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小元
摘要:關于鋼琴的教學研究一直都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因為我們國家不斷的進步和發展,需要更多的全能型人才,而且日益加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也需要大家不斷地去尋找更多的可以放松身心的活動,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并且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更是讓很多的學生們有了接觸鋼琴的機會,所以做好關于鋼琴教學的研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西方的鋼琴教學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通過對西方鋼琴教學史的回顧,以及對西方鋼琴教學方式、策略等的理論分析,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來了解相關的鋼琴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吸取、借鑒他們優秀的教學研究成果以及教學理論,不僅可以有效的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活動,更是可以從很大的程度上來拓展我們的思維空間。
關鍵詞:鋼琴教學 西方鋼琴發展史 教學理論
西方很多國家對于鋼琴教學的研究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最早的是在16世紀的時候,意大利就已經出現了文獻記載形式的古代鋼琴彈奏規則,對以后很多國家的鋼琴教學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西方數百年以來鋼琴藝術的發展和完善,不僅提升了鋼琴藝術創作的水平、創新了演奏的方式,更是留下了很多的關于鋼琴教學研究方面的理論。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有著不同的理論和特色,我們通過對西方鋼琴教學的歷史回顧,以及對相關理論進行分析,可以更好的吸取經驗、指導教學實踐,對于我們更好的研究鋼琴教學方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本文以時間順序,根據近幾個世紀西方鋼琴教學的發展情況和教學理論來進行分析和探討,具體闡述如下。
一、西方鋼琴教學在18世紀的發展和理論
說到鋼琴藝術,很多朋友第一個想起的肯定是《羽管鍵琴的演奏藝術》這本書。因為這本著作可以說是在鋼琴藝術發展史上最具有學術價值的,它出現于18世紀,作者是法國的鋼琴藝術大師——弗朗索瓦·庫普蘭。在該書中非常詳細的闡述了古鋼琴教學在演奏時的指法、坐姿以及手指用力技術等等很多細節方面的內容。并且弗朗索瓦·庫普蘭在書中強調了很多進行鋼琴演奏時需要特別注意的細節問題,例如:手、腕必須處于相同的高度等等。而弗朗索瓦·庫普蘭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是將鋼琴藝術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裝飾音藝術對后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庫普蘭所著的《羽管鍵琴的演奏藝術》是世界鋼琴發展史上最早的一部對古鋼琴演奏進行系統論述的理論著作,到今天都有非常大的研究價值,其中的很多理論為后世鋼琴演奏和教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8世紀另一個非常大的成就是在鋼琴鍵盤方面,是由德國的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所提出并且研究的理論。由他的妻子所撰寫的《安娜·瑪格達莉娜筆記》一書中對巴赫作品的裝飾音修飾、音符的潤色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都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描述,成為最早的一本鋼琴鍵盤教學法的工具書。此后,德國的歷史學家為巴赫所著的傳記《論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生平、藝術和作品》中對巴赫所創立的鋼琴指法體系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描述。巴赫的鋼琴彈奏指法體系改變了傳統的指法運用模式,強調了拇指的重要作用,為近現代的鋼琴藝術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總體來說,18世紀上半葉歐洲的古鋼琴藝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鋼琴的演奏藝術和教學活動更是達到了頂峰的境地,而這一切都與巴赫以及眾多的鋼琴藝術大師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在18世紀下半葉,歐洲處于古典主義時期,這個時候歐洲的音樂藝術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從而更好的推動了鋼琴演奏理論的創新和完善。C.P.E.巴赫所著的《論鍵盤演奏的真正藝術》一書中非常詳細的講述了這個時期關于鋼琴演奏和教學理論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很多部分和觀念都繼承了他的父親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提出的理論,并且進一步的發展了其父親的理論觀念。例如:他主張放松狀態的手型,反對僵硬的觸鍵模式;主張進一步發揮在鋼琴彈奏中拇指的作用等等。另外,他還著重強調了表現力的問題,主張鋼琴演奏者應該通過技術來表達情感,體現更高的鋼琴藝術價值。
在18世紀,西方鋼琴藝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相關理論體系方面也是為后世鋼琴藝術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這個漫長的過程當中,庫普蘭、巴赫、C.P.E.巴赫、蒂爾克等等的鋼琴大師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幫助完成了世界古鋼琴到近代鋼琴的演奏與教學藝術方面的完美轉變,為鋼琴演奏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西方鋼琴教學在19世紀的發展和理論
對于鋼琴演奏和教學的發展來說,19世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在19世紀西方涌現了眾多的鋼琴藝術大師,推動了鋼琴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和相關理論的更加完善。
