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星
摘要: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不同地區的民族文化又各具特色。其中,民族舞蹈也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但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融入,我國的民族舞蹈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出現邊緣化的傾向。本文從民族舞蹈文化內涵入手,簡要分析新時期民族舞蹈的新形式,從而探討民族舞蹈未來持續發展的新途徑。
關鍵詞:民族舞蹈 發展 途徑
民族舞蹈是一種起源于人民生活中的肢體動作語言,以日常活動抽象化為表現形式。亦可稱為民俗舞蹈或國際民俗舞蹈。從動作語言角度看,舞蹈是一種肢體語言,富有各民族審美意識中的形式美,可以在不同民族中傳播和交流;從信息理論角度看,舞蹈是一種特殊的通過有組織、富有美感的運動動作進行展現和傳播情感的審美信息,是單人或團體以表演協調優美的動作進行社會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種手段。民族舞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傳承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塑造出一種優美而獨具特色的藝術形象,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所表達的內涵遠遠超過審美動作,在舞蹈發展史中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弘揚著舞蹈藝術的精神。
一、民族舞蹈創作新內涵
中華文明歷經了漫長的歲月和豐富的文化積淀,形成了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各具特色的地區民族舞蹈文化,并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舞蹈是舞蹈與原生態相結合的獨特藝術形式,而民族舞蹈創作簡而言之是把原生態的鄉土歌舞精髓與民族舞經典有效融合,再現鄉土濃郁民族風情的過程。中國民族舞的創作特點主要表現在保留原有的舞蹈精髓,舞者融入舞蹈即興創作,在民族交融中發展。如首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的優秀作品《牛背搖籃》便是與原生態民族民間舞蹈非常貼近的成功作品。舞蹈的創作大概包括兩個層面,其一是通過參加者相互協作使本民族舞蹈更加完善,更能體現本民族的獨特風格和思想感情;其二是通過舞蹈隊形排列以及場面的變化來進行創新。如漢族秧歌群舞創作形式一般情況下都是通過排列的不同來變換舞蹈整體圖案,產生靈感而增加舞蹈套路。
與此同時,隨著改革的發展,西方的意識形態逐漸隨之涌入國門,西方文化也不可避免的沖擊影響著我國傳統的民族舞蹈文化,民族舞蹈文化雖然因此受到一定影響,但民族舞蹈在這大環境中也進行了自身的改革。所謂改革是繼承傳統民族文化基礎上的一種創新,是深刻感受不同民族舞蹈動作之中或背后所蘊藏著的文化屬性、價值觀念、審美標準等核心理念之時賦予新內涵的藝術形式。如今的民族舞蹈已經不單單是傳統文化下的表達形式,而是融入新元素的一種綜合舞蹈形式,它的發展聚集了不同的傳統因子,在保持扎實基礎上進行藝術創新,賦予了民族舞蹈新的內涵,使民族舞蹈更加顯示出民族文化的無窮魅力。大型原生態歌舞集《云南映象》的創作就是把傳統生態美通過舞蹈展現在我們面前,在原汁原味的呈現民族舞技的基礎上,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舞完美融合,在原有的基礎上呈現出濃郁且賦予神話色彩的云南民族風情。
二、民族舞蹈藝術創新的新形式
社會的不斷進步促使舞蹈逐漸產生轉變,帶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族舞也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前進,由此產生了新形式民族舞蹈。新形式民族舞是在傳統民族舞蹈中加入具有時代氣息的舞蹈因素,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舞蹈結構。這種新型的結構在舞蹈的動作、舞蹈的音樂、舞蹈的服裝等方面都發生變化,促使民族舞蹈在強烈的時代氣息中完成豐富多彩的轉變。
(一)民族舞蹈融入現代元素
首先,民族舞融入現代動作。民族舞蹈靈感多來源于當地民族風情,故舞蹈動作多呈現出豐富優美、絢麗多姿的特點。而將現代舞與民族舞相結合的舞蹈動作則既新穎又賦有時代氣息,并且民族舞自身在吸收現代舞的藝術精華之上也獲得一定成效。如山鄉風情歌舞《黃河兒女情》就是將傳統的山西皮影、剪紙藝術整合重構,在呈現民族風貌的同時融入現代迪斯科、爵士舞的腰跨舞蹈動作,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也賦予了民族舞蹈新的表現形式。
其次,民族舞融入現代音樂。民族舞蹈是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上即興改編的作品,每個成功民族舞蹈的背后均有一個獨特的音樂陪襯,由此可見民間音樂的選擇對舞蹈構成具有重大意義。但隨著舞蹈的發展,現如今民族舞蹈的創作配上現代配器反而更加時尚化、受歡迎。《新阿里郎頌歌》是由朝鮮舞和現代舞相結合,以現代舞的編排技法來創作的。里面使用了大量的現代元素,在音樂方面使用了朝鮮族民歌《阿里郎》,并在這首曲子中加入了現代鼓點、說唱等流行元素,使原本溫婉的朝鮮族民歌變得更新穎,這也讓音樂與舞蹈動作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豐富了民族舞蹈的畫面。
