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軍
摘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發展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品質和能力,造就新時代的創新人才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本文探討了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方法,和如何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美的感受,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開拓精神,造就新時代的創新人才。
關鍵詞:音樂教學 創造能力
創造能力主要指人產生新的思想,發現并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人類能夠成功地完成相應的創造性活動所必備的綜合性素質。現今社會是一個創造性的時代,各個領域均需要不斷地創新,才能得到長足地發展,當今社會需要大量擁有創造能力的人才,我們中華民族的振興發展同樣需要創造性人才,而學校當之無愧成了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陣地。音樂是一門極具創造性的藝術,法國著名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將音樂視為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三把鑰匙之一,作為一門藝術教育的重要學科,音樂教學為學生提供了獨特的學習方式和活動環境,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思想想象、操作和實踐的表現機會,在發展學生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品質和能力,造就新時代的創新人才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音樂教師應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音樂藝術本身的特點,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開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和審美個性,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創造中獲得樂趣,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為社會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造性人才。
一、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
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關鍵,而激發人的創造性則是音樂的價值及本質所在。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營造一個自由、輕松、民主、愉快的課堂氛圍,給學生足夠的尊重與支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之間開展愉快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身處于寬松和諧的授課環境中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不斷拓展自己的空間,激發出創造的潛力。其次,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造的潛能。想象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當我們在感知形式、體驗情感和理解音樂的同時,也伴隨著想象活動,音樂欣賞活動本身就是再創造的過程,審美想象的培養是創造的前提。欣賞者不是消極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任由想象和其他心理功能對藝術形象進行積極主動的再創造。如果感知形式的作用是為了進入鑒賞的世界打開了大門,那么想象就是為進入這個世界插上了翅膀。創作與欣賞的關系也像生產與消費那樣,雙方之間是互相成為對象的,也就是互相創造的。如果沒有創作也就沒有欣賞,沒有欣賞也就沒有創作。也就是說欣賞、想象在創造能力的培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方式影響學生
許多學生提出創造,總會存在一定的畏難心理,認為自己達不到創造的境界,殊不知,創造并非學生心中想象中的那樣難,有時學生甚至會無意識地開展創造而不自知。音樂教師應在打破學生畏難心理的基礎上,轉變音樂教學觀念,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教育性、時代性、實用性、趣味性及其創造性因素,開展創造性教學,放下自身長期以來作為音樂知識及技能的傳播者壟斷者的身份,做音樂教學的輔導者及啟發指導者,在教學中大膽創新,融入更多的文化意蘊,發揮個性,以此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運用實物情境及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利用茶杯、易拉罐等廢舊材料自制樂器,給學生耳熟能詳的歌曲配打擊樂節奏等簡易伴奏,或是為優美的旋律配上歌詞以及身勢練習,聽音響繪畫、聽音樂講故事,結合歌曲教學進行抒發音樂情感創造性的表現和處理等,針對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開展與音樂教學內容相關的比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其參與度,給學生積極的評價,給予學生學有所得的滿足感,激發學生創造的靈感,刺激學生的創作欲望。教師還可開展諸如互動教學、合作探究教學等多元化、多視角的創造性教學方式,讓學生置身于自主探究、小組活動及自由討論等課堂形式中,充分擁有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親身體驗旋律創作、即興舞蹈、節奏問答等教學活動,從中感悟音樂,從而形成主動探究音樂奧秘的意識,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啟發,共同提高,從而凸顯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求異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鼓勵學生創造性的發揮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例如,在開展音樂課前,可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功課,通過網絡、書籍等途徑搜集與音樂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規避由于學生知識經驗上的不足而帶來的局限性,提高學生對音樂教學的興趣和期望。開展教學時,教師向學生展示音樂作品,可以先讓學生靜靜地自行聆聽欣賞,直接感受音樂的美,根據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長、原有的程度來進行自由想象、自由的表現和自由的創作,再展開討論,提出相關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情感取向,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感受及其自主性,使學生形成富有個性特征的審美態度及審美觀念,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由于每位學生的音樂素質參差不齊,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通過敏銳的洞察力,迅速捕捉課堂上學生的瞬間亮點,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加以引導點撥,強化學生的長處,凸顯其個性,幫助每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新的收獲,同時保護、倡導學生的創造性,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表現音樂,加強自身的音樂認知,啟發學生想象力,鍛煉學生的內心聽覺能力,采用各種手段去表現音樂,進行靈活自由的即興性創作活動,編創各種各樣的歌詞,并結合歌詞進行即興動作表演,關注學生創作的過程而非成果,不以統一、標準性的答案束縛學生,通過藝術增強學生對自己創造價值的認識,增強創新的欲望和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各種智能的協調發展,達到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四、結語
利用音樂學科的優勢,在加強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培養時,適時進行創造力的培養,不僅是音樂學科的教學要求,也是未來高職生從事職業發展的需要。創造力為學前專業學生今后的開創性工作發展奠定了基礎,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提高重視,同時積極探索更恰當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陳春麗.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J].大眾文藝,2012,(03).
[2]徐蕾.創造之源無處不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3]李燦旭.創造性思維教學及中小學音樂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