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遠明
摘 要:根據(jù)散打運動的特點及運動心理學原理,結合自己的訓練經驗與學習,對散打運動員心理進行初步分析。
關鍵詞:散打運動;心理訓練
隨著武術運動在高校中的普及與發(fā)展,大學生運動員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各運動員之間的技術動作、訓練水平和身體素質越來越接近,但比賽成績或表現(xiàn)卻往往相差甚遠。心理狀態(tài)穩(wěn)定互否是影響運動員正常發(fā)揮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上大學生運動員是一個訓練基礎較差、訓練時間緊的特殊群體,如何提高運動員心理素質是取得比賽成績的關鍵。
1對散打運動員的心理分析
1.1散打運動員個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個體特征的核心,也是決定運動員心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一般認為高水平的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個體特征是情感的高度穩(wěn)定性、堅強性、自信心、勇敢和主動性。個體心理特征主要是培養(yǎng)訓練一個運動員的氣質、性格、興趣、能力,這對訓練武術運動員來說是特別重要的。根據(jù)運動員所應具備的特點來看,必須要求武術運動員具備以上的心理特征,在武術競賽和表演中才能充分地體現(xiàn)出武術的精、氣、神、力。也就是說在長期的心理訓練中,使運動員在意識的控制下,把以肌肉運動感覺的心理因素和個人的情緒、情感聯(lián)系起來。武術運動員具備了這種心理品質,在競賽或表演中才能使精、氣、神高度結合,使動作產生“動如風”“靜如松”、“落如鵲”等矯健、敏捷的動作形象,才能達到武術表演的良好的效果,在競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1.2散打運動員的心理調控
武術運動員最佳競技狀態(tài)的調控,是一個多因素的有機的系統(tǒng),就其調控的方法、手段而論,必須根據(jù)運動員的不同個性特征、不同的心理反應,制訂出長期的、系統(tǒng)的心理訓練計劃,結合賽前的任務、對象開展短期的心理訓練,使運動員學會控制和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大腦對內臟器官活動和思維過程的調節(jié)支配能力,加強情緒的穩(wěn)定性,尤其是要加強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自我控制能力。調控包括三個方面即思維、情緒、行為過程,最終是把運動員最適宜的激活水平控制在賽期中,從而使運動員在比賽中發(fā)揮出高水平的競技狀態(tài),取得優(yōu)異的比賽成績。
2散打中自我心理狀態(tài)的認識
2.1自我支配情緒的穩(wěn)定性
自我支配情緒的穩(wěn)定性反映了個人情緒的起伏和波動的程度。散打是對抗性很強的運動項目,而且能否做到情緒穩(wěn)定也是提高散打技擊技術和比賽成績的重要因素。有些運動員能在獲得好的成績后,仍不斷的總結、努力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和開拓而有些拳手則因一時的失利,就灰心喪氣,結果他們只能是以失敗而告終。在這里,前者便是情緒穩(wěn)定的表現(xiàn),后者則是情緒穩(wěn)定性相對較差的反映。
2.2自我支配情緒的強度
自我支配情緒的強度主要表現(xiàn)為身體受到外界刺激后,這種刺激對本身影響的程度如何,以及自我控制這種影響的程度如何。例如,我們在學習新技擊動作時,起初總是會掌握不好技術要點的,這時,我們可能會因此對自己能否掌握這種技術產生悲觀的情緒,這就是自我支配情緒強度被動的表現(xiàn)。實際上,我們應該積極的總結在學習技擊技術中失敗或失誤的教訓,并分清主次,而不是急于否定自己。在練習中,要及時調整訓練方法,這樣有利于對情緒的自控制。
2.3自我支配情緒的把握性
自我支配情緒的把握性反映了情緒對人的行為影響及人的自身把握水平。例如,在對抗中,一方結束一場比賽后,能利用休息時間很快地控制場上的亢奮情緒,并進行休整,以準備進入下一個回合的比賽;而另一方雖說場上亢奮不足,但下場后仍無法控制情緒的亢奮,從而不能進行積極的調整,表現(xiàn)出了自己控制能力的不足,所以說,在比賽中能否達到自如地控制自我也是成敗的關鍵。
3散打運動中的心理訓練
3.1表象訓練法
表象訓練法是體育運動領域最為常用的一種心理技能訓練方法,被視為心理技能訓練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它是在暗示語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想象某種運動動作或運動情景,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方法。表象訓練法有助于強化運動技術的學習,加快動作的熟練和改進速度,加深和鞏固動作的技藝效果。比賽前對于成功動作表象的體驗將起到激勵作用,使學生充滿必勝信心,達到最佳的競技狀態(tài)。進行表象訓練時,要在形成正確的運動表象的基礎上進行,語言暗示應簡單明確。在學習技術和戰(zhàn)術階段,重點是掌握和提高學習效果;在比賽期間重點是提高武術運動員對興奮、焦慮及注意力的控制。
3.2模擬訓練法
模擬訓練法是針對比賽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或問題進行模擬實戰(zhàn)的反復練習,目的是為運動員參賽做好適應性準備。模擬訓練法的主要作用是在于提高學生對比賽應激情境的適應性,在腦海中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結構,以便使技戰(zhàn)術在意外情況下正常發(fā)揮。模擬訓練法可分為實景模擬和語言圖像模擬兩類:實景模擬是設置競賽的情境和條件,對學生進行訓練,包括模擬對手可能采用的戰(zhàn)術、技術、賽場上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語言圖像的模擬是利用語言或圖像描述比賽的情境。在武術模擬訓練中,常運用設置比賽地點、模擬裁判、模擬比賽中的觀眾等。不同地點的比賽可以鍛煉學生的場地適應性,模擬觀眾大聲呼喊、喝倒彩、笑罵等,給學生心理上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和干擾,從而有助于學生比賽時調整心態(tài),減少應激反應,發(fā)揮出平時的水平。
3.3自我暗示訓練法
自我暗示訓練法是利用語言等刺激物對學生的心理施加影響,進而控制行為的過程。體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自我暗示能夠提高動作的穩(wěn)定性和成功率。根據(jù)學生武術訓練和比賽的特點,可適時運用暗示的方法,把運動員對比賽名次及多方面的焦慮和擔憂,轉移到正確運用技術和提高自信上。這樣會緩解武術運動員比賽中的緊張情緒,從而正常發(fā)揮水平。
4結論
現(xiàn)代體育訓練與比賽,由于動作的不斷創(chuàng)新,并且不斷地向高難度發(fā)展,競技水平在不斷提高,競爭也就越來越激烈,要想在高水平的競技運動比賽中獲得好成績,除了要有高水平的運動技術外,還應具備高水平的心理能力。心理訓練是現(xiàn)代競技體育訓練和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堅持長期和短期相結合,科學化、系統(tǒng)化地抓好這三個方面,使運動員的技術得到充分提高,心理狀態(tài)達到充分的穩(wěn)定,在重大比賽中才能賽出好成績,收到較好的比賽效果。
參考文獻:
[1]過家興等.運動訓練學[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6.
[2]葉奕乾,祝蓓里.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7.
(作者單位:單位:灤南縣扒齒港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