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良梁
研究人員正在培植草類和豆類為作為可以替代進口豆粕用作蛋白質來源方面取得進展。
牧草潛力巨大,可作為一種蛋白質“作物”以減少丹麥生豬和家禽養殖戶對進口豆粕的依賴。這是DLF-Trifolium和Bio Value之間的一項新的研究合作得出的結論,據來自丹麥機構Landbrug & F?devarer(農業和食品)在FoodCulture上的報告稱。
從理論上講,更好地利用丹麥永久牧場的牧草可以減少大豆蛋白的進口、節省農民的資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舉例來說,與玉米相比,在土地上種草不需要犁地,需要的肥料更少,從而降低肥料流入河流的風險。
雖然牧草已經是反芻動物的天然飼料,它含有的蛋白質會成為雞和豬飼料中的一個優質添加劑來源,據DLF-Trifolium資深科學家Thomas Didion稱。他所在的單位和丹麥研究平臺——BioValue正在共同努力以鑒定和培育蛋白質含量更高且穩定的牧草和苜蓿品種。該項目的最終目的是取代所有從國外購買的大豆蛋白。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牧草和苜蓿種子生產商,DLF-Trifolium已經在其位于斯泰溫斯的實驗田中開展蛋白牧草的培育工作。通常,這將需要12~15年才能將“超級草”推向市場,但與擁有DNA分析技術的BioValue的合作,應該會通過鑒定影響蛋白質和纖維成分以及新草品種的抗病性的基因而加快這一進程。
“植物可以遠比當前被更好的利用。” BioValue及哥本哈根大學的平臺經理Jane Lindedam說,“它們可以作為更智能的動物飼料被加工,也可被提煉成高價值的生物能、食品原料或化工領域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