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強
【摘要】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教育教學的不斷深入,現代社會對于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不僅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還對教學目標的實現產生了制約作用。在計算機教學中,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已經產生,任務驅動式教學在結合了計算機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大大的提高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性以及合作性,本文就任務驅動式教學的內涵以及特征進行著手分析,在此基礎上探析其教學結構以及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最后探討應該注意的相關問題,以期為后續任務驅動教學研究提供理論上參考依據。
【關鍵詞】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計算機教學 應用
前言: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計算機課程已經成為學校的一門重要課程,通過計算機教學不僅能夠有效的對學生的信息技術給與一定的培養,同時還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就目前來講我國在計算機教學中,學習者往往學習興趣不高,同時基礎也各不相同,在卜.課過程中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大大的影響到了計算機教學目標的實現。面對這樣的教學狀況進行任務驅動式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目標。
一、初探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含義及特點
1.1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含義
所謂的任務驅動式教學其實是基于學習理論中的構建主義學習法來講的,從本質上講屬于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強調的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布置任務以及完成任務來進行知識以及相關能力的綜合培養,在這種教學法中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之間在學習上的有效溝通,增強合作性,通過對具有現實意義的任務的完成來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而教師在應用這種教學方法的時候應該將不同的教學內容加載到任務當中,將教學的核心定為任務的有效完成。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生要對任務進行研究討論,通過白主性的對學習資源進行探索和應用,以及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來有效的完成任務。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價值。
1.2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特點
對于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特點主要從兩方面來講,首先從教師來講,可以說教師是整個教學法的指導主體,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則是出于被動地位,但是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進行制定教學任務。同時對構建有利于學生完成任務的良好環境。對學生起到一定的幫助以及輔導,還要對學生完成任務給與合理的評價。
其次是從學生來講,可以說學生是整個任務驅動式教學的實施主體,學生通過與任務的分析以及完成來獲得知識以及技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再是傳統教學中被動的進行學習,而是主動探索,自主進行學習。
最后是從教學方式本質上來講,主要是以任務作為教學的主要實施載體,教師以及學生圍繞任務展開教學活動,同時完成教學目標。
二、探析計算機教學中驅動式教學法的應用
2.1 以知識點模塊做教學主線
在計算機教學的內容上不再是傳統的知識點講解作為教學主線,而是切實依據教學目標的需求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將知識點進行具體的劃分,將不同的知識點根據其中的關聯性構建成任務模塊,使學生按照任務模塊進行知識點的探討學習,而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一個個任務模塊的完成來構建起學習計算機的成就感,從而增加學習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以及提高學習熱情。
2.2 以任務事例展開教學
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通過以布置任務開始教學,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一個任務事例在教學的一開始引起學生想要探索、想要解決的興趣。具體來講就是在進行計算機理論知識的講解中通過一個有趣的生動的事例來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VB語言程序設計》”的理論講解中,可以將理論知識具體放在一個形象的小任務中,讓學生制作一個鬧鐘,同時要求必須能夠顯示時間,而學生對于這樣類似小游戲的任務事例會非常的感興趣,通過相互之間的探討以及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良好的完成。
這樣學生就從被動學習的狀態中,通過任務興趣的引導轉變到自出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課堂初始階段中小任務的完成來增加引起學習的興趣,進而完成計算機教學課堂中后續的任務。
2.3 采用分組競爭機制完成任務
在計算機的教學中實際應用驅動式教學應該在教學中采用分組競爭的任務完成機制,具體來講就是要求學生分組進行任務的完成,通過對學生的分組可以增加小組之間完成任務的積極性以及完成任務的競爭性,這個過程中更能激發學生探討知識的熱情,同時加強了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良好合作,通過一起合作努力來有效的完成任務,并且由于小組之間存在競爭,因而更能培養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對于技能以及知識上的探索,因為只有對技能進行了自主探索之后才能完成任務,促進了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知識過程中不斷思考能力的養成。
2.3.1 提醒學生增強合作學習
在進行計算機教學中驅動式教學法時教師應該應該提醒學生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自己閉門造車,應該在小組中和其他成員一起進行任務的討論和分析,對于小組中其他成員良好的建議和方法要積極的吸取并且引用,同時再此基礎上改變自己固有的學習知識方法,拓寬自己解決問題的渠道以及思考問題的角度,采用發散型思維來完成任務。同時在進行計算機學習上的不斷探索以及學習知識上的不斷創新,而這個過程中也是學生增強學習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2.3.2 進行驅動式教學法評價
計算機教師要充分的認識到這門學科的多樣以及復雜性,同時還要考慮到計算機學習的求異性,對于布置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之后不能以傳統標準給與任務的評價,而是要建立與驅動式教學法對應的評價體系,對于不同難度的任務、不同性質的任務要依據任務的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的評價,評價主要是建立在表揚的基礎上,對學生給與正確的糾正建議,從而激發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任務完成的自我滿意度,同時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后續的計算機學習任務中更能積極的去完成。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對學生的完成效果以及質量和中間過程進行研究和分析,歸納與總結。最后還要對欠缺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從而促使整個計算機學習任務呈現出良性循環的特征。
三、結論
綜上分析可知,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沒有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因而進行驅動式的教學法是其解決現狀的主要途徑之一。
通過將驅動式教學法應用在極端及教學中不僅可以使枯燥的計算機知識點能夠以任務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加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幫互助的合作能力。促進學生對計算機知識進行自主探索,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以及技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