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江
世界是數的和諧
最早明確提出和諧概念的是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有兩條格言:什么是最智慧的?數;什么是最美的?和諧。
畢達哥拉斯學派在研究音樂的過程中發現,基本的音程是和簡單的數的比例相一致的,只要音程符合這種數的比例,就能產生美好的效果即和諧。按照傳說,畢達哥拉斯最先是在路過一家鐵匠鋪,聽到鐵錘打擊鐵砧的聲音,辨認出了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種和諧音,猜想是由于鐵錘重量的不同導致了聲音的不同,并通過稱量不同鐵錘的重量確認了其間的關系,隨后,又用不同長度的弦的振動實驗發現了弦長與和諧音的關系。畢達哥拉斯通過對音樂研究后認為:和諧是基于弦的長度的簡單數目關系。他發現如果把一條琴弦分成兩部分,這兩部分的比例可以表達為兩個整數的比,那么這兩部分發出的聲音就是和諧的,比如說八度音就是1:2的比例,四度音就是4:3的比例,五度音就是3:2的比例。因此畢達哥拉斯認為,和諧的根源就是數的比例關系。由此他提出了“萬物皆數”的論斷,認為宇宙萬物在本質上都是數,萬物的關系在本質上都是數的比例關系。
畢達哥拉斯認為音樂之美在于“數”與“和諧”,同時他從哲學的角度出發,認為“音樂是對立因素的和諧統一”。提出了人的“小宇宙”與太空天體的“大宇宙”是相契合的。統治宇宙中天體運動的和諧,像音樂和諧一樣,其根源在于秩序。按照這個秩序,宇宙間天體依照數字所規定的間隔,圍繞一個共同的中心而旋轉,世界就是數的和諧。畢達哥拉斯的哲學思想,對后來希臘的哲學、美學、音樂美學等都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
古希臘的另一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批判地發展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和諧思想。赫氏認為,和諧不是各個分散部分的外在聯合,而是他們基于本質的內在統一。因為互相排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一切都是斗爭所產生的。對立產生和諧 ,相反者相成。“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更好”,因為任何看得見的和諧都是由看不見的和諧構成的。和諧是矛盾雙方的對立和斗爭構成的。
柏拉圖的《理想國》主題是研究善,追求正義與和諧。在柏拉圖看來,人由靈魂和肉體兩部分構成,靈魂指導肉體,人的靈魂包括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理性、激情與欲望分別對應著三種德性,即智慧、勇敢與節制。人自身的和諧狀態是理性、激情與欲望的協調統一,其中,理性居于主導地位,能夠合理引導激情并控制欲望;音樂和德育有助于理智和激情得到良好的協調。國家也像靈魂一樣由三部分構成,即統治者、保衛者和勞動者,這三部分也像靈魂的理性意志和欲望一樣依次對應智慧、勇敢與節制三種德性;一個善的或正義的國家應當是統治者、保衛者和勞動者各安其位,統治者擁有理性知識和智慧并統治城邦;護衛者擁有勇敢的品德并保衛城邦;勞動者則是服從統治,在護衛者的守護下過節制有序的生活。此時的國家就是一個受理性節制的國家,是一個善或正義的國家,是一個和諧狀態的國家。
在柏拉圖的影響下,亞里士多德把和諧看成是整體的統一性和完滿性,是多樣性的統一,并把這個概念應用于現實的一切領域,進一步豐富了和諧的內容。
?筵 ?和諧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在中國,和諧一詞之兩字為同義。“和,諧也”。和諧的思想深深影響著中國人在各個領域內的行為方式。中國的琴道講究中正平和,中國的茶藝推崇和靜怡真,中國的建筑代表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國的醫學要求五臟調和、七情調和、氣血調和,就連進行博弈對決的中國圍棋都在尋求中和平衡之道,而追逐營利制勝的中國商業也信奉著和氣生財。
錢穆說:“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觀實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之歸宿處。”天人合一代表著中國的人文精神,就是追求人與自然界的統一。儒家認為“天地生萬物”,人與萬物都是自然的產兒,主張“仁民愛物”,由己及人、由人及物,把“仁愛”精神擴展至宇宙萬物。道家把自然規律看成是宇宙萬物和人類世界的最高法則,認為人與自然的和諧比人與人的和諧還要崇高。佛家認為萬物都是“佛性”不同的體現,所以眾生平等,萬物皆有生存的權利。各家在人與自然和諧的觀點上是一致的。中國古代哲人根據“天人合一”的觀念,要求以和善、友愛的態度對待自然萬物,善待鳥、獸、草、木,提出了豐富的保護自然資源的思想。
與柏拉圖的“理想國”同期,“大同社會”代表了中國古代和諧社會的理想。而在道家那里,《老子》給人們描繪了一個人與人之間“無欲”“無為”“無爭”,彼此和諧相處、寬大為懷、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理想社會。
和諧,體現在國家層面上就是主張和諧共處,協和萬邦。《尚書·堯典》說:“百姓昭蘇,協和萬邦。”《周易·乾卦》說:“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即主張萬邦團結,和睦共處。孔子提出“四海之內皆兄弟”,又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儒家講“致中和”,這個“中”字,就表達了一種不擴張、不過分的原則。
季羨林說,“和諧”的概念不簡單,它既包含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也包含了個人自身的和諧,也就是“天人合一,人人合一,個人合一”,三個層次,缺一不可。“我的看法,中國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諧。因為自古以來,中國就主張和諧。‘禮之用,和為貴,先之道斯為美。”他認為,今天提倡“和諧”這個概念,有助于全世界人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愛護、不要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