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玉樹,尋源玉樹。7月30日至8月2日,來自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6國的40多名大學生代表齊聚瀾滄江—湄公河源頭,開展“瀾滄江—湄公河之約”2015國際大學生玉樹夏令營活動。他們為什么到這里來?又收獲了什么?參加這一活動的還有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的官員代表、流域治理的知名學者、科學家及流域保護治理的組織代表?;顒拥念}中之意不點自破,一條古老跨國河流的流域治理與環保合作。
1 結緣于玉樹 為了一個共同的命運
2015國際大學生夏令營活動之所以選擇玉樹,就因為玉樹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水源頭。而三江之中的瀾滄江,自青海省唐古拉山流經青海、西藏和云南3個省區后,又繼續浩浩蕩蕩出境,以湄公河之稱注入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5國國土,以4 880 km之長雄冠東南亞第一大河,養育著次區域3.26億民眾。
“瀾滄江—湄公河是連接6國重要的天然紐帶,是6國命運共同體的象征。”復旦大學國務學院黨委副書記方明稱,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合作日益重要與緊密,使這一次活動的選擇地非玉樹莫屬。
今年4月,首次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外交高官會在北京舉行,會議主題是“六個國家,一個命運共同體:建立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機制,促進次區域可持續發展”,開啟了瀾滄江-湄公河對話合作進程。中國認為,湄公河國家是中國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合作伙伴。這一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繁榮,不僅符合6國共同利益,也將有力促進東盟共同體建設以及東盟一體化進程,并為推動中國-東盟關系發展和東亞區域合作發揮積極作用。
而這一合作機制的總目標,是打造瀾滄江-湄
公河國家的3個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人文共同體。這一機制同中國—東盟(10+1)、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東盟—湄公河流
域開發合作機制(AMBDC)等機制并行不悖,互為補充,協調發展。
可以說,“瀾滄江—湄公河之約”,就是把流域各國的大學生約到玉樹,并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治理與環保合作為切入口,親身感受流域源頭的地理環境和民俗文化,深刻理解中國的發展和湄公河國家發展的重要關系、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和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密切程度。主辦方希望各國大學生們通過互相交流形成這樣一種共識:既然6國人民同飲一江水,就是一個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就要共同履行環保之責,并進一步拓展為加強次區域國家的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和社會人文交流,促進整個次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造福各國人民。
2 著眼于青年
此次“瀾滄江—湄公河之約”,把重點對象放在了流域各國的大學生身上,用心良苦?!爸塾谇嗄旰臀磥恚褪亲屇贻p的學者、未來的專家表達自己的思想、見解,讓未來的領導者、未來的精英充分交流、深入理解、凝聚共識。今天的理解和共識,就是明天的合作與共贏;青年的友誼,就是未來的基礎。”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秘書長鄧曉賢說。
7月30日上午,“瀾滄江—湄公河之約”2015國際大學生玉樹夏令營在青海玉樹的格薩文化廣場舉行了開幕式。開幕式現場,6國的大學生代表將取自各國的河水倒入大桶匯在一起,象征著命運的共同體密不可分。待到活動結束,他們還要將一瓶象征跨國友誼的源頭之水,帶回到自己的祖國。
當天下午,6國的大學生代表又與各流域國官員代表、流域治理的知名學者和科學家、流域保護治理的組織代表聚集一起,圍繞“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治理與環保合作”這一主題,用獨特的視角闡述各自的觀點。
“要保證6國流域的清潔,除了杜絕工業污染外,還要防止大家容易掉以輕心的農業污染,包括引水灌溉和反季節種植帶來的負面影響?!眮碜詮V西民族大學的柬埔寨留學生薇琦說。
“6國同飲一條江,就不能只顧各自的利益,在發展自己的同時要兼顧他國利益,才能達到合作共贏?!敝袊茖W技術大學的泰國留學生梁金龍說。
“各國的發展程度不同,對江河的開展利用程度也不同。要借鑒亞馬遜河、剛果河等跨國河流的成功開發經驗,使我們這條河成為真正的友誼之河、和諧之河?!睆偷┐髮W的越南博士留學生陳伯孝說。 “上游的開發利用要考慮下游利益,避免各國利益沖突和環境沖突。”“6國要建立一個協調機構,根據不同季節統一調節水量,像兄弟一樣互相關照?!薄伴_發能源不能只盯著這條河,要多多利用生物質能、太陽能等等。”各國大學生的真知灼見,令參與研討的專家學者大為刮目。
青年就是希望,就是未來。他們通過“瀾滄江—湄公河之約”,相聚在母親河的源頭,飲水思源,更加深切地理解流域水資源合作開發、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的重要性,并將這一共識和理念帶到青年學生中,一代一代相傳下去。
“服務社會是大學的天然責任。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具備專業知識和素養,更要錘煉他們的責任意識,厚植他們的人文情懷,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只有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把中國社會和當代世界作為社會科學的實驗室,在校外第二課堂的服務和實踐中體認卓越為公的精神,才有希望成為未來的領袖人才?!睆偷┐髮W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陳志敏教授說。
3 行動于今天
“當我們贊嘆古代奇跡時,是否想過1 000年后給后人留下什么奇跡?”這是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包存寬拋出的思考題。
在為期3 d的夏令營中,各國大學生代表帶著這個問題,在玉樹和三江源地區的戶外實地科考中尋找答案。
20世紀以來,由于全球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等因素影響,瀾滄江源頭地區自然生態環境持續惡化,草原滿目瘡痍,區域水源涵養能力大幅下降,嚴重影響流域各地區的生態安全和生產生活。2010年玉樹地震后,氣象和地質災害時有發生,暴雨、雷電、大風、沙塵暴、寒潮凍害以及草原森林火災、泥石流滑坡等加劇了瀾滄江源頭地區生存環境惡劣性。
但是經過幾年的重建,曾經滿目瘡痍的地震災區已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歷史性改變。國家對三江源自然保護區18個核心區域的建設,有10個位于玉樹境內。"以綠色感恩,用生態報國"成為玉樹人的一種歷史擔當。一系列生態建設與保護項目工程的實施,使玉樹重現山青水秀的大美姿容。
“我們可以給后人留下這樣兩樣奇跡,硬件奇跡是瀾滄江—湄公河生態文化走廊,軟件奇跡是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大觀?!卑鎸捊淌诘脑掝}在各國大學生中激起千層浪。“當代的機遇,旅游業是最環保、最能提高幸福度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們要爭取讓旅游業成為亞投行的第一批融資項目。至于建設模式,可以考慮在瀾滄江—湄公河沿岸以“輕軌+公路”設計出生態文化旅游走廊,形成一條連接6國佛教圣地、古跡、景點的生態文化旅游路線,創建出各國的旅游、文化產業開發區。”包存寬預計,如果每個國家創造10個景點,每個景點年游客量100萬人次,這一項目的目標年游客量可達6 000萬人次,前景不可估量。
“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國處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樞紐位置,國家間的交流歷史源遠流長?!弊鳛橹鬓k方之一,廣西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趙克說:“在一帶一路戰略驅動下,瀾滄江—湄公河流域6國之間的經濟社會聯系將會更趨緊密。要面向東盟打造一帶一路重要門戶,廣西必須主動作為,積極參與到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開放合作中,通過加強各國青年間的文化交流,來實現流域的可持續發展?!?/p>
雖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對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水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等方面開展了廣泛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各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始終是一項重要議題。2015國際大學生玉樹夏令營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讓各國大學生樹立這樣一個理念:時不我待,攜手合作,立即行動,留給后代一條清潔之河。
(摘自《廣西日報》,2015-08-12,蘇超光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