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淑英
摘 要: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很多方面的內容。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體,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參加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培養學生班集體的意識和責任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磨合才能夠形成共同的價值觀,感受到集體帶來的酸甜苦辣,每位學生都是班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建設班級文化制度中,提升了實力,張揚了個性,為學生創造了自由發展的平臺。班級文化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積極良好的班級文化是校園管理質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礎,因此班級文化建設至關重要。該文就中職班級文化建設展開探討,為學生創造一個精神家園。
關鍵字:班級文化 班級管理 學校 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3(c)-0153-02
班級文化是一種默契,是一種說話辦事的行為準則,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中職學校作為以職業技能為主導的教學部門,良好的班級文化將更好的推動學生技能學習與提高,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不斷積極進取,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學校工作的開展。由此可以看出班級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應當加強工作落實,搞好校園文化建設。
1 突出精神文化作用,夯實班級文化基礎
第一,明確集體奮斗目標。一個明確的集體奮斗目標能將學生團結在一起,在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奮斗目標,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奮斗的過程中,調動每位同學的積極性,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實現集體目標而努力,分享集體奮斗中的喜悅,形成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例如:學校每年都會舉辦運動會,每個班都會為集體榮譽而努力鍛煉,同學體力好的學生會幫助程度較差的學生訓練,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才能將學生凝結在一起,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為集體榮譽而戰。
第二,開展班級活動。我們校園生活大部分是在課堂度過的,因此班集體是學生健康成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班集體承載著學生的喜怒哀樂,培養學生的班集體主人翁意識,使學生早日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才。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創作班歌、設計班徽、制定班訓等方式將學生凝聚在一起,教師在班級活動中,要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第三,形成良好的班風。良好的班風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這是任何強制性的規章制度都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班集體思想。例如:每周開展德育思想教育課,其中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表現不好的學生提出批評教育,并幫助其改正。
第四,搞好人際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減少學生的逆反心理,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學生容易接受,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良好的同學關系,可以使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增強班級凝聚力。良好的家庭關系,使父母與孩子之間無話不說,敞開心扉,將自己心中的煩惱與困惑告訴父母,并得到父母的幫助,使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2 規范班級管理行為,建立班級文化制度
第一,班級管理制度量化。無規矩不成方圓,因此優秀的班級文化需要制度化的管理。制定紀律的目的是為了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這是一種班級管理文化,學生是班級文化建設者的主體,鼓勵學生加入到班級管理規章制度的起草,加深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防止班干部的獨斷專行,應當采用輪流當值制度,公正平等。同時教師應當嚴格管理,公正裁決,相信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班級文化建設一定會越來越出色。
第二,提高班級管理的自主性。學生是班級文化的主體,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自己的優勢,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班級文化的建設中。認真分配班級事務,這樣不但使每一位同學有事可做,提高自身能力,分享成功的喜悅,而且保證班級事務有序運行。在班級文化制度建立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遇到事情要冷靜分析,沉著應對,不要慌張,理智面對問題,同時要學會明辨是非,勇于承擔錯誤,別人提出意見或建議時,要虛心接受并認真改正。相信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通過學生對班級的自主管理,提高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和責任心。
3 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外界因素將會影響到內心的發展。我們校園生涯的大部分時間會在教室中度過,因此教室環境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室中物品的擺放,光線的明暗,環境的清幽等都會通過感性認識上升 到理性認識,從而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發展,基本上優秀的班集體教室衛生特別整潔,師生關系良好,班中學生十分團結,凝聚力強。因此要重視班級環境的整潔,讓我們的墻面不再是黑漆漆的。為了實現上述規劃,我們必須從小事開始做起:首先,班級布置一定要清新自然,可以使學生心情放松,不要太夸張,這樣會使學生越來越亢奮,不能迅速靜下心來進入學習的狀態。教室的布置要精心設計好,一切以學生學習成績的增長為目標。如:墻壁上張貼名人名言,激勵學生努力學習;貼班訓讓學生有前進的目標;懸掛國旗,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感情;學生自己親手設計、制作黑板報或者將自己的手工制作品用來裝飾班級等,這些都是學生通過物質方面來加強班級的文化建設,加強班級的團結合作意識。
教室的美觀與整潔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干凈、舒適、美觀的環境會使人身心愉悅,使學生從心底里認可班集體的存在,感受到班集體的存在,增強學生班級主人翁的責任和意識。通過美術、寫作、手工藝制止來美化教室,陶冶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班級文化建設也會隨之改變,相信只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班級文化建設的水平不但提高,我們的班級凝聚力會越來越強,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4 建設班級文化活動,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集體活動可以將一個人的才能充分展現出來,我們都希望在愉快的集體活動中,自己的聰明才智能夠得到發揮,自己的天賦能夠展現,在自己個性得到發展的同時,為班級榮譽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活動中促進師生之間的理解,增強師生之情,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之情。
第一,充分利用好班會的作用。班會是師生之間暢所欲言最好的交流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設計班會主題,這樣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同時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班干部可以與教師商量后,自行組織班會,討論班會的主題,促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同時滿足了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當今社會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并不是身體上的痛苦,而是心理上的疾病,因此班會的突出了學生的個性,使自己的心理壓力得到釋放。
第二,組織實踐活動。我們是學生,由于家長和教師的保護,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家庭和校園中度過的,我們享受安逸的同時,卻遭受了無知,因此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的思維成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更多的思考,對于某一件事有了自己獨特的看法。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很多,如:去養老院幫老人讀報紙、幫清潔工掃大街、為殘疾人、困難戶做好事等。
第三,豐富自己的業余文化生活。通過組織文體活動,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而且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互幫互助精神。體育活動,如接力賽跑、跳大繩,更多會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班會中學生可以盡情放松,張揚自我個性,展示自我風采,同時鼓勵性格靦腆的學生多多展示自己,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組織勞動活動,如植樹、幫幫清潔工掃大街等,雖然很累,但是鍛煉學生的體力和意志力。在教師的幫助下,發揮學生的特長,展示自我個性,建立舞蹈隊、合唱團、運動隊等,組織比賽,這一舉動的帶來的影響非常多,如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鍛煉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精神等,培養學生的審美等,增強班級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等,班級文化建設體現在我們學習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文體活動只是其中一方面,相信通過努力,我們的班級文化建設將越來越完善。
5 結語
開拓視野、陶冶情操、審美提高、思維逐漸成熟等這些都是班級文化建設帶來的優勢,它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時這也是學生管理班級的一個有效舉措,相信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班級文化建設將會越來越出色,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使中國在未來激烈的世界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繁榮復興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海國華.積極建設班級文化,構建學生精神家園[J].學校文化建設,2012(8):25-27.
[2] 周新.中職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思考[J].考索探微,2013(4):235-236.
[3] 任福建.中職校班級文化建設淺談[DB].http://www.zyt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