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軌道交通建設下商業格局的演變和布局特征,指出軌道交通的建設,將促進寧波都市商圈多核心與網絡化,促進老街區商業空間融合與優化,重要樞紐站點的商業價值得到提升,并使商業層級關系更加清晰,商業形態更加豐富。最后,提出商業格局重構的發展重點。
關鍵詞:軌道交通;商業格局;演變;重構
一、軌道交通建設下寧波商業格局的演變和布局特征
按照寧波軌道交通的線網規劃,到2016年,1號線全線、2號線一期將建成通車,貫穿東西和南北走向的“十”字型軌道交通骨架形成。軌道交通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城市框架的拉大,必將帶來城市商業空間布局的巨大調整。
具體表現為:建成初期,地鐵經過的繁華地段、商業優勢更加凸顯。隨著地鐵線路的延伸,商業空間將依托交通軸線在大區域內擴展,同時通過交通節點實現小范圍的空間集聚,形成新的商業中心。2020年,隨著軌道交通網絡格局的基本形成,商圈的聯系更加緊密,呈現出網絡化的發展趨勢。
二、軌道交通建設下寧波商業格局重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大都市商圈的多核心與網絡化
目前,寧波傳統商圈集中在市中心三江口一帶,中心區的商業容納能力面臨挑戰。軌道交通的建設,擴大了城市的商業繁華區,商業資源將突破三江口小圈子,逐步向城市外圍拓展。東部新城區是寧波城市向東發展最重要和最完整的區域,一號線將東外環站設置于此,必然會帶動東部新城區商務商貿的興旺,形成“一城兩心” (三江口商務中心、東部新城商務中心)的未來寧波商業新格局。城南的鄞州中心區是寧波最早開發的城市副中心區域,已形成以萬達廣場為核心,聯盛廣場、BEST廣場共同輻射鄞州中心區的商業格局。貫穿城市南北的三號線穿越南部商務區,將使商圈的范圍擴大,中心性提高,對鄞州區商業的發展產生新的推動力。在城西,通過1號線高橋西站、高橋站、西三路站、蘆港站、徐家漕站等5個站點的帶動,西部望春地區、高橋、聯豐商圈與西門口、天一廣場、三江口、江東及東部新城等熱點片區聯系更加緊密和順暢,將形成商業布局東西輝映的新格局。對于江北區來說,區域較狹窄,商業配套嚴重不足,軌道交通2號線、3號線和4號線等多條線路的建設,將使中心城區不斷向北拓展, 以江北萬達廣場為支撐,姚江北岸必將成為下一個商業中心。
2.老街區商業空間的融合與優化
(1)天一核心商圈的發展強大與功能升級。天一商圈歷來都是寧波商業經濟最繁榮、人氣最旺的地方。隨著今年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的開通運營,天一商圈周邊的公共交通更為便捷,中心商業區的凝聚力和輻射力進一步增強,巨大的商業聚合力將使市中心天一廣場、和義大道、鼓樓、城隍廟、開明街、老外灘等商圈更緊密地串聯在一起,成為寧波鼎級商業匯集之地。
(2)沿線中心商圈的融合與優化。現行建設的軌道1、2號線路基本走向是“線跟人走”,縱橫穿越。站點分布密度高,樞紐多。區域沿線人氣旺,商業商務發達,客觀上為其周邊現存商業資源整合、業態提升及地塊開發協同推進創造了條件。中山西路、開明街、藥行街是寧波早期商業格局中的三條主要街道。2002年開業的天一廣場打破了寧波商業格局,使寧波以往沿中山路帶狀分布的商業布局改變為塊狀分布。目前寧波已陸續建成天一、萬達、世紀東方、中興泰富、凱德、聯盛、BEST等大型商業廣場,但這些廣場存在著地點分散、功能重復、缺乏特色等弊端,而寧波最具商業底蘊的城隍廟鼓樓等老字號商圈由于管理不善,層次較低。根據《寧波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寧波市中心城商業網點專項規劃(2006-2020)》,寧波十大重點功能區都將有多條地鐵穿過,各組團商業空間會在軌道交通帶動下,進行整合、擴張和連接,最終將形成以軌道交通為骨架的面狀分布。各商業圈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加強,競爭也進一步加大。因此,各個商圈在建筑風格、營銷模式上從一開始就要錯位競爭。
