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這一詞語后,這組詞語不僅在中國更是在世界火熱起來。對于“一帶一路”的重要意義歸結為:“一帶一路”的提出不僅加快了我國自貿區建設的前進步伐,也將與我國倡議建設亞太自貿區聯合在一起,稱之為對抗美國為首的TPP、TTIP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一帶一路”帶動的在中國內外的經濟合作以及將給中國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帶來的好處。
關鍵詞:一帶一路;新絲路;效應
自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這一詞語后,這組詞語不僅在中國更是在世界火熱起來,作為一個不是突然興起的詞,我們追溯到以前各國對于“絲綢之路”的提及,從古絲綢之路到現在的“一帶一路”,可謂是中國特色的提法。當此詞語提出后,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包括了對“一帶一路”范圍的熱烈探討,相關次區域經濟合作的重新起航,亞投行的建立期許,中國國內外區域的聯合合作。對于“一帶一路”的重要意義歸結為:“一帶一路”的提出不僅加快了我國自貿區建設的前進步伐,也將與我國倡議建設亞太自貿區聯合在一起,稱之為對抗美國為首的TPP、TTIP的重要措施。拋開這些遠大的計劃不談,本文主要分析“一帶一路”帶動的在中國內外的經濟合作以及將給中國人民甚至是世界人民帶來的好處。
一、“一帶一路”內涵以及形成淵源
“一帶一路”實際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總稱。“一帶一路”戰略的內涵就是通過發展友好關系,加強經貿合作,發展經濟,構建穩定的外部環境,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目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外延就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即“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政策溝通是前提,道路聯通是基礎,貿易暢通是本質,貨幣流通是貿易和投資帶動的必然結果,民心相通是保障。
我國西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開創的古絲綢之路,已然經歷了亞洲、非洲、歐洲等國家。縱觀國際歷史國內外對于絲綢之路的提出經歷了多國多階段以及各個不同的目的,如下表。可以看出聯合國注重世界各國的利益,中國在外的其他國家的意圖主要是為了各自國家利益為主。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說明中國是站在全球利益的視角,聯合亞非歐各國開展的全面合作,促進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甚至欠發達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濟互補合作與全方位的交流。展望未來,全新的“一帶一路“建設將會惠及世界各國人民。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表 世界各國的“新絲路”計劃
來源:根據“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綜述”一文整理
二、“一帶一路”網中國視角下的世界范圍合作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邊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邊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托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將從國家層面推進我國與中西南亞、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伊朗等“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2013年9月,中哈簽署22項經貿合作協議,總金額達300億美元;中烏簽署經貿投資協議31項,總金額150億美元;我國向吉爾吉斯斯坦投資30億美元。2013年10月,中俄簽署了涉及經貿、海關、旅游、教育、電信等領域的共21個經貿合作文件;中印簽署了交通、能源、文化、教育、地方交往等9 項雙邊合作文件,其中之一是中印兩國政府邊防合作協議,為中印兩國經貿合作奠定了安全保障。
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邊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等區域合作平臺,并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 妥善處理與俄羅斯、中亞等國業已形成的區域國家間合作發展機制的關系,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在融合與競爭之外,尋求構建“共同體”的路徑等,作為新的研究基點在不斷得到深化。
三、“一帶一路”網中國視角下的國內區域建設
在這個過程中,基于各省區地理位置、區域發展與周邊國家聯通優勢等因素,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廣西作為與東盟合作的“橋頭堡”、內蒙古作為我國對蒙古、俄羅斯開放的前沿、黑龍江作為與俄羅斯合作的重要省區等得到了基本認同,這些省區與周邊國家在鐵路、公路、口岸等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問題,成為新一輪的研究熱點。“一帶一路”建設要依托和打造的次區域合作包括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北京-莫斯科歐亞高速運輸走廊、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等。
具體來說“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注重各地的開放態勢,范圍最終被圈定重點涉及的18個省份,輻射全國,并明確各自定位及對外合作重點方向。這些省份包括新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等西北6省區,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3省,廣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區,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等沿海5省市,內陸地區則是重慶。其中,文件明確將新疆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將福建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從“一帶一路”發展路徑來看,節點城市是關鍵,經濟開發區和港口建設是重點。
四、“一帶一路”帶來的惠民效應
“一帶一路”正式確立之后,中國不僅在國內進行建設與絲路帶范圍的各國進行合作以及相互省份聯合對外合作,而且強化了中國甚至絲路帶沿線國家地區和輻射的國家和地區的聯系和產業互補合作。“一帶一路”涉及到的亞投行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可以說將會給世界范圍和中國國內人民都帶來益處。下面著重從中國的角度分析“一帶一路”的惠民效應。
“一帶一路”形成的跨區域合作甚至次區域合作無疑將會給沿線各地區(也包括輻射區域)的百姓帶來就業機會,甚至是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將在旅游、購物、醫療、貿易等領域影響百姓的生活。首先我們可以看到,“一帶一路”中強調加強旅游合作,擴大旅游規模,聯合打造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提高沿線各國游客簽證的便利化水平。簽證手續的簡化或者減免將是提升國際交通運輸的效率,加上先進邊界的交通工具,使得國人出國旅游和國內旅游一樣便利。其次,“一帶一路”還提出要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自貿區,這為中小型企業的外貿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外貿企業有了更多的機會和國外企業進行跨國交流以及進行技術更新和模式更新的探索,外貿的發展也使得百姓從中受益。然后根據“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等活動。“一帶一路”建設不僅能吸引沿線國家學生來中國留學,也會讓中國學生增加留學國家的選擇余地。而越來越多的各類文化活動的舉辦,無疑會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彩。最后,“一帶一路”的相關文件還指出沿線國家和地區要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商風新的商業業態。這方便了國內消費者的購物。貿易通關和國際運輸便利將促進海淘范圍的擴大,使得生鮮食品跨境購買更加容易。甚至包括一些化妝品、醫療器械等未來將實現跨國的便利購買。
五、總結
“一帶一路”的研究已經成為了學術熱點,預計當正式開展之后將會進行定量研究來分析絲路建設帶來的經濟效應。中國周邊的自貿區建設完善都將在“一帶一路”的中心紐帶之下順利進行,當然,“一帶一路”的建設離不開沿線各國和地區的配合,只要經濟帶各國團結起來共同應對挑戰,大膽創新、務實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前景和發展愿景會很美好,惠及各國人民。
參考文獻:
[1]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前景及政策建議[OL].中國經濟網,2014.
[2]全毅,汪潔,劉婉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與建設方略[J].國際貿易,2014(8).
[3]馬莉莉,張亞斌,王瑞.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個文獻綜述[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4(4).
[4]柳思思.一帶一路跨境次區域合作理論研究的新進路[J].南亞研究,2014(2).
[5]申現杰,肖金成.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形勢與我國“一帶一路”合作戰略[J].宏觀經濟研究,2014(11).
[6]李享.“一帶一路”敲定省份定位新疆福建分列核心區[N].云南信息報,201506).
作者簡介:徐文杰(1989- ),女,漢族,山東省煙臺市人,東北財經大學研究生院,國際貿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