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北京交通大學供稿
由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主辦、北京交通大學協辦的“2015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高層論壇”于6月15日~16日在北京亮馬河飯店舉行。為了推動人文社會視角的城市與軌道交通研究,更好地與行業交流,推動中國城市與軌道交通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在主題為“都市圈和城市群城軌交通一體化發展”的2015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高層論壇承辦“都市圈城軌交通與城市空間協同發展”分論壇,以及6月16日下午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2號館技術交流區的“大數據與城軌交通發展”分論壇。
校長寧濱應主辦方邀請出席主論壇并作主題發言。寧濱指出以“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為代表的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以及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出臺,對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參與、協同創新。其中,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是關鍵工作。作為我國軌道交通行業的傳統強校,北京交通大學非常愿意在相關領域的人才培養工作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承辦的兩個分論壇邀請了來自于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德州南方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的學界專家,來自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的業界專家以及美國能源基金會宇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等非政府組織,分別圍繞“大都市圈”和“大數據”兩個主題進行多視角、全方位、多尺度的探討,并借鑒國際經驗,對中國城市空間與軌道交通發展提出建議。
6月15日下午的“都市圈城軌交通與城市空間協同發展”分論壇圍繞社會密切關注的軌道交通與城市協同發展話題出發,在經濟“新常態”與社會轉型背景下,圍繞著中國城市目前以軌道交通為核心的城市綜合交通與城市空間發展的關系,探討大都市圈交通與城市空間的協同發展話題。主題發言環節由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夏海山院長主持,邀請嘉賓包括美國德州南方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城市規劃與環境政策系系主任潘起勝教授,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劉京副總建筑師,美國能源基金會宇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王江燕主任,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總規劃師、軌道院宗傳苓院長。
潘起勝教授演講的題目為《轉型期的中國城市增長與交通發展模式》,他回顧了中國城市化率的增長與出行模式、汽車出行總量的關系,指出城市化提升的同時市民對于機動車的依賴程度也可能增加,這會產生道路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他認為無論對中國城市還是美國城市,高密度、軌道交通引導的緊湊城市形態,將有效提升城市的移動性;因而,大都市圈發展應重視軌道交通而不是機動車交通主導的發展模式,防止城市蔓延,促進城市健康精明增長。
劉京總工程師演講題目為《城市空間“一體化”設計為城市帶來更多發展契機》,她以北京面臨的交通、空氣污染等問題入手,分析大都市圈發展面臨的瓶頸與局限。她提出,高鐵站、城鐵站等交通樞紐,對鏈接城市各個功能組團之間起到關鍵的作用。因而,對于這些對城市空間組織“一體化”具有關鍵作用的交通樞紐,通過建筑和城市設計來有效集散人流,提升城市交通效率有著關鍵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