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要:《西域狂想曲》是由中國現代爵士樂作曲家、a爵士樂鋼琴演奏家孔宏偉先生所創作的作品。作曲家在音樂創作上與中國民族音樂相融合,描寫了作曲家心中由霧霾引發的幻想,表達了人們心中對純凈空氣的渴望以及對西域那片凈土的美好向往。
關鍵詞:爵士 民族化 融合
爵士樂誕生于美國,一個多世紀以來,它憑借著獨特的魅力席卷著大眾的聽覺,并且先后傳入其他國家。20世紀80年代,中國出現了以孔宏偉為代表的爵士樂作曲家及演奏家。
孔宏偉,綽號“金佛”,中國現代爵士樂作曲家、爵士樂鋼琴演奏家,他將爵士樂與中國音樂元素相融合,創作出帶有中國民族音樂風格的爵士音樂。他先后在中國組建多個樂隊,他的金佛爵士樂團是目前中國爵士樂水平最高的樂隊之一,曾代表中國出訪世界各地參加演出。
《西域狂想曲》是由孔宏偉先生所創作的爵士樂作品,由金佛爵士樂隊于2013年在九門爵士音樂節開幕式等演奏會上演奏。該作品表達了作曲家對近年來北京及周邊地區由于環境污染而造成霧霾的憤怒,樂曲里面有著對霧霾的幻想,以及對美好環境的向往,作曲家渴望著一路向西走,希望能找到一片凈土,他順著那條絲綢之路,最終找到了那片純凈之地,人們載歌載舞,也慶祝尋找到心靈上的一片凈土。《西域狂想曲》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除了跌宕起伏的情緒,亦還有對于凈土渴望的寧靜。
一、爵士樂的特點
“爵士樂是一種與傳統有著血緣關系卻又截然不同的音樂。”
第一,爵士樂的結構大多是方整型的,就像古典音樂一樣,甚至比古典音樂的結構還要方整,但是爵士樂的結構不可用傳統音樂的曲式劃分形式。
第二,爵士樂的調式與和聲大體沿用了傳統和聲的組合方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和創造。
第三,在嚴肅音樂中,作曲家們喜歡把譜子完全記錄下來供演奏員們演奏,而爵士樂譜大多是帶有旋律的和弦功能譜,這就要求演奏員們在基本保持旋律、和聲以及律動的基礎上參與創作,即興發揮,甚至每一遍演奏出來的音符都不盡相同。
第四,爵士樂使用的樂器雖然有很多是傳統延續下來的樂器,但是對于以節奏為靈魂的爵士樂來說,架子鼓是無可替代的樂器。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電聲樂器普遍的融入到音樂當中。在爵士樂由美國傳入各個國家之后,一些國家加上了自己本民族的樂器與之融合,如爵士樂與拉丁音樂融合后變成了波薩諾瓦。這首《西域狂想曲》為了與中國民族音樂融合,在樂器上加入了笛子和中阮。
爵士樂中,有很多樂器都是由傳統樂器傳承下來的,但這些樂器在爵士樂里的演奏方式卻與傳統音樂的演奏方式大相徑庭,這些樂器的演奏方式得到了解放,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力來表演。在爵士樂中,除了融合,體現單個樂器的魅力也是區別于傳統音樂的重要因素。
第五,爵士樂十分講究律動,爵士樂的律動直接決定了樂曲的風格和特點。爵士樂中的律動是深深刻在演奏家靈魂里面的,演奏家們十分喜愛隨著樂曲的律動來回搖擺身體。爵士樂中大量使用以切分為主的節奏,重拍的位置可以在一個小節中的任何一拍、半拍甚至16分音符,連線的使用也極其常見。
第六,旋律的寫作可以是承接傳統音樂的優美旋律,也可是各類爵士音階中的調式音,還可以是沒有規律的寫作。這是一種不拘一格的旋律形式,甚至作曲家的腦中沒有音高概念的束縛。
第七,爵士樂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帶有大量的即興因素。因為爵士樂使用的是和弦譜,所以除了寫好的旋律以外,每件樂器要完成它在樂隊里的功能。演奏員們根據不同的樂器自我發揮。每個爵士樂曲中間有一個段落必須為即興演奏,往往這也是聽眾們最期待的環節,因為沒有人知道這些樂手們可以碰撞出什么火花。
二、作品分析
(一)《西域狂想曲》的段落結構
