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民愛創紀錄,尤其是吉尼斯世界紀錄,最大肉圓子、最長婚姻、最多試管嬰兒、最多人穿木屐聚會……他們用來創紀錄的各種創意雖然不乏爭強好勝的成分,但更像是類似的放松休閑狀態下靈光乍現的結果。沒事兒大伙搓個大肉圓子,捎帶手留下點紀錄,這不也是一種很好玩的事嗎?
囂張跋扈的風王“蘇迪羅”走了,留下了不少話題。譬如,位于桃園的朱立倫家的“發家樹”木麻黃倒了,關于選舉的各種猜測甚囂塵上;云林北港觀光大橋上的“千里眼”摔得支離破碎,朝天宮只得把“順風耳”也拆了;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為紀念修鑿花東海岸公路炸巖工程竣工而設的“人定勝天碑”還被大浪卷走了——對于最后這件倒霉事,最近很活躍的喜劇小天才沈騰“小公舉”給出了精準評價:太卡臉(東北話,丟面子的意思)。我腦補了一下,瞬間笑崩。
災害面前,旁觀者還能笑出來,實在是因為雖然臺風刮走了不少寶貝,但也留下了不少寶貝,以至樂天派的臺風圈兒當事人也都很歡脫,紛紛出來表演什么叫作“城會玩”。譬如,臺北的一對郵筒“小紅”“小綠”因為被刮歪了腰而瞬間走紅,成為“自拍黨”最愛朝圣的新景點。而從善如流的“中華郵政”決定,未來會盡量保留這對萌物,甚至要開發周邊。不過,臺南也有一個綠色郵筒被刮歪了,呆萌形象跟“小紅”“小綠”一樣,卻因它煢煢孑立,并沒有紅起來,臺南人民在描述這件事時,口氣中充滿了遺憾。還有一對更倒霉的郵筒,只因歪腰的方向反了,就被丟進了垃圾堆。
除了帶來萌商機,臺風還忙著給臺灣創紀錄。譬如臺媒報道,“臺北101阻尼器擺動幅度達到1米,創下史上最大擺動幅度紀錄”——位于該大樓89樓觀景臺旁的這個阻尼器是世界上最大、最重,且是唯一外露的風阻尼器,它要創紀錄,應該就是世界紀錄吧?
我想說的是,臺灣人民還真的挺愛創紀錄的,尤其是吉尼斯世界紀錄(臺灣譯為金氏世界紀錄)。
臺灣創下的世界紀錄中,凡由個人締造或打破的,多是向技術與耐力宣戰的奇跡。譬如,2012年年底,吳孟龍以301.028公里超越美籍滑板達人2007年5月創造的“24小時連續滑板”世界紀錄(296.12公里)。
有一些紀錄充滿了偶然性,但卻是時間的必然選擇。譬如,2002年,當時桃園縣龜山鄉103歲的劉永養與102歲的劉楊完夫婦,因結婚長達85年7個月,創下當時“全球最長婚姻”的紀錄; 2011年,李茂盛婦產科試管嬰兒中心聚齊1232位試管嬰兒排成臺灣的圖案,臺灣醫界因此獲得第一張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試管嬰兒多,到底是臺灣的幸運還是無奈呢?
雖然一些紀錄充滿傳奇色彩,但臺灣紀錄大多比較接地氣,是“比數字”的結果,且多跟營銷當地旅游或民俗有關。
第一種,比誰最大、最重、最長。譬如,臺灣打破過“最重金磚”(重達220公斤)、“最大垂直花園”(2593.77平方米)、“最長時間波浪舞”(上萬球迷跳了9分多鐘)等紀錄。而2015年,臺北柏泰園以1458盆珍稀盆栽樹收藏挑戰世界紀錄成功,這是吉尼斯世界紀錄第一次開放關于盆栽收藏的正式名稱登記。
不過,“最大、最重、最長”似有被吃貨承包了的跡象:彰化每年都辦肉圓節,爭相以大肉圓破紀錄,2010年做出630公斤的肉圓,隨即該紀錄被2012年的685公斤大肉圓打破;2015年,臺北以268.69米的覆盆子芋泥鳳梨蛋糕卷,打破“世界最長蛋糕卷”紀錄……
第二種,人海戰術,比誰最多。2004年,高雄11551人同時吹奏陶笛7分鐘,創下“最多陶笛吹奏者”世界紀錄;2015年端午節,臺中“穿木屐躦鯪鯉”活動中,市長林佳龍帶5008人一起穿木屐踩街游行,創下“最多人穿木屐聚會”世界紀錄……
第三種,既挑戰人數又挑戰重量。2011年,1319人在臺北天母分食1026公斤的臭豆腐罐頭,創造“世界最大臭豆腐罐頭”及“最多人同吃”的世界紀錄——一個有趣的插曲是,大罐頭一打開,英國認證官飛快地捂住鼻子,直到要離開臺灣,還跟負責引導臺灣創這次紀錄的“金門小胖”楊智榮說:“下次可不要認證這個!”
是的,臺灣專門有人策劃如何創紀錄。其中,金門小胖曾在兩年內策劃、協助申請、成功完成8項吉尼斯世界紀錄,通過率100%,也是一種世界紀錄!
其實,臺灣還有專門的吉尼斯紀錄博物館——這座位于臺中市的“金氏世界紀錄博物館”,便是因為臺灣人創紀錄多才建造的,主要以展現各項世界紀錄的人、事、物為主,再次體現了臺灣人民是多么熱愛創造紀錄。
那么,吉尼斯世界紀錄到底是什么腦洞催生的呢?原來,1759年,愛爾蘭人吉尼斯在都柏林開辦啤酒作坊,生產吉尼斯啤酒,經過200年努力,將其做成世界知名品牌。人們在吉尼斯公司飲酒時,常常一邊喝酒,一邊爭論世界上什么最大、最小、最重、最輕等問題。老板為了招徠顧客,就印了一些小冊子來回答這些問題——一邊喝酒一邊天南海北亂聊,這就是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靈感之源。說起來,臺灣人民用來創紀錄的各種創意雖然不乏爭強好勝的成分,但更像是類似的放松休閑狀態下靈光乍現的結果。
試想,沒事兒大伙搓個大肉圓子,逗個悶子,吃一吃,捎帶手留下點紀錄,這不也是一種很好玩的事嗎?而值得一提的是,要創紀錄的食物須符合“當場制作”“成品與市售相同并可供食用”“安全衛生”“同一容器”等條件,因此安全無虞,感興趣的朋友,等待下一個吃貨節,去共襄盛舉、分一杯羹,想必也是極好的。
小嶼,12年前對臺灣發生興趣,開始關注臺灣。自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畢業后,在涉臺媒體歷練多年,多次赴臺采風,專注于介紹臺灣政治、經濟、旅游、軍事、教育、文化等,致力于呈現一個全方位、不乏味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