最后,民族舞融入現代服飾。服飾是民族舞蹈創作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形式上來看,服飾因素在整個舞蹈創作中是一種外在包裝,但也是不可缺少的點綴;從功能上來看,服飾不僅僅可以美化舞者,更能增加整體舞蹈美感以及節奏感。2008年奧運比賽場館啦啦隊采用民族舞蹈且在民族服飾方面作出調整,如其中出現的苗族舞蹈在服飾方面,從黑色變成紅色,在運用苗族元素基礎上加上了現代舞服裝元素在里面,少數民族服飾的炫麗色彩展現出了中國的民族魅力。另外《新阿里郎頌歌》中服裝顏色雖采用象征著純潔、善良、高尚、神圣意義的白色服飾,但款式卻大膽改變以往朝鮮族女人們的裙裝而轉變為裙褲,呈現出與以往朝鮮舞之極大不同。
(二)民族舞展現健身魅力
民族舞蹈蘊涵著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且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并于舞蹈動作之中表達出一種民族語言、思想及情感,是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肢體運動。2009年以來,隨著“全民健身”的熱潮,用民族舞蹈進行健身已成為當下年輕人健身方式之一,傳統與現代元素相融合體現了民族特點與時代特色,各種各具特色的民族健身操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健身性、科學性及普及性的特點。把民族健身舞進一步面向大眾推廣,在豐富運動文化生活之時弘揚著民族文化精神。
三、民族舞蹈發展新途徑
(一)充分利用傳播新渠道,提升民族舞蹈影響力
以往的民族舞蹈傳播途徑都是通過大眾媒介進行,其記錄容易受外界影響而造成存儲的困難,但隨著網絡數字化的普及,民族舞蹈記錄儲存問題得以轉變,如今的民族舞蹈傳播在新網絡技術支持下獲得更大范圍的影響,網絡傳播途徑促使民族舞蹈為更多人所認同,網絡教學視頻在一定程度上對民族舞蹈的傳播具有重大的意義。另外,伴隨著音樂剪輯技術的提高,民族舞蹈舞臺發生轉變,更多伴奏音樂采用數字化技術處理,伴隨民族舞蹈的特點進行傳播,在展現舞蹈精彩魅力的同時提高全民的舞蹈藝術鑒賞水平。網絡數字技術在民族舞蹈藝術傳播中以創新為根源,把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作為民族舞蹈傳播的新途徑。民族舞蹈空間引進網絡數字化技術,是新時期民族舞蹈創新的形式,也是民族文化與新媒體結合的進程。
(二)把握發展新手段,將民族元素帶向世界舞臺
伴隨著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文化傳播全球化已逐漸出現,而民族舞蹈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在民族文化傳播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的民族舞蹈是一門綜合的表演藝術,其傳播是其生命力的表現也是其生存的方式,各民族的傳統歌舞藝術以嶄新風貌在對外文化交往中顯示出獨特的魁力和強大的生命力,為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促進社會進步及世界文化交流,振奮民族精神發揮著積極作用。如雙人舞《珞巴刀舞》,以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郁的民族形式,在區內外的舞壇上占有一席之地,且所攜帶的西藏傳統文化以戲劇與舞蹈相結合的形式出現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為祖國和藏民族贏得了極高的聲譽,為宣傳西藏文化起到積極的作用。當前我國民族舞蹈在對外交流過程中整體上仍存在形式單一的現狀,對外傳播模式尚不完善且此類工作未得到相關部門的充分重視。鑒于此,關注中國民族舞蹈走向世界十分具有必要性,若中國的民族藝術在向國外傳播的過程中欲獲取成效,就應積極創新并轉變傳播觀念,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廣闊的傳播空間。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豐富的民族舞蹈難免在長期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喪失新舞蹈元素,但通過與現代舞蹈元素相結合,將為民族舞蹈的創新找到新突破途徑。使本土的民族舞蹈與現代舞蹈相互融合,做到兼收并蓄并把民族、原生形態的舞蹈展現在現代舞臺之上。此外還要對民族舞蹈進行創作,樹立新的思維和發展觀念,了解和聽取各民族人們對現代民族舞蹈的意見和建議,以期促進我國民族舞蹈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銀偉.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探索——淺析云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非遺進校園”[J].大舞臺,2011,(12).
[2]斯琴高娃.淺談少數民族舞蹈的發展[J].大眾文藝,2012,(09).
[3]張維.淺論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