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等
摘 要: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開放性的家庭作業,讓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的時間和空間,能有效地激發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開放性作業;自主學習
減負是個老話題,年年談,天天喊,但減負形式總也不令人滿意。全國各地都出臺了適合地方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規,以立法的形式來保障未成年人的減負!學生“減負”,老師家長“加負”。很多的減負工作往往停留在表面上,歸根結蒂,“減負不減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但在實際實施過程又是很難的啊!
我認為要真正達到“減負不減質”的目的。最關鍵的是我們給學生們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強烈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在“質”上有一個飛躍。但怎樣在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生成績上找到一個切合點,始終是教師們的一個難題。家庭作業是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家庭作業應當成為學生在課外、校外的一種生活過程和生活方式。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也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苦惱和辛勞。這樣,作業已不再是強加給學生的負擔,而是學生成長的一種自覺的學習需要。在這里我們不妨把這種作業稱為“開放性數學作業”。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有關開放性作業的設計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操作型作業,提供活動的機會
一位教育家說過:“兒童的智慧應在他的手指尖上。”讓學生動手操作,多種感官協同活動,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深刻。
如在浙教版八年級《直棱柱的表面展開圖》教學的前一天,我布置的這樣作業,每位同學沿著正方體的某些棱將正方體展平。第二天上課時,根據學生各種各樣的展開圖歸納出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共十一種。即(1、4、1)型、(2、3、1)型、(2、2、2)型、(3、3、3型)。
二、鑒賞型作業,提供拓展的機會
鑒賞型作業是指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觀賞資料或線索,背景介紹,進行鑒賞活動。一方面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積淀,豐富知識背影。比如在學習了《軸對稱》之后,我連環布置了兩道作業。
第一道:在三天內收集生活中有關軸對稱的圖片。第四天把學生收集到的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圖片,貼在教室四周的墻壁上。同時,召開主題班會《生活中處處皆數學》。活動一:組織學生欣賞墻壁上的圖片,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
活動二:觀看錄像《幾何圖案設計》、《幾何圖案與商標》、《廣告中幾何圖形的應用》,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幾何圖案設計的有關知識。最后布置第二道作業:請你用學過的有關平面幾何的知識,創作幾何圖案,并附上解說詞。每位學生都很熱情地完成這個作業。后來上交的作業,令我非常的感動和震驚。特別是一些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簡潔的設計,更令我感嘆不己。
三、生活型作業,提供體驗的機會
“數學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數學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要把數學作業設計與社會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在社會實踐,家庭生活中鞏固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比如在學習了《一次函數的應用》后,設計這樣的作業:據老師了解,本地區的移動公司開放了A、B兩種手機通訊業務,A種業務,用戶需交50元月租費,每通話1分鐘付話費0.2元;B種業務不交月租費,每通話1分鐘付費0.6元。
(1)如果小明爸爸每月通話時間為200分鐘,小明的爸爸應該選擇哪種業務較合算?
(2)如果小明爸爸計劃每月手機費不超過100元,他該選擇哪種業務?
(3)你爸爸選擇哪種業務?合理嗎?(請參考你爸爸用過的電話單進行判斷)
(4)市場上還有其他的通訊公司以及各式各樣的通訊業務嗎?你能幫助你爸爸選擇更為優惠的通訊業務嗎?
此類作業,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是日常生活中必須合理解決的問題,還原數學知識的背景,把書本上的知識放在生活中來學習,讓數學問題生活化。通過解決這類作業,讓還生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切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調研型作業,提供實踐機會
調研型作業,主要是指讓學生通過進行社會調查,用研究的眼光來分析調查所得到的知識資料,從而進一步認識我們周圍的世界,設計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建議方案,它需要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到的多方面的知識。
比如,在學習了《統計初步》后,我首先向同學們介紹了一個嚴峻的現實:我國六百多個城市中,有四百多個城市存在著供水不足的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有一百一十個,全國城市缺水年總量達到六十億立方米。一方面,缺水情況嚴重,另一方面水資源浪費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布置作業:如果你在刷牙時任憑水流淌,后果將會怎樣。
(1)記錄自己整個刷牙時間。
(2)打開水龍頭,讓水流到一個大盆里,10秒后用量杯測量盤中水量。
(3)用(2)中的數據計算,如果你在刷牙時任水流淌將浪費多少水。
(4)收集全班的數據,然后算出所有數據的平均數。
(5)假設每個人刷牙都任水流淌,估計一年里你們班所有同學因刷牙浪費的水的數量(設想每個同學每天刷牙兩次)。繼續估計全國每年浪費于刷牙的水量。
學生們被一個個驚愕的數學震住了。之后,寫出了一份份關于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倡議書。這個實踐活動可能缺乏一定的嚴謹和規范,但它操作性強,富有挑戰性,學生興趣高昂地參與其中。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并不僅僅是枯燥的書本知識,它顯現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樣小事中。學生們增強了環保意識,初步感受到了為社會的發展貢獻才智的責任感與緊迫感,激發了如何在更大范圍內運用數學服務于社會的思考。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實踐使我體會到,開放性作業的優化與實施,能較好地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的空間,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個性,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蔣明玉.《優化作業設計,改善學習方法》.《中小學教材教法》,2014
[2]魯小東.《面對新課程,作業怎么做》.《數學周報》,2012年第30期
[3]張明.《關于構建開放性數學作的實踐與思考》.《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年第12期
(作者單位:蒼南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