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維斯
胃有很強的消化功能,靠的是胃內的鹽酸、胃蛋白酶和粘液。鹽酸是一種腐蝕性很強的酸,食物進入胃里,鹽酸就會把食物中的細菌殺死。胃里的鹽酸濃度較高,足足可以把金屬鋅溶化掉。胃蛋白酶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粘液能把食物包裹起來,既起到潤滑作用,又能保護胃粘膜,使它不發生食物引起的機械損傷。胃里的鹽酸、胃蛋白酶和粘液聯合起來,幾乎可以消化一切食物。
既然胃的消化能力這么強,為什么不會消化掉自己?這個問題在1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了,一直沒有得到完滿的答案。有人認為,胃不能消化自己,是因為胃粘膜或胃液內存在著一種特別物質,能抵抗鹽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
科學家研究認為:胃壁在分泌鹽酸以后,鹽酸由于受粘膜表面上皮細胞的阻擋,它不會倒流,也就不會腐蝕胃壁。萬一上皮細胞遭到破壞,粘膜就會分泌粘液,粘液對鹽酸有一定的緩沖作用,能防止粘附在胃粘膜表面的鹽酸進入胃壁內。胃粘膜還有“丟卒保車”的本領,它讓上皮細胞不停地進行代謝更新,阻止胃蛋白酶吸附在粘膜上,以達到保護胃壁的目的。粘液中的糖蛋白質,有的含糖量很高,分子量很大,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胃粘膜細胞每分鐘大約要脫落50萬個,3天之內可以全部更新,這樣強的再生能力,可以使消化液對胃壁造成的暫時性損傷得以彌補。
所以,在正常的條件下,胃不能自己消化自己。但是如果胃內產生的胃酸過多,或者空腹吃藥,損傷胃壁,胃就有可能開始消化自己,人就會患上胃潰瘍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