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安
進入21世紀,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使物理世界中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安全關系和利益的全球化、多級化的復雜的世界格局,已經全面映射到開放的互聯網體系中,由此形成了一個社會、技術一體化的復雜巨系統。近年來,我國信息產業持續快速發展,信息產業在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經濟結構、改造傳統產業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網絡已徹底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電話使人類的溝通不受時空限制,但主要是點對點的線狀溝通,而網絡形成了網狀溝通,而且成本大幅降低。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絡走人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絡大國。截至2014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6.32億,手機網民達5.27億。我國雖是一個網絡大國,但不是一個網絡強國。網絡已徹底改變輿論形成機制,自媒體徹底打破信息壟斷,言論自由成為現實,統一輿論被瓦解,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強化。
隨著信息安全形勢的日益嚴峻,國家對信息安全產業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2000年召開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將“強化信息網絡的安全保障體系”作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2003年發布的《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3]27號)(下文簡稱27號文)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并提出“推進信息安全產業發展”。
2004年召開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已經把信息安全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和文化安全提到同高度。2006年發布的《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其中將建設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作為戰略重點,并明確“促進我國信息安全技術和產業自主發展”。
2011年發布的《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11]4號)明確提出“完善網絡環境下消費者隱私及企業秘密保護制度逐步在各級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推廣符合安全要求的產品”。
美國組建了網絡安全司令部,美國將網絡空間安全由“政策”、“計劃”提升為國家戰略,1998年5月,當時的克林頓政府發布了第63號總統令(PDD63):《克林頓政府對關鍵基礎設施保護的政策》,成為直至現在美國政府網絡空間安全的指導性文檔,2011年5月16日,美國白宮網絡安全協調員施密特發布美國首份《網絡國際戰略》,2012年10月16日,簽署了《美國網絡行動政策》(PDD21),包括三類行動,網絡搜集、網絡防御、網絡進攻,奧巴馬提出到2016年整編成133支網絡部隊,最近北約網絡空間安全框架指出,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具備一定的網絡作戰能力,公開發表網絡安全戰略的國家多達50多家,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積極開展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十八大報告要求:“堅定不移把信息化作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方向,推動信息化建設加速發展。”網絡安全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議題。由于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對信息網絡的高度依賴,國家、組織甚至個人都可能通過信息手段威脅國家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要認清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習近平指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
2014年7月2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正在開展聯合行動,在全國范同內集中部署打擊利用互聯網造謠、傳謠行為,三部門相關負責人呼吁廣大網民共同凈化網絡環境,不信謠、不傳謠,并積極向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等舉報機構提供謠言信息線索。
2014年5月16日,中央政府采購網發布了《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重要通知》。《通知》規定,所有計算機類產品不允許安裝Windows8操作系統。自主可控是保障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因為網絡安全、信息安全存在著攻防兩方,所以關鍵核心技術設備、信息產品和服務等的自主可控,是保障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自主可控的好處:信息安全容易治理、產品和服務一般不存在惡意后門并可以不斷改進或修補漏洞……。反之,不能自主可控就意味著具“他控性”,就會受制于人,其后果是:信息安難以治理、產品和服務一般存在惡意后門并難以不斷改進或修補漏洞……。
2014年11月24日,以“共建網絡安全,共享網絡文明”為主題的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在北京召開。11月19日-21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面臨日益嚴峻的國際網絡空間形勢,我們要立足國情,創新驅動,解決受制于人的問題。堅持縱深防御,構建牢固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捍衛我國網絡空間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