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包會長、施仲衡院士、同志們,大家上午好!今天,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舉辦以“都市圈和城市群城軌交通一體化發展”為主題的高層論壇,這是協會成立以來第一次在北京舉辦高層論壇和展覽會,我謹代表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產業司表示熱烈的祝賀。
在最近的五六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一直保持快速發展勢頭,據統計分析預測,“十二五”前四年已經投資8600億元,建成1600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里程,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預計要完成3000億元的投資、建設400公里線路里程。總體來看,“十二五”投資將超過10000億元,營運歷程將達到3500~3600公里。現在已有22個城市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全年客運量達到126億人次,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也取得了可喜成就,為老百姓出行提供了方便。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增大,城市軌道交通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穩增長、防風險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我們又完成了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包,進一步強調了軌道交通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我們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總里程要達到6000公里,也就是在“十三五”期間,每年要完成500公里的建設。同時,要堅持速度超前,堅持交通一體化發展,堅持充分改革。我們在工程包里也明確了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三年新開工的項目,目前在建3000多公里。
十八大以來,我國地鐵規劃建設管理發生了重大變化和改革。本屆政府一再強調簡政放權,減少審批事項。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把項目審批權下放到省級投資主管部門;2014年,又出臺了《關于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按照權力和責任同時下放、調控和監管同步全放的要求,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兩年來,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等17個城市共批準了39個項目,里程達到840公里,投資6000多億元。總體上看,現在沒有發現未批先建、擅自開工建設規劃外項目等現象,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平穩、健康、有序。2015年5月,國務院又同意,除首輪建設規劃報請國務院批準,后續建設規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直接審批,報國務院備案,進一步簡政放權。因此,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又迎來加快發展的機遇。
不過,我們也面臨問題和挑戰。

第一,城市軌道交通和城市發展需更好地結合、相互協調、融為一體,除了城市主城區的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市域鐵路發展需求也越來越明顯。現在北京、上海、廣州及成都等城市的地鐵線路已經擴展到遠郊區縣,形成了都市圈城市軌道交通。目前北京市除平谷區以外,大部分區縣都已經通了城市軌道交通。我們經常聽到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項目現在已經啟動,長株潭城際、山東環渤海灣城際也在進行中。如何解決城市群、城際線路、都市圈軌道交通一體化是一個比較重大的課題。
第二,要做好規劃的統籌協調。我們一直強調重視多制式多層次的發展,現在有中低速的磁懸浮、單軌、有軌電車,長沙機場線和北京S1線都是中低速磁懸浮,深圳8號線也在開展前期工作。單軌除重慶已經建成運營以外,蕪湖市也在做規劃,我們正在辦理審批,另外淮南市也做了規劃。有軌電車這幾年發展得比較快,很多城市都建成了一兩條線路,有的城市規劃了幾百甚至上千公里的有軌電車線路。我們認為,是不是應該先做試點,取得經驗后再全面推廣。而且,目前有軌電車還引進了多國技術,會不會造成一擁而上盲目建設,也是要研究的重點。
第三,繼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現在投融資渠道比較多,呈現多樣化和多元化的特點,除了政府財政投入,上蓋物業綜合開發等在一些二三線城市比較盛行。最近很熱門的還有PPP模式等。如何規范、創新投融資模式,也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我們建議、希望協會以后能開展專門的調查研究,組織力量深入基層、企業,了解行業發展規律,廣泛聽取意見,充分發揮專家委員會和各專業委員會的積極作用,研究提出有分量、高質量的政策建議上報。
今天,論壇來了很多國內有影響力的知名專家學者,希望和專家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