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D·B
只要用手指輕輕地滑動電子設備上的屏幕,它就會乖乖地按照你的“指令”辦事,打字、唱歌、拍照……這樣的情形,在許多年前是人們不敢想象的。
拿手機來說,短短幾十年,小小的手機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剛問世時的小屏幕、大鍵盤到現在的大屏幕、小鍵盤,從黑白屏幕到彩色屏幕……手機可謂是一年三小變,三年一大變。
在手機的成長階段,觸屏技術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說起觸屏技術,它可是時下最流行的名詞之一,從手機到平板電腦,就連筆記本也忍不住奔向觸摸屏的“大家庭”。事實上,觸屏技術發展到今天,走過了很長一段路,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那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觸摸屏產品吧。
1982年
BBC(英國廣播公司) 《明日世界》欄目介紹了一款早期的觸屏電腦,型號未知。
1983年
惠普PC—150是最早的商用觸屏電腦之一,屏幕上的網格紅外線可記錄手指運動,但其感應器容易沾染灰塵,需要經常清洗。
1993年
在iPad出現之前,蘋果公司曾推出過一款掌上電腦,它的手寫識別功能在當時被認為很超前,價格自然不菲。
1993年
第一部智能手機IBM Simon問世,該手機包括日歷、記事本、傳真等特色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觸屏撥打電話。
2002年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看到平板電腦的市場前景,2002年推出了windows xp系統平板電腦。不過,因為價格昂貴,銷量并不樂觀。
2004年
觸屏智能手機開始普遍流行,諾基亞塞班系統手機在此浪潮中大顯身手。
2007年
蘋果的iPhone手機震驚了智能手機行業,雖然第一代蘋果手機缺少了視頻錄制等功能,但其靈巧的用戶界面使其他對手無法匹敵。
2008年
微軟公司推出了一款價值8500美元的觸屏電腦,該系統可以供多人同時觸控電腦。相對而言,這款觸屏電腦更適合商用而不是家用。
2010年
蘋果公司推出的iPad被指責為僅僅是一部大的iPhone,同時因缺少攝像頭等功能受到批評,但在美國發布后的一個月內,iPad的銷售量突破百萬臺。
如今,放眼大街上各色人群的手機,觸屏手機占據了絕大多數。不止是手機、電腦,家用電視、冰箱也進入了觸屏時代。未來,誰也無法想象觸屏技術會帶給我們怎樣的神奇……
不過,手指滑動手機觸屏,也需要條件——當你戴著手套去滑動手機屏幕,它并不“聽話”,這是為什么呢?
奧秘并不難理解——當人體手指觸摸到屏幕時,在手指和導體層之間會形成一個電容并產生放電現象,從而導致屏幕產生反應,戴上手套相當于隔絕了手指與屏幕之間的聯系,使得屏幕無法接收到“手指”發出的命令。
對于“無所不能”的科技來說,這點小麻煩并不算什么。攻克這一難關,僅需一雙電容手套即可。戴上這款手套,就可以在屏幕上自由滑行,道理同樣不難理解——讓手套也有傳導電荷的能力。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觸摸屏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工作原理并不相同,有的屏幕戴上普通手套也能滑行。如果你有興趣,長大以后,不妨在這方面探索一番……
說不定,二十年后,觸屏技術的秘笈就掌握在你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