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藝術作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世人所創造的以藝術形象為載體的精神財富。宜興紫砂壺作為傳統的手工藝品,它既具有藝術的普遍性,更具有紫砂的獨特性,紫砂泥料天然的可塑性使紫砂壺富于無窮的造型變化,能夠呈現出豐富多樣的藝術形象,從而進一步滿足人們的物質和品位需求。紫砂壺的藝術形象既表現于生動的外形美感,也同樣表現于趣味的人文內涵,現以紫砂壺作品“馬到成功”(見圖1)為例,談一談這把壺的藝術形象,以期共勉。
“馬到成功壺”顧名思義充滿了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它以成語“馬到成功”為素材進行藝術化的提煉創作,并以此作為整件作品的精神主旨。傳遞給人們不凡的精神能量,同時作品在形象表現上既源于傳統,又不拘泥于陳式,既體現主旨意象特征。又融入了豐富的創意元素,從而使整件作品流露出強烈的精神氣息,具有獨特的魅力。同時更不乏非凡的藝術形象,與人文相得益彰、內外合一、形神俱佳。
“馬到成功壺”以題材確立主旨,以主旨構思形象。將人文元素貫穿于整把壺始終,富于深厚的人文意境。作品的創作題材與中心主旨猶如一把壺的靈魂,是真正引導作品創作協調的關鍵。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豐富的文化內容是壺藝創作的寶貴財富。而此壺的人文元素便取自成語“馬到成功”,并以此命名作品。“馬到成功”一詞出自元代鄭廷為的《楚昭公》:“管取馬到成功;奏凱回來也。”指戰馬一到陣前就取得勝利,寓意迅速取得成就。此壺在確立主旨的前提下,充分融入構思。以獨特的外形藝術形象,將寓意充分詮釋了出來。
作為一門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感染力的藝術,紫砂壺尤以造型冠絕于世,也以此作為最重要的載體和表現形式。紫砂壺的造型大致可分為圓器、方器、花器和筋紋器四大類,它們各自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特征,又能恰到好處地組合一器,因此造型構思一直是壺藝創作的重點。“馬到成功壺”的造型具有獨到的花器特征,圍繞作品主題,該壺將“馬”這一元素著重表現出來,給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覺,同時,自然界的松樹形象也被凝練成了整把壺的主體風格,流露出蓬勃的生命力度感,與奔馬之力量相得益彰,構成了作品的精神力量。
具體而言,“馬到成功壺”造型大氣且富有自然生命氣息。壺身筒較高。圓柱狀,平肩和平底上下對應,均為圓形平面,而肩周直徑較底周直徑小,形成上窄下寬的視覺效果,更顯穩健。壺身表面以樹皮紋絡裝飾。刻畫輕盈卻一絲不茍。布局豐滿卻合理自然,壺腹微鼓似斑駁樹瘤,惟妙惟肖。整個壺身猶如一段老松樹樁,在古雅中孕育生機。壺身筒上方。矮頸圈成壺口,口上置平蓋,嚴絲合縫,蓋光潔圓潤,似一塊古玉,氤氳著美好氣息。壺身筒兩側,以松樹枝狀構成的壺嘴與壺把對應自然、曲度和諧。猶如是從樹樁主桿上伸展而出的叉枝,美觀而不失實用性,藝術個性恰到好處。同時,一片片松針樹葉貼飾于壺身上,猶如畫龍點睛之筆。使整把壺在造型上獨具鮮活清新之美感。
“馬到成功壺”以“馬”為題,著重于通過塑造馬的形象來呼應內涵。而對于這匹“馬”的形象特征、位置布局等則構思巧妙,整壺最終以頂端的壺鈕來充分表現主題,壺鈕以塑雕裝飾技法微塑出一匹駿馬。其比例協調精準,膘肥身健、鬃毛飄逸,既有力的美感,又有動的節奏。將作品主旨內涵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同時,壺把以松樹枝捏塑成一張古代弓的形狀,彎曲的力度與奔馬氣勢融為一體,而弓又與功同音,在造型上巧妙地形成了“馬到成功”的形象特征,進而深入思想內涵,優化整體藝術形象。
紫砂壺的藝術形象陶冶著人們的情操、承載著人們的情感,通過藝人的精心構思與設計,融入了豐富的人文內容。“馬到成功壺”就是一把充分融入造型藝術和人文內涵的紫砂壺。通過豐富的形象刻畫。將馬到成功的寓意表達出來,給人以積極的正能量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