3.重要樞紐站點的商業價值提升
目前,1號線和2號線一期工程將先行建成。1號線沿線經高橋地區、汽車西站、大卿橋、西門口居住區,三江口商業中心,東部新城中心區、北侖中心區等大型客流集散點。望春站是1號與6號線換乘樞紐站,是城市西大門重要的樞紐節點。大卿橋站是1號和4號線換乘樞紐站,教育資源豐富。天一廣場站(東門口站)是正在建設的1號軌道交通線路中規模最大的市區核心樞紐站點,商業氛圍非常濃,人氣集聚度高。市府站(鼓樓站)是1號與2號線的換乘樞紐站,緊鄰天一廣場商圈,商業氛圍好,具有優越的人文自然環境。段塘客運站樞紐是2號線與段塘客運中心換乘樞紐,火車南站是2號和4號線換乘站,是集鐵路樞紐、軌道樞紐以及公交車站、出租車站為一體的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軌道交通發展起來后,促使一些優質的商業資源向沿線的樞紐站點集中。如東門口站適合發展高端商貿商務;鼓樓站結合鼓樓步行街業態改造提升消費檔次,與天一商圈達成聯動;段塘客運站結合城南商貿區建設;利用鐵路南站改建,與軌道交通實行無縫對接,將公共交通樞紐轉化為商業活動中心。隨著寧波軌道交通的建設,未來交通樞紐將達到幾十個之多,這些換乘站都將可能成為新商業核心。
4.商業層級關系更加清晰,商業形態更加豐富
軌道交通節點可以分為城市中心/副中心,樞紐性,區域級等不同站點。在城市中心/副中心樞紐站發展市中心級或區域級商業,居住區級中心站發展居住區域級商業,一般站發展小型商業,實現最佳商業開發的利益。從寧波軌道交通建設來看,中心城三江片與鄰海的鎮海組團、北侖組團的空間距離被拉近,東錢湖商業中心、駱駝新區、鎮海老城區和北侖新契等區域性商業中心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目前,中心城區同郊區商業發展存在明顯差距。隨著軌道交通線路延伸到城市近郊,商業發展的重心也從城市市區向郊區城鎮遷移和擴散。人口的外遷和郊區基礎設施的完善,構成了商業格局的郊區化。高橋、古林、姜山、慈城、集士港分別是輕軌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6號線的起(終)點站,以這些中心鎮為核心,通過集鎮商業中心網點和社區型商業中心建設,形成以城市商業中心和區域商業中心為重點,社區商業服務設施為補充的完善的網絡結構。
三、寧波城市商業格局重構的發展重點
1.以站點為平臺的城市綜合體的建設開發
目前,在歐美、日本等經濟發達的國家,軌道樞紐大多結合商業建筑、地下空間進行一體化設計,表現在新城區的建設和舊城區的再開發過程中,建設了不同規模的地下綜合體。結合寧波發展實際,加快以站點為平臺的城市綜合體的建設開發是寧波商業格局重構的重點之一。
2.打造豐富多彩的地下商業
軌道交通的建設,還將有力促進寧波地下空間與商業的開發。在海曙區內,軌道交通線路敷設形式以地下為主,地下線路占總線路的70%以上。隨著軌道交通的全面推進,圍繞周邊的地下商場、地下小店、地下購物廣場將蓬勃發展,零售和娛樂等新興業態不斷出現。而順路購物的“點式消費”理念的更新,會進一步培育壯大消費市場。依據規劃,寧波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基本形態就是以軌道交通線為軸,隨著軸向滾動發展,建設星羅棋布的城市地下綜合體。寧波軌道交通1號線工程中,市府站的規模最大,該站為1、2號線換乘站,利用聯絡線與1號線、2號線車站之間圍合成的三角公共換乘大廳可以發展地下商業,特別是在天一廣場站和市政府站之間建造地下商業街,實現地面與地下綜合開發。在軌道交通站點各出入口增加過街通道,發展具有寧波特色的“地鐵經濟”。
