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梅
隨著新課標教學改革的進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已越來越重視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所謂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根據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生活情景,使學生們能夠設身處地的了解學習的內容。情境教學充分的考慮了學生自身心理思維能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語文學習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從實際出發,主要探討了在新課標語文課堂上,教師創設情境教學的方法。
1.創設問題情景
在小學語文情境課堂下,創設合適的問題情景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好奇心較強,在課堂上很容易產生各種疑問,而教師就恰恰需要利用學生的這種特點,在課堂上為學生設置一系列的問題情景,在問題情景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情景問題應該本著啟發學生思維、擴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目的,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就需要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學生自身的特點,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創造一系列的富有感召力的問題情景。第二,教師在設置問題情景之后,必然會有一些學生對教師設置的情景產生一些疑問,當學生向老師發出疑問之后,教師應該耐心給學生解答問題,在解答問題之后,還需要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明白這類問題情境的側重點,以便今后生活中再遇到這類的情景時能夠盡快聯想到課堂所學,及時快速的解決問題。第三,在設計完問題情境之后,教師應該對自己設計的情景和一些列問題加以記錄,并且對學生在本次問題情境中的表現做出詳細記錄,為下次問題情境的設置打下基礎。
2.用音樂渲染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創設更加生動、高效的情景課堂,還需要教師用音樂渲染情景氛圍。音樂與文字之間有著極其緊密的關系,合適的音樂氛圍渲染,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尤其是在對小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講述或者朗讀課文時,播放適合文章的音樂,這樣就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可以有效的渲染文章的氣氛。尤其是在對古詩歌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自身思維能力以及生活經驗的限制,導致他們并不能對古詩歌的背景、寫作意義有著全面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播放與古詩歌所對應的背景音樂,效果則會大大不同。背景音樂可以充分發揮小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增強課堂氛圍,對于學生對詩歌的了解無疑是一件好事。例如,在學習《楓橋夜泊》這首古詩時,就可以采用音樂渲染情境的教學方法。這首古詩是我國唐朝詩人張繼在安史之亂后所寫的,表達了作者的家國之憂,但是由于寫作年代已經久遠,對于小學生理解及其不易。利用音樂情境教學,在學生朗誦這首古詩時,伴隨著節奏舒緩的音樂,學生仿佛是親自來到了寒山寺,看到此時此刻的張繼正在寫作,一邊寫詩,嘴里還一邊念念有詞,讓學生對這首古詩有著強烈的興趣。這時音樂結束了,學生仿佛從古代又回到了現實生活,教師采用合適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告訴學生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學生們聯想起剛才的所見所感,必然會恍然大悟,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及其內涵。
3.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成熟可行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情景學習氛圍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多媒體輔助小學語文課堂情境教學,具有以下幾點優勢:第一,隨著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多媒體課堂在我國大多數城鎮小學以及一些農村小學課堂上已經相當的普及,這就為多媒體渲染情境教學提供了可能。第二,多媒體具有相當豐富的資源數據庫,包含著小學語文課本上大多數文章的賞析,可以譯為教學提供有效的參考素材。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師教學,可以有效的抓住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突出重難點知識,簡化了學生的學習任務,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第三,教師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情境教學手段,把課本上純文字的理論教學知識轉化為豐富多彩的圖片、視頻等情節,把一些復雜難懂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客觀世界,化靜為動,把課本知識活靈活現的展現給學生,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在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時,就可以采用多媒體課堂輔助情境教學。這篇文章包含著作者對周總理的痛悼緬懷之情,但是由于據現在的小學生年代已經久遠,讓學生理解起來十分困難,但是如果借助多媒體教學效果則會大大不同。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簡單的接受周總理的生平簡介,讓學生了解到當時人們都很愛戴周總理,在這之后可以為學生播放《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教學視頻,在視頻中,伴隨著低沉的音樂,周總理的靈車緩緩的開過了天安門城樓之前,大街小巷中排滿了送別總理的人群,人們表情嚴肅,還有一些人哀聲痛哭,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總理的愛戴。在播放紀錄片之后,學生必然會對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的心理感情的變化有著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便更好的學習接下來的內容。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多種創設語文情景教學的方法,教師應該了解學生,充分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情景教學,使學生在情境教學中積極表現自己,了解文章作者寫作的背景和立意,從而促進自己接下來的學習和人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