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遠烘 王偲
7月24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民族美術藝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廣西美術家協會承辦的“美麗南方·美麗廣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當代名家走進邊疆壯鄉美術作品邀請展”在廣西博物館開幕。廣西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榮仕星,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劉詠梅,廣西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洪波,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中國美協民族美術藝委會主任殷會利,廣西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趙如鋒,以及30多位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廣西美術界的代表出席了開幕式。中國美協民族美術藝委會秘書長曹寶泉主持開幕式,中國美協藝委會辦公室副主任賀絢絢代表中國美協,廣西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洪波代表廣西文藝界分別作了講話。
畫展共展出來自全國和廣西美術名家創作的反映廣西題材的美術作品120幅,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表現了廣西秀美的自然風光和多彩的民族風情。
廣西是少數民族地區,有11個世居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不僅有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也創造了燦爛的民間藝術作品。在當代文化語境下,如何表現少數民族題材作品,如何讓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煥發新的光彩,如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階段中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發展民族美術創作,是需要廣大美術家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民族美術藝委會面臨的重要課題。這次畫展,就是結合廣西題材研究和推動民族美術創作的成果展示,也是關心和支持廣西民族美術創作的舉措。它將更大地促進中國民族美術創作事業的發展,也將推動廣西“美麗南方”美術精品創作活動的發展。
最近,廣西文藝界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領導下,開展“美麗南方”文藝精品創作活動,以此促進廣西文藝精品創作的發展,樹立廣西文藝創作品牌、宣傳廣西新形象,全面推進廣西文藝事業的深入發展。這次展覽,也是廣西美術家協會落實“美麗南方”文藝精品創作戰略的重要措施。
同日下午,“第二屆民族美術論壇”在南寧召開,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劉詠梅對論壇的舉辦表示衷心的祝賀,并向中國美術家協會對廣西美術事業發展的扶持表示誠摯感謝。劉詠梅介紹了廣西民族美術事業發展的成果,并指出現階段“美麗南方”廣西文藝精品創作品牌工程的實施對廣西美術事業的發展以及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民族美術藝委會主任殷會利對廣西文聯及廣西美協對中國民族美術發展論壇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對論壇舉辦的意義及往屆論壇的成果進行了總結,并將此次論壇的情況向與會人員進行了簡要介紹。隨后,論壇在《美術》執行主編尚輝的主持下召開,共有6位學者進行論壇演講。
廣西美術出版社編審余亞萬對中國西南各少數民族的背帶藝術進行了系統介紹,從背帶的起源、表現主題、藝術特點等方面,指出背帶藝術蘊含著各民族的原始信仰、文化內涵和審美情趣,體現了各民族人民的生命觀、價值觀和藝術觀。
貴州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民間美術研究室主任楊曉輝通過對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特色的民族美術基本特征以及包括刺繡、蠟染、銀飾工藝、土陶工藝、漆藝等在內的主要民族藝術種類進行了整理,指出民族性和地域性是貴州傳統工藝的重要特征,貴州民族民間藝術以自己精湛的手工藝和獨特的藝術品位,構建著獨樹一幟的貴州風格和貴州氣派。
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詹嘉對明代景德鎮瓷質酒具的器型、審美特點、功用及文人雅士飲酒習俗和風尚進行了論述。認為明代酒具器型與樣式的形成與酒具功能、不同社會等級的需求及士人飲酒的風氣緊密相關。明代酒具造型裝飾昭示著名酒的歷史、地域的風情、品賞的心理,也彰顯了酒器自身的文化意蘊和技術含量。
《美術界》副主編孟遠烘對新中國成立后廣西少數民族題材油畫創作的發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和評述。指出20世紀90年代廣西少數民族題材油畫創作開始呈現出多樣化的面貌,畫家建立了個性的藝術語言,作品主題深邃、神秘,形成具有質樸感和獷野感的廣西油畫風格,這也是廣西油畫家對個性、當代性和精神性持續探索的結果。
西北民族大學教授牛樂對甘南藏區唐卡藝術進行了系統地介紹,指出基于歷史上復雜的文化變遷和民族關系,甘南藏區唐卡藝術的產生與發展的體系化傳承并不清晰,而是因時代和文化的變遷表現出復雜的多元生態特征。
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付愛民對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和民族藝術的“淘金河現象”進行闡述,這種“淘金河現象”是指在少數民族地區以“保護”傳統文化為目的,借助某種主導力穩固地向趨同的異化方向變遷的一種文化現象,它不同于因媚俗功利目的而變遷的文化現象,它將促使區域特異化的發展方向趨同,使文化資源變異,導致文化產業構成窄路競爭。
尚輝在總結發言時指出,本屆論壇采取報告發言的形式,對重點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將對今后民族美術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次論壇作品集《中國民族美術發展論壇文集(第2集)》已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