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貝貝
摘要:王建民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著名作曲家,他創作的二胡作品深受專業音樂院校學生和青年二胡演奏家的喜愛,本文對其作品《天山風情》的樂曲結構、風格、演奏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天山風情 王建民 新疆 音樂風格
近些年,王建民先生在中國民族音樂創作上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受到了大眾的矚目。原因在于,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他有很多二胡和古箏樂器方面的著名曲目誕生。在當今,演奏技巧不斷豐富完善,各類器樂曲創作飛速向前發展,王建民先生有著自己創作的獨特風格和魅力,有極多的優秀曲目在他手下誕生。他的創作不但拓寬了二胡演奏者的眼界,而且還種類繁多,極為突出的是他的創作思維和演奏水準給當代器樂曲目的創新和發展增添了極大的鮮活力。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點。《天山風情》就是以新疆風格為題材的一部作品。它不同于傳統曲目,傳統曲目主要是短小精煉,以社會為背景為內容,結構大多為再現單二部,也是說快板,慢板,快板。《天山風情》采用多段體結構,由印子和九個段落組成。開始是散板式的印子,音調悠揚,自由遼闊,多種變化音和三連音節奏的使用,就好像為人們展現了一副美麗的天山風景花卷一樣。第一段(7-40)是稍快的行板,主題音調的旋律清新流暢,曲調悠揚、遼闊,描寫新疆地廣遼闊的美麗風景。第二段(41-56)采用富有搖曳感的八七節奏類型與休止符的交替出現,為人們描繪了一副動人的舞蹈場面。第三段(57-75)轉至F調,樂曲進入歌唱的畫面,算是主題的一個再現。第四段是一個散板段落,為下一段歡快的氣氛做鋪墊,使樂曲推上高潮。第五段(79-81)是熱烈的快板,由F調轉到了降B,速度也加快了許多,旋律多用摸進的手法,氣氛熱烈歡騰。第六段(119-144)轉回了C調,旋律富有歌唱性。第七段(145-223)調性轉換頻繁。從降E到降B,再到F調,最后是C調,節奏富有舞蹈性,歡快流暢,旋律多使用重復和模進,將音樂推向高潮。第八段(224-228)是一個華彩樂段,音樂由高音區的回轉反復一路傾瀉下來,到達了低兩個八度的3音,又折腰上行,全部使用顫音,將音樂引申到更高的la音,在泛音處結束,給人以無限遐想。第九段(229-253)轉會F調,音樂抒情徐緩,再現主題音調,泛音句8次重復,似乎是美妙的歌聲漸漸遠去……給我們展現了一幅載歌載舞的畫面。
王建民先生這首新疆題材的作品,其中所體現的新疆音樂風格,離不開新疆人的生活習慣,他們說話高亢,而且說話的音會繞好幾個圈,說話的尾音都會有一個大滑音,說話語速都很快,而且音調高,所以樂曲的引子在高把位開始的。半音經常出現,伴音出現后,會很快回到主音上,新疆是一個多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非常遼闊,盛產葡萄,豐收的時候人們都載歌載舞來慶祝,所以,新疆音樂里有很多的休止符和前八后十六或前十六后八或者是四個十六分音符,多從弱起。
《天山風情》里有很多的增二度,這都與新疆人說話有著密切的關系,只要是新疆風格的樂曲,大多都會出現增二度,這是新疆音樂的特征。王建民《天山風情》中的當地音樂展現出的音樂特性以及表現手法與一般情況下對二胡表現手法的需求衡量準則具有不同之處。例如,表現廣東地方的音樂,一定要有效地把握廣東地域民間音樂的特色和表現手法;表現陜北地域的音樂,一定要把這一地方的音樂特色和表現風格有效地把握。在王建民先生的演奏中,并沒有明確闡釋這些風格的展現手法。例如,在曲目《第四二胡狂想曲》的北方特色音樂中,曲子里未包含北方二胡特色的滑揉和墊指滑音等一些表現手法,但音樂中卻表現出了濃濃的北方樂曲的特色和韻味。在王建民先生的許多音樂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地方不同音樂的表現手法和音樂特色,其實這就是他音樂手法的充分展現和創作思維的表現。在他的音樂中,讓人感到十分的大氣,民族風格融入了自己的創作特色,音樂表現呈多樣性和豐富性。我國民族音樂的特色在他的作品中運用的十分得當,并且特色鮮明。由此,大家不可以簡單的將其音樂表現概括為某一地域風格的呈現,而是具有多元音樂元素的融合。王建民先生曾以曲目《一狂》為例,他講:“這首曲子盡管是具有了云南地區的音樂特色,但是我還是想要表達出‘中國風的特色,不僅僅是云南地方特色和風格,是要表現一種“中國風”的映像畫面感。”例如:西方的狂想曲就是采用了西方的音樂特色,表現了總體上的西方音樂的風格和格調。但是這種總體上的西方音樂風格和格調,包含了西方某一地域的音樂元素和特點。因而,我們要從總體上去把握音樂創作的風格。王建民先生的《一狂》作品集中體現了他對狂想曲音樂作品的特色闡釋和表達。
盡管,采用具有地域特色的音樂風格表達給人留下了外在相似的感覺,但是,音樂的內在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表現。所以,在表演王建民先生的《一狂》這樣類似的曲目時,切不可只限于單一的表現技法上,需要深入地探究音樂內在的東西,挖掘出音樂真正的內涵所在。
誠然,每一首好的樂曲不能離開卓越的音樂表現。怎樣將音樂有效地闡釋是大家所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演奏者不但應該具備基礎的技法表現能力,還應該去挖掘并且分析音樂的內涵,從而精確掌握音樂內在的東西,特別在表達無標題樂曲的時候一定要細心地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想要表達的思想。熟練掌握了這些是有效闡釋地方音樂特色和總體音樂特色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是詮釋好作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