《西域狂想曲》共有三個部分,分別表達了三個情緒,第一部分節奏快、情緒狂躁,表達了人們對霧霾難以忍受的心情;第二部分的主題是新疆風格,依然是快節奏,描寫了人們一路西行找到了西域,載歌載舞,難掩心中的喜悅,與第一部分在風格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三個主題情緒是以6/8拍為主,描寫了人們找到了凈土,其境地安詳、純凈,為人們洗滌著心靈。
這首曲子的結構有著爵士樂樂曲段落方整的特點,這里的主題段落以方整的8小節為主,兼顧有9小節或10小節,其段落小節數沒有超出8到10小節。
第一部分共有一個引子段落、兩個主題段落和一個連接段落。
第二部分主題共8小節,在演奏中進行共11次的重復與變奏,第一次8小節是引子,它以和聲的形式出現,交代了這個段落的律動、情緒、和聲,第二次、第三次在前面交代的和聲基礎上演奏旋律主題,第四次至第九次的演奏是主題變奏,最后兩次再現旋律主題。這11次重復與變奏的和聲是從未改變過的,律動除了四次的變奏以外基本不變,變奏以旋律和編曲的變化為主。
第三個部分共有兩個主題段落,這兩個段落均為九小節,并且和聲不變。
(二)《西域狂想曲》的調式與和聲
1.和弦功能標記法
這首作品采用的是和弦功能標記法。
“和弦功能標記是一種和弦性質快速反應的標記法。實際上,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記法,所有的和弦性質的標記基本上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這首作品中大和弦的標記為“MAJOR(MA)”,小和弦的標記為“Minor”,屬七和弦直接在右下方標記數字“7”,屬七SUS和弦用“SUS”來標記,半減和弦的標記為 ,減和弦的標記為O,小大七的標記為“-MAJ7”。和弦功能標記中,超過7和弦的擴展音,一般不再標記出來,除非要強調某一個音。
2.這首作品的調式采用了中古調式——弗里吉亞調式、新疆調式、大小調體系;和聲是大小調體系和聲、由大小調體系和聲演變而來的高疊式功能和聲的爵士和弦和四度疊置和弦。
第一部分的調式以E弗里吉亞調式為主,在主題旋律里兼顧用到E新疆調式。
E弗里吉亞調式是:E、F、G、A、B、C、D、E。
其中第一個主題的引子部分的和弦是E7SUS4、FMA9、F# 、B7(ALT)、E-(MAJ7)。
E7SUS4是以E為根音的七和弦,SUS4的意思是用4音代替三音,擴展音9音是弗里吉亞調式中的F音,這個和弦最終組合排列成E、F、A、B、D(如例1)。
FMA9是以F為根音的大九和弦,組合排列之后為和弦為F、A、C、D、G(如例1)。
F# 是以升F為根音的半減七和弦,作曲家演奏中加上擴展音9音,最終組合排列成為#F、A、C、E、#G(如例1)。
B7(ALT)是以B為屬和弦根音的ALT和弦。ALT和弦是建立在旋律小調上的Ⅷ級屬七ALT和弦,音階中除了屬功能的根音、三音、七音以外,包含的擴展音有:b9音、#9音、#11音與b13音,幾乎所有的擴展變化音都在ALT和弦中體現。B7(ALT)音階是B、C、D、bE、F、G、A、B,除了根音B之外,作曲家選用了A、C、bE、G作為和弦音。
E-MAJ7是E為根音的小大七和弦,加上9音之后組合排列成為E、G、B、#D、#F。
第一部分第一個主題段落第七小節和弦為B7SUS(b9),是以B為根音的屬七SUS和弦,組合排列為B、E、#F、A、C,這首曲子中,作曲家選用的和弦音符以B為根音,上方和弦是C、E、#F、B。
第二個主題的6/8拍的段落里,前8小節的和聲是E7SUS4。這個主題第四小節的旋律是以三個音為一組的四度疊置的線條和聲組成的,前三組和聲的來源是減和弦B、D、F,以為這三個音為低音,向上演奏純四度音程;最后一組和聲來源是以bE為低音的和聲,是D音和聲與F音和聲之間的經過和聲,但是這個經過和聲用在了F音和聲后面。
這個主題第八、第九小節的旋律是用新疆調式組成的。E新疆調式是:E、F、G、#G、A、B、C、D、#D。旋律中的bB音可以看做是經過音。
