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萬勝 曹歡歡
【摘 要】正值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全國已基本實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新課標》,提高學習效率以及班級管理,學習的行為主義觀對教學和班級管理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關鍵詞】學習行為 團體結果 良好行為游戲 同伴壓力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8-0152-01
提到學習,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會聯想到學校,想到我們所要掌握的知識,比如數學、語文、外語、化學等自然學科;也會想到學習就是學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滿足我們精神的需求,讓我們活得更有意義。然而事實上,學習并不只局限于學校,那么,什么是學習呢?從狹義來說,是通過閱讀、聽講、研究、實踐等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從廣義上來說,學習是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或實踐)引起的個體知識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而這種學習的變化,發生在個體的知識或行為當中。學習的行為主義觀對教學和班級管理做出了重要貢獻,它提出,在教學中應進行直接教學、明確學習目標體系:在班級管理中,可以應用團體結果、相倚契約和代幣制等方法。本文將主要介紹團體結果對教學與班級管理的影響。
教師可以基于某些特定的學生行為對全班進行強化。比如,在幼兒園,如果午飯的時候,某些不好好吃飯的幼兒如果表現好,那么他所在的班的幼兒都將吃到一個特別的點心。同樣,教師也可以基于每個學生的累積行為對全班進行強化。比如把全班或小組中每個學生的得分加到一起,并根據得分給予全班學生獎勵。良好行為游戲就是一個例子:首先,師生共同討論如何使班級變得更好;其次,一起找出指向學習的良好行為。通過共同討論,教師和學生可以制定出班級管理的規章制度,并將全班學生分成幾組,如果某個學生違反了班級管理規章制度,就要給該學生所在的小組做一個記號。一段時間后,記號最少的小組就會得到一份特殊的獎勵或一個特殊的待遇。但是如果所有小組的記號數目都比預期的要少,那么他們都將得到獎勵。歷史經驗也一再證明:有沒有團結互助的集體精神,是判斷一個群體是否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們也常說,“團結就是力量。”一塊磚,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成為高樓;一滴水,只有流入大海才能生存。有時候,班級還需要制定“無閑談”的規則,這樣小組之間就不會把時間都花費在指出彼此的錯誤上了。使學生樹立“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團體思想。大量的研究表明,盡管這種游戲對學生的知識學習沒有直接的促進作用,但是卻對規范學生行為的學習可以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這種游戲形式還能預防學生多種行為問題的出現。
如果不將全班學生分組,也同樣可以使用團體結果。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基于全班學生的集體行為給予強化。然而,我們在使用小組方法時需要慎重:假如某個學生違反班級規章制度或行為不當,但是其所犯錯誤并沒有真正地影響到小組,那么這時候整個小組就不應該為此而受到懲罰。我所帶的班級就出現過以下的情境:為了迎合新課改,我所在學校也進行了改革,要求每一個班級都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把學生分為六到八組不等,要求科任教師根據課堂情況給每組打分,有學生回答問題,就給他所在組加一定的分,而有的組沒有學生回答,就要給該組扣分,甚至由于這個組會影響全班的考核,長此以往,該組的學生就會受到其他組學生的指責以及排斥,因而使得該組學生覺得自卑,認為自己沒有用,影響了其他同學,在學習上就更加缺乏自信心,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從而我們可以看到扣分制度在維持班級紀律方面很有效,但在學習方面并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讓有些學生受到其他同學的排斥,以至于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應通過設置適當的強化措施來改變學生在學習活動或其他活動中不當的表現或習慣,在矯正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到既不傷面子又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比如,在適當的時候運用眼神暗示、停下來注視、走近悄聲提醒等方法會得到更好的效果。如果對每個學生都能較好地運用以上方法,將會在教學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習活動中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同伴壓力并非都不好,支持和鼓勵的同伴壓力可以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于學習過程中的不當行為,不要采取過于強烈的懲罰、刁難、諷刺等手段,防止學生對學習活動形成恐懼、緊張、恐慌等不良反應。例如:學生在學習廣播操的過程中,某一個動作不到位不應立刻進行嚴厲的批評,有些同學大腦支配肢體的能力確實達不到正常水平,特別是剛開始學習的學生。如果那樣會使學生產生不良的緊張情緒,更加導致學生動作形成的困難。有些犯過錯誤的學生,在某一天,他覺得自己想好好學習了,也開始付出了努力,同時,他的父母、朋友和老師也給予他鼓勵和肯定,那他就會更加努力,以周圍學生為超越對象,一步步地達到目標。因此,我們建議教師在學生關注、認可同伴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團體結果,如果有些問題學生或犯過錯的學生因得到其他學生的關注和鼓勵而有所改善和進步,那么此時使用團體結果將更加有效。教師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會學生如何給予其他學生支持和建設性反饋。但是,對于那些似乎很享受破壞規章制度所帶來結果的學生,教師就不能以常規來處理,而要給予單獨的處理。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