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東喜 喬長水
【摘 要】學校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的建設情況不僅影響教育事業的發展,還會對社會產生重要影響。本文通過打造安全校園,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發揮校園精神文化的作用,激發校園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激情;通過教育創新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人才支撐。
【關鍵詞】美麗校園 創新 “中國夢”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8-0016-02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夢想,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近代的中國曾經遭遇了風雨的洗禮,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心揣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夢想,投入一次又一次的抗爭之中。經過努力,一個曾經貧窮落后的中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也正在揚帆起航。
一 創新校園安全管理
校園是學生知識學習、能力增長、道德提高、身心鍛煉的重要基地。安全是校園正常運轉的前提,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僅威脅著學生安全,還會給家庭帶來無法愈合的創傷,給社會也帶來很大影響。近年來,學校各種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對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只有通過創新校園安全管理實現校園的安全和穩定,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下,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才能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
1.要創新食品安全管理機制打造和諧校園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校園食品安全牽動著家長的心。近年來,“毒大米”“瘦肉精”等負面事件引起了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學生時期是一個人體力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對食品安全的要求遠遠高于成人。要加大對學校食堂的監管力度,構筑可靠的防火墻提升校園食品安全水平。
2.創新校車安全管理機制打造安全校園
由于校車相關法律滯后,學校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致使校車事故頻發。政府應該提高教育投入,使學校有足夠的經費購買和運營合格的校車,加大監督和執法的力度,保障校車的安全。
3.創新校園安全防范機制,打牢校園安全的基礎
大學被人們稱為“象牙塔”,是一個安全純潔遠離威脅的地方,然而近年來校園的安全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要通過分析研究造成校園安全問題的癥結,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做法,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法規,采取必要的措施,建立校園科學高效的安全防范長效機制,保障校園在社會轉型時期的安全穩定。
二 創新校園精神文化,獻力“中國夢”
“中國夢”的實現貴在精神,“圓就‘中國夢不僅需要物質支撐,也需要精神動力”。打造美麗校園,校園精神文化必須提到重要位置。校園精神文化是學校生命力的源泉和動力,在人才培養方面起著決定性作用,打造校園精神有利于培養和諧發展、全面發展的人,有利于培養高尚的人,有利于培養“中國夢”的追夢者。打造校園精神能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精神支持。打造校園精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要通過創新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
校園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人的精神風貌對整個社會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在被稱為“象牙塔”和“最后一片凈土”的地方,人們通過感情交流和思想碰撞形成一種積極進取和團結友好的人際關系氛圍。在平等友好交往中,激發校園人的創新熱情和想象力,促使他們在自然科學領域探尋未知的世界,在社會科學領域形成新思想、新觀點,引領科學研究和社會思想不斷向前發展,進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動力。
2.要通過創新培育求真務實的精神
高校主要有三大任務:教學、科研、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中國夢”是干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通過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腳踏實地才能完成高校的歷史使命。求真務實要求學生要有良好的學風,學習是學生的天職。近年來,社會的浮躁之風侵入校園,一些學生不能認真完成學習任務,過分強調個人興趣愛好,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消遣娛樂上,導致成績直線下降。部分學生急功近利,只顧眼前的經濟利益,不惜曠課請假到校外打工掙錢,致使校園“打工”熱潮風起云涌,一股新的“讀書無用論”抬頭,給學校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沖擊。
3.要通過創新打造誠信校園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個人交往最基本的基石,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立身之本,是校園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一些學校作弊現象司空見慣,每逢考試來臨,校園的作弊小廣告遍地開花。在大學生求職方面,少數學生求職履歷造假,偽造證書證件,篡改考試成績。有的學生惡意拖欠學費,通過造假手段騙取助學貸款,有的學生畢業后拒不償還貸款。
三 創新校園理念
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國要想實現從制造大國到創造大國的轉變,就要走不斷創新的路子。要提高民族的創新能力,必須提高創新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應該從小抓起,實施創新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
1.更新教育理念,轉變傳統教育思維
做好創新教育要從轉變教育理念入手,傳統教育過分強調對知識的記憶,注重知識的傳承,而對運用知識來分析客觀事實,解決存在的問題方面重視不夠,對非智力因素的重視不足,對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興趣愛好、意志力和性格等方面的重視不足。要轉變教育理念,不僅強調對知識的繼承更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用新的視角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僅要重視智力因素的作用更要強調非智力因素。教師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通過各種方法鼓勵學生創新、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允許并鼓勵學生質疑和批判”,在課堂上要營造一種平等交流的氛圍,保護學生的創新自信心,為學生充分發揮積極性和想象力提供一個寬松的人文環境,讓創新成為一種時尚,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
2.通過教學模式創新,打造創新課堂
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老師的權威、嚴明的紀律,強調知識的記憶和問題答案的唯一性,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創造力得不到很好的發揮。要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目標上,要重新審視教學的目標,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學習,更要重視知識間的融會貫通能力的培養和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上更要強調通過鼓勵學生在探索交流的過程中去學習,讓課堂變成學生交流展示能力的平臺,選擇一些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頭腦風暴的方法解決問題。在教學手段上,要依據課程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3.營造創新環境,培養創新人才
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一個創新的環境,創新環境包括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其中硬件環境起著重要的物質支撐作用,特別是對于理工科學生,他們創新能力的培養往往要通過實踐教學、通過科學實驗來實現,沒有必要的硬件環境創新能力的提升只能是空談,要改善教學科研的硬件設施,提供創新的物質技術環境。軟件環境也很重要,要著力營造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學生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夏明強.校園安全意識及安全防范體系的建立[J].教學與管理,2012(30)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