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保秋 裴玉萍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二病區,河南 鄭州 450052)
接受神經外科手術解除血腫等對腦組織壓迫的老年腦出血患者術后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臥床,由此導致的壓力性潰瘍、感染等并發癥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對患者生存質量及心理狀態造成較大的影響〔1,2〕。由于該類患者發病時多會出現運動功能受損等,導致部分生活需求不能有效得到滿足,同時由于基礎疾病的存在,需要采取必要的飲食管理,因而患者常出現對治療的抵制。Maslow理論認為,人類的需要分多個層次,由低到高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3〕。本文觀察術后腦出血患者運用Maslow理論干預對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神經外科接受錐顱血腫清除術的老年患者78例,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齡61~72歲,平均(66.5±5.6)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均符合1995年全國腦血管病學會制定的腦出血診斷標準,并根據顱腦CT檢查明確腦出血的診斷。基底節出血27例,腦室內出血21例,腦葉內12例,丘腦10例,其他8例。均于出血48 h內接受手術治療。
1.2 干預方案 對照組術后接受神經外科常規術后干預,并注意進行引流管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Maslow理論完善干預方案:①全面評估。根據老年腦出血患者的個人情況,從年齡、文化層次、身體狀況等方面對患者進行全方面評估,評估范圍包括心理、社會、經濟情況、身體狀況等,為完善個性化干預提供依據。②滿足生理的需要。針對患者最原始的基本需求進行干預,由于該階段患者出現肢體運動受限,因而應當對患者進行耐心的交流,采用有效措施減輕患者的痛苦,滿足基本生理需要。③滿足安全的需要。該階段干預內容是對上一階段干預的完善,側重于無威脅、能預測、有秩序的生存環境中的需求,尤其患者術后多存在對術后恢復的擔心,因而多存在不同程度焦慮、抑郁等情況。因而需要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有效評估,使患者達到內心的安全。④滿足愛與歸屬的需要。由于患者腦功能及臟器功能的缺損,消極情緒的持續影響到患者對愛的感知,因而有必要從組織、家庭等層面實現對患者的認同,從而有助于患者從中得到愛與被愛的感受。因而該階段在前期基礎上,有必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讓患者感受愛與歸屬感。⑤滿足尊重的需要:由于患者擔心個人隱私的問題,并缺乏被尊重的感覺,因而該階段強調實現患者對自己的尊嚴和價值的追求。干預工作中注意動作輕柔,保護患者隱私,并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配合進行表揚及肯定,有助于患者獲得被尊重的感覺,進而積極樂觀的接受治療。⑥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隨著患者疾病的康復,患者需求逐漸轉向深層次的自我實現的需要,包括重返社會、重返工作的要求及通過自我努力達到社會認可的目的。因而干預過程中注意對患者鼓勵及術后恢復的幫助,但應避免患者過高的要求,以避免目標難以實現導致失落沮喪情緒的情況發生。
1.3 觀察指標 干預后2、4 w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心理狀態;采用生活質量量表評估,該量表包括48項目,分為認知能力、藥物相關不良反應、心理及情緒、體質等方面;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指數(BI)進行評估,對肢體運動功能采用 Fugl-Myer積分法(FAM)。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
2.1 兩組SAS及SDS評分比較 對照組SAS評分術后4 w后較2 w有顯著改善(P<0.05),觀察組SAS及SDS評分術后4 w后較2 w有顯著改善(P<0.05)且較對照組均有顯著改善(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S及SDS評分比較(x ± s,n=39)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對照組術后4 w體質評分較2 w有顯著性下降(P<0.05),觀察組術后4 w認知能力、心理及情緒及體質等均較術后2 w顯著改善且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價比較(x ± s,n=39)
2.3 兩組干預后運動功能評估 兩組術后4 w BI及FAM較術后2 w均有顯著改善(P<0.05),且觀察組術后4 w較對照組有顯著改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后運動功能評估(x ± s,n=39)
腦出血患者多存在神經缺損癥狀,尤其是錐體束損傷導致肢體活動能力下降〔4〕,手術后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臥床過程〔5〕,且受壓組織不同程度的變性、壞死,可導致壓力性潰瘍等疾病的發生,因而對患者的術后恢復及心理狀態帶來不利的影響〔6〕。Maslow理論最早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aslow博士提出,該理論從患者面臨的問題出發,將人類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5個層次〔7〕,該理論充分考慮到患者在疾病初期、康復期等階段的不同需求〔8〕。本研究提示采用Maslow理論干預相對于常規干預方式,對于緩解老年患者焦慮、抑郁狀態有重要意義,可以間接減輕焦慮抑郁狀態導致的皮質醇增多,因而改善后的心理狀態使患者能更好地接受下一步治療,這也是術后具有較好干預效果的基礎〔9〕。患病初期患者多會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失去信心,不可避免地產生厭世及焦慮、抑郁情緒〔3〕,這也是術后應激狀態持續的一個因素,由此導致的結局包括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以及免疫抑制的發生。Maslow理論的分層干預體現了對各層次需求的重視,強調各種需求彼此交叉,相互重疊,以當前主導的層次為主要需求,且隨著該層次問題的解決,促進層次的發展由低向高演進,因而對患者的需求可以逐層滿足〔10〕。但干預中需要注意各個層次不是孤立存在,應建立在動態觀察患者需求,靈活掌握該理論,使針對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等方面的干預措施融入干預過程中,在提供基礎干預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促進人性化干預的實施〔11〕。在干預實施過程中,不斷豐富和拓展Maslow理論的內涵與外延,在常規干預的基礎上,根據老年患者的特點,實現全程、無縫隙覆蓋。整個過程中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取得其配合使干預質量得到持續性提升。
1 任 東,楊曉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血管疾病風險相關性研究〔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2012;33(1):49-51.
2 Aydin C,Donaldson N,Stotts NA,et al.Modeling hospital-acquired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on medical-surgical units:nurse workload,expertise and clinical processes of care〔J〕.Health Serv Res,2014;42(2):143-8.
3 Taormina RJ,Gao JH.Maslow and the motivation hierarchy:measuring satisfaction of the needs〔J〕.Am J Psychol,2013;126(2):155-77.
4 楊宇軒,王亞峰,徐興科,等.西安市某社區的社區診斷模式及應對策略〔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2013;34(2):106-12.
5 Zheng H,Chen C,Hu Z,et al.Does clopidogrel with aspirin after acute mino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crease the risk of cerebral hemorrhage〔J〕?Chin Med J(Engl),2014;127(18):3352-3.
6 Wilson D,Marshall CR,Solbach T,et al.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n 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J〕.J Neurol,2014;261(11):2221-4.
7 Henwood BF,Derejko KS,Couture J,et al.Maslow and mental health recovery:a comparative study of homeless programs for adults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J〕.Adm Policy Ment Health,2014;17(4):212-20.
8 Nisselson HS.Economics,altruism and Maslow〔J〕.J N J Dent Assoc,2009;80(2):4-5.
9 De Keyzer B,Ovreeide P,Rosseel F,et al.Pseudo-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ign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erebral edema〔J〕.JBR-BTR,2014;97(3):150-1.
10 Buchinger SM.Transfer of the maslow needs pyramid to inpatient geriatric nursing:promoting motivation〔J〕.Pflege Z,2010;63(11):664-7.
11 Machin L.A hierarchy of needs.Embryo donation in vitro fertilisation and the provision of infertility counselling〔J〕.Patient Edu Couns,2011;85(2):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