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楊樓孜鎮不斷創新財政管理,全面推行包村干部監管涉農資金制度,做到監管重心下沉,監管關口前移,取得了初步成效。
成立楊樓孜鎮財政資金監管領導小組,制定鎮包村干部監管涉農資金實施細則及財政干部財政資金監管職責,鎮主要領導與包村干部簽訂資金監管責任書。
財政干部劃片包干。財政干部每人包兩個村,和包村干部一道對所包村的項目類資金、補貼類資金、村級“三資”全面捆綁進行監管。把應負的責任與獎懲融入監管工作中。每村確定一名監管信息聯絡員,形成上下聯動監管網絡。
匯編涉農資金監管手冊。監管手冊分為項目類資金和補貼類資金。一是抓好宣傳,向群眾宣傳國家各項惠農政策。二是抓全程參與,全面參與村級各類項目資金的立項、申報、實施、驗收、決算等。三是抓目標管理。突出項目類資金監管,對項目的規劃設計、招投標、公示、巡查、工程量的增減、驗收決算等環節,包村干部與財政干部均到場督查、查驗并簽字;抓補貼類資金監管,實行“四到場,四簽字”,即包村干部在政策宣傳、補貼對象評議、補貼對象資金公示、補貼資金抽查等環節全程參與并簽字負責,確保補貼對象的真實準確;對村級集體“三資”的監管,重點監管村級資產資源的保值增值,嚴防資源流失。
抓考核獎懲,實行三掛鉤。與工作經費掛鉤,每年鎮黨委對各村資金監管工作效果進行考評,結合“兩代表一委員”評議結果,確定考核名次,對各村進行評優評先獎金掛鉤;與包村干部獎懲升遷掛鉤;與項目類資金安排掛鉤,對資金監管成效突出的村,在資金安排上予以傾斜并對包村干部予以重獎。
(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財政局宋振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