首先是在19世紀上半葉匈牙利的鋼琴教育家約翰·尼波默克·胡梅爾出版了一本影響深遠的鋼琴藝術方面的著作——《鋼琴演奏藝術的理論與實踐大全》,書中詳細的講述了在鋼琴教學當中關于手指訓練的全部的步驟和影響因素、注意問題等等,并且還建立了“手指學派”的理論體系,在當時的影響不容小覷。同時他的這部巨著中的很多關于鋼琴教學的方式和美學的思想為我們研究歐洲古典主義時期的鋼琴演奏風格和藝術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其次是意大利的鋼琴家穆齊奧·克列門蒂,創立了動力性的演奏風格,之后由貝多芬發揚光大,成為古代西方鋼琴演奏史上真正的具有意義的鋼琴演奏風格。而且穆齊奧·克列門蒂還確立了當時非常具有創新意義的“連奏”技術,可以更好的變現演奏的抒情性,從更高的層次上增加了西方鋼琴演奏的表現力,使得鋼琴演奏更容易感染人。
然后是德國著名的鋼琴藝術家約翰·巴普蒂斯特·克拉默繼承和發展了克列門蒂的很多思想和理念,他的《鋼琴練習曲》(Grosse Praktische Pianoforte Schule)頗為著名,加之他后來所創作的眾多的鋼琴練習曲,在音樂織體和節奏的類型等等的方面都非常的豐富和完善。對于現在的鋼琴練習者來說,這都是非常重要的練習教材。
這些相關的理論和著作為19世紀西方鋼琴藝術的發展打下來非常牢固的基礎,后來不斷有鋼琴藝術家對其進行發展、完善和創新,將鋼琴藝術的彈奏和教學發展到更高的層次之上。貝多芬、卡爾·車爾尼、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李斯特等等著名的鋼琴藝術家更是提出了眾多的理論,不斷地完善鋼琴演奏教學的方式和技巧,為之后鋼琴演奏黃河教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三、西方鋼琴教學在20世紀的發展和理論
在20世紀,西方鋼琴教學更是蓬勃迅速的發展起來,加之人們通過實踐發現了很多古代演奏方式中的弊端問題,意識到很多傳統的演奏方法已經不再適合新時代鋼琴演奏和教學的發展狀況,從而在很多的方面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和完善,眾多的鋼琴藝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發表了自己的理論和觀念,并且不斷地被完善和補充,對后世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對于鋼琴教學在20世紀的發展和所推出的理論,我們可以通過幾個非常關鍵的鋼琴藝術大師來具體的分析。
德國的鋼琴教師魯道夫·瑪里亞·布萊特豪普特創立了“重量學派”的演奏理論,并且創作了著名的《自然的鋼琴彈奏藝術》(Die Natuerlische Klaviertechnik),成為推廣該理論的經典著作,幫助大家更好的來了解“重量學派”的演奏理論,更好的通過具體的演奏和實踐來了解這一理論的真諦。他的理論中強調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的主要動作應該由肩部的肌肉來擔任,而主張手腕、手指等等的部位應該采取下意識的動作。這種理論為彈奏洪亮和飽滿音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手指訓練的重要性,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但是對于鋼琴彈奏藝術的發展還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國鋼琴教育家托拜厄斯·馬太在眾多的著作當中論述了他的演奏理論和訓練方式,完善了“重量學派”的體系,并且將“重量學派”和“手指學派”中的很多觀點合而為一,成功的找到這兩大學派中的核心,并且融合其精華,從而創建了一種更為完善和具有時代意義的鋼琴演奏理論體系。
美國著名的鋼琴教育家阿·舒爾茨進一步的對手掌部位的肌肉運動做出了解剖學方面的研究,在著作《鋼琴家手指之謎》中從生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了在鋼琴演奏中的各種現象和規律,提出了很多控制小肌肉動作的訓練方法,雖然在當時受到了很多的爭論,但是他的很多思想推動了鋼琴研究重點的轉變,將西方鋼琴藝術的發展推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前蘇聯鋼琴教育家海因利希·涅高茲,創作了《論鋼琴表演藝術》,重視內心聽覺的重要性,強調在進行鋼琴演奏的時候需要先將音符轉化為內心聽覺的音樂,然后用手指去實現。他的觀點一直都貫穿在實踐教學當中,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幫助學生更好的來掌握鋼琴演奏的內涵。
在20世紀下半葉的時候,“心理學派”的理論體系正式成立,美國鋼琴教育家邁克斯·坎泊將格式塔心理學當中的很多概念和發展心理學中的眾多理論知識成功的運用于鋼琴教學的研究,強調節奏感、演奏技術、音色、踏板等方面的重要性,強調學生身、心、耳、腦的整體協調。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理念,為鋼琴教學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思路和方法,推動了鋼琴演奏和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20世紀西方鋼琴教學的發展以及眾多理論的提出,形成了在鋼琴教學研究領域中的一種多樣化的局面,不同的思想爭奇斗艷,為鋼琴教學進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開拓了大家的思維。
四、結語
西方很多國家在鋼琴教學研究方面有著很高的成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的有價值的經驗和資料。從古知今,通過對西方鋼琴教學的歷史回顧,以及對相關教學理論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好的來了解鋼琴教學方式發展的歷史和脈絡,并且從不同時期的理論中發掘有利的資源,借鑒優秀的研究成果。這樣不僅可以拓展我們進行鋼琴教學的思維空間,還可以更好的來指導我們的具體教學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阿瑟·霍爾,黃家忻.如何為巴赫的基本音符潤色[J].鋼琴藝術,2000,(05).
[2]吳瓊.偉大的音樂教師——李斯特[J].鋼琴藝術,2001,(05).
[3]瓦爾特·吉澤金,卡爾·萊默,楊笑.彈奏鋼琴的技巧(上)[J].鋼琴藝術,2002,(07).
[4]劉欣欣.俄羅斯鋼琴學派的奠基人海因里希·涅高茲其人其事[J].鋼琴藝術,2002,(08).
[5]鄭警.從即興伴奏實用性談普通高校鋼琴教學[J].畢節學院學報,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