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逸

最近接觸了幾個非常年輕的創業團隊,聊天中總是頻繁提及一個人:馬云。提到創業,馬云自然是非常好的樣本和先行者,對于創業者來說馬云更是一盞明燈,一劑在逆境中的強心針。不過,最近我倒覺得,年輕人總盯著馬云,這恐怕不是一件好事情。
在圖書銷售榜上,各種“馬云的書”不計其數,其中絕大多數并沒有獲得馬云的認可,實為圈錢之作。朋友圈里各種馬云的段子和語錄也是數不勝數,當然絕大多數都為杜撰之作,吸引眼球罷了。馬云本身是一個勵志人物,也值得我們學習,不過如此的過度傳播,勢必讓我們的年輕人飄飄然起來,仿佛多看幾本馬云傳記,納斯達克就在不遠處向你招手。不少人動輒要改變世界,動輒打造平臺,沉溺在這種高大上的幻想中走不出來,這是非常可怕的。
有一種誤區叫做“幸存者偏差”,大意是去研究幸存者的特質,往往會帶來有偏差的結論。馬云就是這樣一個幸存者,無論你多了解他,無論你把他成功的要素分析得多么透徹,這都沒有用,因為這一切構不成因果關系。要知道無數的,和馬云同樣優秀,具備同樣特質的人倒下了,而你只看到一個馬云而已。
實際上,我們的社會容不下這么多馬云,年輕人在追逐馬云,追求突破與不凡的同時,丟掉了一個平凡的心,好高騖遠、急于求成、無限拔高幾乎成了創業者的通病。其實真正的空間孕育在平凡中,當你眼界太高的時候,是無法看到這些機會的。“互聯網+”的時代不僅僅需要平臺,需要改變世界,更需要對生活哪怕是一個細節的改善。作為創業者,我們有沒有真正地沉下心來觀察這個世界和人們的需求,還是在沉溺于A輪B輪的金錢游戲中?
我一直以為創業應該是小眾的事情,創新是大眾的事情,因為創業太難,大家逼自己上難度本來是反人性的。創業注定是成功率偏低的事情,既然成功率低,不妨把眼界放低,踏實起步,至少不會摔得太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