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湘評論》
2014年第23期
●“為官不易”說到底是信仰的缺失
《新湘評論》2014年第23期“湘江雜評”欄目《“為官不易”說到底是信仰的缺失》一文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狠抓黨的作風建設,不斷加大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干部的力度。堅持扎緊制度籠子,強化對不良作風的剛性約束。這在受到人民群眾普遍歡迎的同時,也讓一部分留戀“一張報紙一包煙,優哉游哉過一天”日子的黨員干部感到不適應,慨嘆“為官不易”,這種思想值得警惕。“為官不易”之嘆,說到底是信仰的缺失。有一種觀點叫“當官即不許發財”,強調黨員領導干部在工作上要追求高標準,在生活上要保持艱苦樸素的本色,此言頗有道理。沒有這樣的覺悟和素質,在誘惑面前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嘆“為官不易”現象的出現,折射出一部分黨員干部精神上“鈣質”的流失。一些黨組織管理失之于軟、失之于寬,使一些同志習慣于在“四風”之中生活。生活上養尊處優、講求排場,工作中得過且過、敷衍塞責。這些脫離了群眾的“官老爺”,玷污了領導干部的形象。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心當好人民的公仆,才會得到老百姓真心的擁護和認可,開展工作才會更加順暢,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入黨誓言和人生價值。
《南方》2014年
第20、21期合刊
●經濟新常態“新”在哪里
《南方》2014年第20、21期合刊“經濟”欄目《經濟新常態“新”在哪里》一文指出,第一,新常態體現在經濟增長速度上的新。目前,資源、環境、外需、政府負債等諸多方面面臨巨大壓力。適當回調一下經濟的增長速度,對全局的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選擇。第二,新常態的核心是經濟增長方式上的新。經濟增長方式要從政府主導型轉變為市場主導型,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增長動力上,要從依靠外部刺激轉變為依靠內生增長。第三,新常態的本質是發展目標上的新。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們要實現效率與公平的統一。經濟新常態體現的是一種包容性的增長,是一個共同富裕的發展。而實現效率與公平統一的發展目標,需要大力推動政府職能轉變與國企改革。
《瞭望》
2014年第47期
●反“四風”須制度建設托底
《瞭望》2014年第47期“時評”欄目《反“四風”須制度建設托底》一文指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宜從細節入手,從小處著手,防微杜漸,及時處理新出現的不良苗頭,把作風問題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更須制度建設托底。一手抓整改,一手立規矩,對作風建設中已標出的“雷區”,劃出的“紅線”,以高壓態勢形成長效機制。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無論是審計、監察等內部監督,還是媒體、公眾等社會監督,不但要形成全方位覆蓋,而且要暢通舉報渠道,以此杜絕“破窗效應”的產生。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還要進一步強化對公職人員的教育,徹底打消部分人“躲風頭”的僥幸心理,使其真正從“不敢”過渡到“不能”、“不想”,最終營造出一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社會環境。
《四川黨的建設·農村版》2014年12月號
●用法治誠信保障法治公平
《四川黨的建設·農村版》2014年12月號“銳評”欄目《用法治誠信保障法治公平》一文指出,法治誠信是社會誠信的根基。當前,社會失信問題廣為詬病,不夸張地說,對每一個社會失信問題,都可以從法治誠信中找到直接或間接的答案、癥結。加強法治誠信,首先要加強教育引導。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法律的職責和禁忌,通過教育,引導執法者、司法者樹立正確健康積極的誠信觀,發自內心地厭惡失信,抵觸失信,不想失信。第二,要扎緊制度籬笆。如果法律制度的籬笆科學緊密牢固,法治失信者就無洞可鉆、無機可乘、無路可走,根本沒有機會失信。第三,要嚴懲法治失信者。依法懲戒是建設良好的法治誠信的保障。有了強大的威懾力,執法者、司法者就不敢觸碰法治誠信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