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航
摘要:印象主義音樂引領20世紀的音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它發展于后期浪漫主義音樂和20世紀“新音樂”之間,在追求色彩朦朧的同時,還創造了新的創作手法。它反對后期浪漫主義樂派,突破傳統的音樂形式,尋找音樂的突破口,另辟新的蹊徑。
關鍵詞:抽象朦朧 色彩效果 大膽創新 深遠影響
從19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被稱為“近代音樂”時代。在這一時期,以印象主義音樂為代表的幾種音樂流派,逐步實現了音樂史上從晚期浪漫主義音樂向20世紀現代音樂的過渡。
印象主義音樂是19世紀末在歐洲文化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種音樂形式,是受“象征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而出現,它的風格和名稱,首先是在繪畫中出現的。在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下,一些音樂家開始突破傳統的音樂形式,尋找音樂的突破口,于是便出現了“印象主義音樂”這一藝術形式。印象主義音樂是音樂跨入現代主義的開端,這是一種超越現實的、抽象而飄渺的音樂。印象主義音樂追求的藝術目的和效果以及由此帶來的其形式、織體、表現手法和美學觀點,與以往的古典主義音樂、浪漫主義音樂有著非常巨大的差別和分歧。古典主義音樂的風格和創作動機是非常嚴謹和工整的,而浪漫主義音樂非常重視激發和表達情感。印象主義音樂相對于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來說,印象主義音樂它更多的是描繪那些畫面帶給我們的印象或者是感覺,而不是去直接的將實際生活中的畫面描繪出來,從而渲染出一種飄渺神秘的氣氛和色彩。)
它喜歡反映微妙和難于捉摸的東西,而不喜歡堂皇、不朽的雄偉氣派;喜歡暗示和隱喻,而不喜歡過分夸張、直率和毫無保留。所以,模糊的輪廓,朦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調變化,都是印象派音樂的明顯標志。它所塑造的種種幻象、印象和氣氛,都同莫奈的模糊印象、賽尚的奇異夢境、雷諾阿的美妙溫柔、修拉的眩目精巧相對應。印象派音樂精制而優美的音樂語言,同浪漫派音樂夸張的響亮音調,同樣達到了很高的審美境界,同樣受人喜愛。同時它所追求的相對自由的音樂形式,它本身所具有的一種藝術精神,對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
一、印象派音樂是音樂發展的重要轉折點
印象主義音樂在音樂的發展史中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個時期最有影響的作曲家克勞德·德彪西,是印象派音樂的代表人物,又是印象派音樂的開山鼻祖。像其他法國作曲家的作品一樣,德彪西的音樂是標題音樂而不是絕對音樂。在19世紀末期,法國出現的一些詩人和畫家,這些人追求一種夢幻的美,這些人被稱為“印象主義者”。這時作曲家德彪西受其影響力圖使用音樂去做到“印象主義者”用詩歌和繪畫做帶來的效果。
《牧神午后前奏曲》是德彪西在1892年依據象征主義詩人馬拉美的詩歌創作的一首管弦樂曲,作者用細膩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朦朧的氛圍,表現了牧神在炙熱的太陽下昏昏欲睡而帶來的種種幻覺。這首樂曲最初確立了印象主義音樂的地位。德彪西在創作《牧神午后》之后,又讀了象征派詩人梅特林克的劇本《貝里雅斯和梅里桑德》,受這一劇本的啟發,他自1892~1902用了十年的功夫,完成了他的唯一的一部歌劇《佩利亞斯和梅里桑德》。德彪西的另一首管弦樂曲《大海》創作始于1903年,這首管弦樂曲是印象主義的代表作之一。這些作品無疑確立了他在印象派音樂乃至音樂史上的地位,這些作品的產生也逐步實現了音樂發展歷史上的重要轉折。他在晚期的小提琴奏鳴曲、豎琴奏鳴曲、長笛、中提琴奏鳴曲等作品中,有脫離印象主義風格,轉向新古典主義的傾向。這種不拘一格的精神,對音樂的發展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
二、印象派音樂為音樂的創作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印象派音樂打破了浪漫主義的個性化、理想化、和富于詩意的感情重于理智的音樂。在印象主義音樂的創新基礎上出現了表現主義音樂,主張根據“內在需要”表現自我感受和主觀世界精神,發泄內心的苦悶,表現主義音樂比印象主義音樂更直白,更貼近內心情感的真實發泄,代表人物勛伯格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驗,終于找出了無調性音樂的規律。一首無調性的樂曲,不再因為無組織、無秩序而顯得雜亂無章了,以勛伯格為代表的表現主義音樂在維也納興起的時候,以斯特拉文斯基為代表的新原始主義音樂也在巴黎興起。不可否認的是它的產生也受到了印象主義音樂的影響,新原始主義音樂旨在表現原始音樂的粗野稚拙,崇尚狂熱的節奏和互相撞擊的不協和音。
音樂從調性中解放出來,可以使他們的作品在時間和空間上不受限制,這種音樂主張為社會服務,提倡能夠使家庭娛樂和業余音樂家演奏時使用的“使用音樂”,它反對音樂中過于的表現自我,反對“為了藝術而藝術”。在他們看來,新古典主義音樂與使用音樂兩者之間是相互輔助的,都是針對過于夸張感情的浪漫主義音樂的一劑清涼藥。它受到印象主義音樂的刺激,它也反對印象主義音樂,音樂在不斷的矛盾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直到現在的“新世紀”音樂還受到當初印象主義音樂發展的啟示與影響。任何事物要想取得突破與發展,就應該具備不斷地否定自己的魄力!德彪西曾經說過要“自由的寫作,寫作得自由”如果說音樂的發展史是一部宏偉的交響曲,那么印象主義音樂,就是其中偶爾轉調的部分。如果沒有它的存在,你會覺得這首交響曲很空洞,它的存在對音樂的繼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它雖然只是歲月中的過客,但在音樂的發展史中,它是音樂的“石人”。
印象主義音樂是浪漫主義音樂向現代音樂過渡的橋梁之一,它突破傳統的音樂形式,另辟新的蹊徑。印象主義音樂在音樂的創作上發展了一條不同于以往的道路,他反應了一個時代的到來,引領了新世紀音樂的發展。盡管印象主義樂派主要集中在法國的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這一短暫時期,但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對于現今音樂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使音樂以一種全新的樣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參考文獻:
[1]田可文.中西方音樂史考試綱要[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2]陳瑜,喻宜萱.德彪西、拉威爾、普朗克藝術歌曲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3]劉延立,沈永華.西方音樂漫話[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