天下白”的感覺。
宋·玉犬(圖13)
玉犬青白色,通體有黃土沁,溫潤半透明。長5.2厘米,高2.4厘米,厚1.4厘米。圓雕。犬首高昂遠視,四肢彎曲臥伏,身上琢有一穿孔。小耳朵,凸眼睛,神情機靈,長得像只小豹子。再看明代這只“青玉犬”(圖14),長相怪異,有點像哈巴狗,沒有宋代“玉犬”漂亮,但顯溫順。
漢·玉豬握(圖15)
青玉豬握是一件西漢隨葬品,逝者下葬時握于手中,以冀軀體不腐。長10.4厘米,高2.1厘米,寬2.6厘米。長柱形,圓背,通體有石灰沁。圓嘴勾飾一圈陰線,屁股平齊,斜額小耳,雙眼橫長,呈臥伏狀,肥肥實實。線刻,淺雕,刀法極簡,神態準確,概括力強。
玉豬的出現在中國有著久遠的歷史。下面這只叫“玉豕”(圖16)的玉器,是1998年安徽含山縣凌家灘新石器時期遺址出土,距今約5500年歷史,刀法極簡練,但整體造型與大玉豬相似。尾部有一穿孔,可懸掛作佩飾。玉豕對研究新石器時代制玉工藝及習俗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蛇在十二生肖排名第六,鑒于目前缺少玉雕蛇的文物資料,故此次未能說及。據文獻記載,十二相屬之說起于東漢,“漢以前未有言之者”。(責編: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