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華強
中國人講究茶道,談及茶事便離不開泡茶的器皿。在茶具的發展史上,宜興紫砂壺堪稱世界茶具之最,沒有哪一種器皿可以與之相媲美。紫砂壺經高溫燒制,其色澤姹紫嫣紅,造型千變萬化,或俊俏剛柔、或纖麗厚拙,更具有得天獨厚的材質優勢,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可謂茶具中的瑰寶。
紫砂壺的價值除了體現在壺本身的品質之上外,還體現于所蘊含的文化情感,可以說,因為有了文人參與和文化滲透,紫砂壺才得以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不斷強大,長盛不衰,它的身上積聚著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是時代和生活的重要載體和縮影,反映著壺藝家情懷,并能夠向壺人、藏家傳遞豐富的藝術語言和人文個性。
文化含量是衡量一把壺綜合價值的重要標準,在表現作品力度的過程中,文化滲透往往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吉祥文化是中國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蘊含著中國人最樸實的祝福情結。通過紫砂壺的形式來表達吉祥文化自古便有,由于吉祥文化本身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因而藝術表現的形式也十分寬泛,或以吉祥物的形象來造型,或以祥瑞圖騰、紋飾等來裝飾,
長樂文化是吉祥文化的一個分支,古人以長樂寓意恒久之美、頌揚安康,表達內心的祝福,“長樂壺”(見圖1)便是以長樂文化為元素而進行創作的紫砂壺,該壺形式簡約而古雅樸素,素面朝天似洗凈鉛華,浸潤時光,給人以溫暖的感覺,飽滿豐潤的壺體同時亦給人豐厚的視覺感受,讓人在品茗賞壺間,獲得內心的恬淡、滿足,收獲長樂與安康。
“長樂壺”在進行文化詮釋的過程中,注重以造型風格來表達,而造型本身也構成了整把壺的藝術基調和視覺特征。紫砂壺造型千變萬化。經歷數代紫砂藝人的增補填益,如今的紫砂壺已是“方匪一式,圓不一相”,并因此體現出一把壺的氣質神韻。“長樂壺”的造型為典型的光貨圓器,具有幾何形體的突出特征,富于線條的流動感和幾何立體感。在整體構造上。壺身寓方于圓,腹部以平行的兩圈股線分割,并由此分別向上下兩個方向伸展收縮,上下對稱,營造出凝重而深厚的氛圍;嘴、把的形態風格一致,圓渾中更添線條余韻,與壺身貫穿統一;壺蓋平整似一塊玉璧,與口唇合體,嚴絲合縫,微細中見神韻;壺鈕如壺身的微縮版,扁圓柱形惟妙惟肖。整壺骨架大氣、過渡得體、線條張弛有度、配置比例和諧,富有美學含量,尤以素面素心獨具一格,不僅充分體現出光貨造型的風格,也營造出極致樸雅的審美體驗和視覺效果。整體與細節對比恰當,一蓋一鈕、一流一把、一肩一足均恰到好處。給人以內心安定的感覺。
作為吉祥文化的一個分支,長樂文化最初成型于漢代瓦當藝術,古人在瓦當上雕琢“長樂”、“無極”等字樣。將美好的情感傳遞其中,并逐漸發展成一門藝術體系。時至今日。長樂文化已被滲透融入進許多藝術門類,表現出豐富而絢麗的藝術色彩。“長樂壺”在紫砂藝術表現上,雖然沒有將長樂直觀呈現,但卻把美好的情感注入其中。寓意長樂。賦頌安康。
綜合而言,“長樂壺”每一個細節都雕磨得無比光潤,造型結構將幾何光貨的特征表現到了極致,其線韻流暢,線、面交接處棱廓分明,風韻卓然,可謂剛中寓柔,別具一格。此壺不僅將珠圓玉潤的造型特質表現了出來,更讓人在品茗賞壺中,能夠感受獨特的紫砂質感,其胎質細膩,胎色為經典的紫紅色,氣質高雅,彰顯出生命的熱情。象征了吉祥與安康,帶給人心靈上的安慰感,于無意之間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品位,使人能夠領悟到其中蘊含的精神與情感力量。
通過探討“長樂壺”的吉祥文化,我們可以深刻領會到其中所蘊含的厚重文化情懷,這種情懷是制壺藝人感情的投入和升華,是構筑起壺藝長久發展的紐帶。時至今日,當代壺藝人理應更好地繼承傳統文化藝術,不斷創新理念,將宜興紫砂壺藝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