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有效性的評價主要遵循循證醫學的方法,最終的評價成果匯總成衛生技術評估的有效性評價部分,作為制定藥物政策、醫療保險政策、購入新藥、藥品選擇、藥品研發和上市的依據。

表1 需檢索的文獻數據庫
為全面獲取所有關于“***”的文摘,只用“****”一個關鍵詞進行全文檢索或者主題檢索。
⑴英文數據庫
“****”。
⑵中文數據庫
“***”。
將檢索到的文獻按照文獻納入/分類標準進行分類,采用PICO-S原則設計納入/分類標準,該藥物所主要治療的每個病種或適應證一個PICO-S。
描述評價人群的特征。
描述待評價的藥物治療。
描述和待評價藥物對照的治療措施或安慰劑。
相應的結局指標。
①衛生技術評估(HTA)、循證指南、系統評價(SR)、Meta分析;②隨機對照試驗(RCT);③若數據不夠的話,必要的時候納入觀察性研究(如隊列研究或病例對照研究)。
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數據提取表(見表2~表5),由1名評價者獨立提取數據,由另外1名評價者核對提取的數據。有任何爭議通過討論解決,必要的時候咨詢第3位評價者。提取的數據包括研究的基本特征、質量、主要結果和不良反應。

表2 納入HTA的基本特征

表3 納入指南的基本特征

表4 納入SR/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

表5 納入RCT的基本特征

表6 AGREE II
由2名評價者獨立評價納入研究的質量,若存在爭議則通過討論解決或咨詢第3位評價者。由于目前尚無全球共識的HTA質量評價工具,參考2011年澳大利亞發表的HTA中所采用的NHMRC(2000a)及CRD(2009)更新條目對其進行評價。采用AGREE II評價指南的質量(表6)。采用AMSTAR的評價標準評價SR/Meta分析的質量(表7,表8)。按照Cochrane手冊的要求評價RCT研究的質量(表9)。
對納入的衛生技術評估和循證指南進行描述性評價和分析。
對納入的系統評價/Meta分析和RCTs進行描述性評價和分析,必要的時候對納入的RCTs進行Meta分析。用表來總結納入研究的數據(見表10)。
利用GRADE評價標準對獲得的證據進行評價。其中RCT研究初步列為高質量證據,觀察性研究列為低質量證據,根據影響證據質量的因素對證據進行升降級,其中:GRADE證據質量分級(見表11)。

表7 AMSTAR清單及說明

表8 AMSTAR評價納入系統評價的質量

表9 RCT的質量評價

表10 臨床研究證據總結表

表11 臨床研究證據的GRADE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