3.引導中山路城市商業發展軸的合理延伸和布局
1號線沿中山路東西向城市發展軸線,是城市現狀也是規劃的最重要的發展軸線。該線跨越整個寧波三江片,經過寧波最主要的繁華商業區,囊括了市區最多的大型商場、賣場,但是目前大的商業僅僅集中在中山路(開明街至曙光路)兩側,東門口一帶的海曙區中山東路大型百貨林立,如東方商廈、銀泰百貨、二百、新華聯、國際購物中心、酷購商城等,已經形成了綜合性商廈和名特專業商店相映成輝的格局。而在奉化江對岸江東區塊,只有軌道交通江廈橋東站、彩虹北路站、櫻花公園站,是江東商業品牌最為集中的區域,但整體規模較小,商品與海曙天一商圈的類同性也比較突出。軌道交通1號線的建設縮短了中山路東西向的空間距離,給中山路的商業市場注入新的容量。沿線住城東城西發展商業,該軸線未來的商業發展空間更顯誘人。在城東,需要以軌道交通建設為契機,調整江東中山東路商業業態,突出個性化、差異化經營理念,擴充商業設施總量,使中山路商業分布均質化。在城西,通過1號線高橋西站、高橋站、西三路站、蘆港站、徐家漕站等5個站點的帶動,西部望春地區、高橋、聯豐商圈與西門口、天一廣場、三江口、江東及東部新城等熱點片區聯系更加緊密和順暢,形成商業布局東西輝映的新格局。中山路將成為名副其實的“浙東商業第一街”。
4.挖掘商業文化內涵,傳統歷史街區的保護與二次開發
三江片中心城區由于歷史的沉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包括老外灘、秀水街、月湖、郁家巷、南塘河等。但是近年來,在歷史街區的拆遷改造中,在商業開發巨大的驅動力下,傳統的街巷越來越少,傳統的一種生活環境和狀態被損傷了。
海曙區是寧波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區內將有4條軌道交通通過,1號、2號、4號和6號線。三江口商圈的定位,不應只是中高檔商業區,還應體現其文化和完整的歷史脈絡氣息。城隍廟、鼓樓等傳統歷史街區,應依托軌道交通和商業地段規劃,對一些頗具歷史價值的商業資源進行整合和保護性開發,提升鼓樓府城文化旅游街區、城隍廟老字號商圈的功能,以期重現當年的繁華景象。對于環月湖歷史街區的更新,不僅要保護歷史建筑、街區空間形態和自然環境的特色,還要保留應原有的文化特質。對一些新興的商圈要挖掘商業文化內涵,讓購物者不僅能夠滿足購物,而且還能感受到無處不在的文化氛圍,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啟迪,如新興的高橋商圈可根據當地的水鄉風情特征,多一點江南風韻。
探索“以游興商,商游互動”的發展模式。根據生態城市建設和現代化交通的遠景發展規劃設想,寧波的軌道交通的部分線網將來可能會延伸到周邊的慈溪、余姚、奉化、寧海、象山各縣市。利用軌道交通沿線的旅游資源優勢,通過增加和完善商業服務配套設施,開發綜合性娛樂休閑項目,連接城區到各旅游景點旅游袋,形成輻射,并對接周邊縣市旅游資源,形成互動。如軌道交通1號線沿線具有的高橋梁祝文化、環月湖古玩文化、天一閣藏書文化、鼓樓古城文化、三江口外灘文化、慶安媽祖文化、航海文化、外灘酒吧文化、北侖港口文化等;2號線鎮海站的寧波商幫文化;4號線慈城站慈孝文化等,這些都蘊藏著巨大的文化商機,需要我們去進一步挖掘和延續。
參考文獻:
[1]寧波軌道交通[EB/OL].http://www.hudong.com/wiki/.
[2]寧波將建地下城[EB/OL].http://www.cnnb.com.cn,12月17日.
[3]上海市軌道交通零售商業空間的影響[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0,(4):26.
作者簡介:沈榮,女,寧波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