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海蓉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紀錄片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不管是從選題到拍攝然后再到制作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從而形成具有特定意義的文化形態。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包括“京派”“海派”“渝派”“西南少數民族”等,他們都會因為地域文化和創作特點的不同而各有特點。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成功的作品都需要做到“獵奇”有度,然后就是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同時要在尊重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兼顧文化多樣性。鑒于此,本文將會首先闡述紀錄片影像中地域文化的價值體現,然后結合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提出幾點創新性的建議,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借鑒和參考。
眾所周知,紀錄片當中的創作者與創作對象都必須與當地文化產生一定程度的關聯,通過主客體的雙重作用形成該地區電視紀錄片的地域文化特色。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就有“海派”、“滇派”、“川派”等各種形式。事實證明,地域文化生態系統的不同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也會各有不同,尤其是人情禮俗更成為不同地域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
一、如何體現紀錄片影像中地域文化的價值
紀錄片作為一種藝術,首當其沖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影視藝術,也就是對地域風土人情的聲畫視聽書寫。其次是作為一種民族文化而存在,這是對地域文化的傳承與記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地域風土人情的聲畫視聽書寫。上面已經講到,這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紀錄片通常而言都是通過靈活合理的運用聲畫語言,對現實生活中的各類人和事加以比較然后進行描述,最終形成能夠給予大眾信息交流和審美的電視或者電影節目。它往往是當地文化環境的特定產物,通過對周邊人或事的記錄與重構,從而在真正意義上達到一定的經濟、政治目的。一般地說,創作紀錄片有三個環節:選題,拍攝與剪輯。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選材,通過以往大量的實踐結果表明,選題是否巧妙合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紀錄片最終能否成功。比方說西南少數民族紀錄片絕大多數時候是以記錄民族風情為主,包括少數民族獨特的異域奇觀、物質和精神生產活動等。有自然風光、服飾、飲食、宗教等。而這些都是經過長年累月的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他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少數民族的性格氣質、文化底蘊以及心理特征等,是少數民族獨特性的基本要素。比方說有代表作《沙與海》、《泰山》、《神鹿啊,我們的神鹿》。它為紀錄片創作提供了各種素材。
這是一種對不同地域人民審美意識的綜合反映。一般地說,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熏陶下的群體往往會對日常生活、個體存在、自然生態都會有自己獨到的理解,這會使人們富有某種意境的生活在具有特色地域文化的熱土上,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會潛移默化的遵循這種內在的地域文化心理。比方說在紀錄片《藏北人家》中就講述了藏北牧民措達一家人是如何生活的那么平靜而又和諧。雖然說藏北人民長時間的面臨著大自然的侵襲,但是作品所呈現在人們眼前的確實一種從容與安靜的生活,一切都顯得那么的和諧自然。措達不識字,沒有去過外面的花花世界,但是他內心卻很快樂,他會在放羊時哼唱各種民族小曲,他與妻子相互依靠,配合默契,為家庭默默付出。這種虔誠與知足的生活狀態反映出藏族人民審美心理:平平淡淡才是最美好的生活。
是一種對地域文化的記錄與傳承。地域風土人情不僅僅可以為紀錄片提供豐富的創作素材,同時也為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創造了一種捷徑。比方說《舌尖上的中國》中完美的呈現出了中華美食文化和東方生活價值觀,在獲得市場認可的基礎上也很好的傳承了中國的地域文化。《遠山的瑤歌》是一部以少數民族風俗文化為主題的紀錄片,它以切合實際的視角完美的展現現代主流文化與古老地域文化這二者之間的碰撞與交流的過程。我們從中看到了一個古老地域文化的縮影,并且感受到了我們的前輩對將要消失的文化傳統的依依不舍但是卻又很無奈,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促使社會更加關注地域文化。
二、影像創新的相關建議
“獵奇”有度。 縱觀歷史,我們會發現在歷經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輝煌之后,我國的紀錄片創作和播映在后面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很低迷,很多原本非常優質的紀錄片欄目在很多時候卻因為收視率等各個方面的原因導致停播。在這種大環境下,一些紀錄片的創作者就自然而然的把目光轉移到了邊緣題材,從而制造更多的“賣點”。事實證明,這樣會使這類紀錄片陷入過度“獵奇”的誤區。比方說云南摩梭人至今還保存著男不婚,女不嫁的阿夏走婚制度,這明顯是非常落后的思想。雖然說這種風俗對于現代婚姻制度來說是古老而新奇的,但是紀錄片的創作僅僅關注這一奇風異俗,而沒有積極的引導觀眾深層領悟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必然會扭曲地域文化的本來面貌,從而影響到人們的認識與生活。因此,要把審美表現有機結合地域文化資源,使二者能夠相得益彰,這樣的作品才具有歷史文化的厚度與深度。
進行“多元”思維。紀錄片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本土資源挖掘的前提下完成,其中包括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社會變遷等,它們賦予紀錄片獨特的核心價值。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尊重地域文化并非片面地強調地方保護而排斥其他地域的文化傳統,要在傳承地域文化的基礎上兼顧吸收其他區域紀錄片作品的優勢,從而保持民族性和現代性的張力。另外,我國傳統文化綿延已有五千年,卻生命力依舊十分旺盛,這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夠和諧并存,從而共同構建五彩繽紛的中國傳統文化。鑒于此,我們在創作紀錄片的過程中僅要充分尊重地域文化,而且還要觀照不同地域文化的差異性,不斷加強文化交流,這樣才能使中國的紀錄片在走出國門的同時又能弘揚中華文化。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紀錄片的關注也越來越多,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任何一部紀錄片都必然會帶有當地的民族氣息。因此在創作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與其他地區的特色文化特征結合起來,必要時候要走出國門,借鑒國外先進的創作理念,從而創作出能夠為大眾所接受的優質作品。
(作者單位:延安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