后面兩小節中出現了和聲D#O,是升D為根音的減和弦,為#D、#F、A、C。
第一部分連接部和聲以減和弦為主,和聲是D#O,EO。第七小節旋律的調式也是E新疆調式。
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運用的都是傳統和聲。第二部分運用了a和聲小調,第三部分a自然小調與a和聲小調交替使用。
(三)《西域狂想曲》音樂的律動
《西域狂想曲》中三個部分的律動各不相同。
第一部分的引子,音樂術語標記的是“SWING”,意思是“搖擺”,搖擺的基礎節奏特征是:“選擇一個常規節拍;樂曲速度并非快到極致;主重音出現的位置根據時代和風格的不同而變化,在弱拍、強拍、等分四拍或節拍的弱部出現均有可能。”這部分引子的拍號是4/4拍,以八分音符為一個基礎,重音位置分別出現在三個八分音符或者兩個八分音符為一組的第一個八分音符上。第一個主題的術語標記是“ROCK”。這時的律動是以四分音符為基礎,其中每一拍比較分明。
第二部分的律動是新疆風格的節奏。在這里用新疆風格的節奏貼合了這首作品“西域狂想曲”的主題。新疆風格的節奏與爵士樂的共通點為節奏重拍的多樣性。這段曲調具有典型的爵士樂節奏特點——切分節奏、弱位連線。
第三部分為6/8拍節奏,主題旋律悠揚、深邃。第二個段落進節奏鼓,風格變為舞蹈性的華爾茲。
(四)即興表演、重復與變奏
爵士樂中不得不提到它即興表演的習慣,這種瞬間的創作,在爵士樂演奏中證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西域狂想曲》即興部分在重復第一部分的引子段落里。在2013年的演出中,這個段落一共即興了2分鐘,以引子里的5個和聲作為基礎,做樂器的即興以及多件樂器的即興。這里要求每個樂手都解放自己,讓自己成為主角,薩克斯、鋼琴、bass、笛子都有自己的旋律,不照“譜”宣科,或是做旋律,或是做節奏,或是做和聲。
二部分主題共8小節,在演奏中進行共11次的重復與變奏,從即興角度來說,這里的重復與變奏的數量是可以改變的。這里共有5次變奏,變奏的和聲以主題的和聲為基礎,做即興的演出,在樂器上進行變化。
三、爵士樂民族化創作
《西域狂想曲》是一部爵士樂民族化創作的作品。
第一,民族樂器的使用為爵士樂民族化奠定了樂器的基礎。《西域狂想曲》中所使用的民族樂器有中國的大鼓、笛子和中阮。其中中阮是被改良的民族樂器,是由中阮大師馮滿天先生把中國民族樂器中阮改良成為類似于西方樂器吉它音色的樂器,這件樂器不僅可以演奏民族音樂,也可以演奏電聲音樂。這是中國樂器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孔宏偉在爵士樂隊里使用中阮與笛子是中國的爵士樂區別于外國爵士樂的重要標志。
第二,新疆調式的運用。雖然新疆調式與弗里吉亞調式之間有著地域與時間的區別,但是也有著必然的聯系,E新疆調式相比E弗里吉亞調式只多出#G和#D兩個音,所以作曲家將兩個調式融合使用,使旋律線更加的豐富。
四、結語
《西域狂想曲》在爵士調式、和聲、律動以及思想上與中國民族音樂相融合。它的結構是方整型;在調式上運用了中古調式、大小調體系調式與新疆調式相結合的手法;和聲運用的是大小調體系和聲、高疊式功能和聲的爵士和弦和四度疊置和弦;三個部分的律動表現了這三個部分的內容含義。《西域狂想曲》描寫了作曲家心目中由霧霾引發的幻想,表達了人們心中對純凈空氣的渴望以及對凈土的美好向往。
參考文獻:
[1][法]呂西安·馬爾松.爵士樂簡明史[M].嚴璐,馮壽農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孔宏偉.現代和聲與民族器樂即興演奏的應用[M].北京:中國音樂學院項目教材,2013.
[3]孔宏偉.現代爵士鋼琴即興演奏[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4][美]特德·辟斯.爵士作曲理論與實踐[M].趙仲明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