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紅楠 李明



摘要:利用武漢市2011~2013年的紫外線輻射強度資料和同期氣象資料,對武漢市紫外線輻射強度與氣象條件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與統(tǒng)計。結果表明,在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下,紫外線輻射強度日變化曲線與太陽高度角變化保持一致,基本呈現(xiàn)正態(tài)分布的特征;1~2月和11~12月紫外線輻射強度最小,3~10月較大,7~8月最大;近3年來武漢市年紫外線輻射強度值基本持平,無明顯年際增減變化,其季節(jié)變化特征為紫外線輻射強度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年里紫外線輻射強度等級出現(xiàn)最少的為5級,僅69 d;出現(xiàn)最多的為4級,共667 d;紫外線輻射強度的變化與天氣條件聯(lián)系密切,對紫外線輻射強度與大氣環(huán)境因子進行了相關分析,并得出了等級預測模型,預報效果較為滿意。
關鍵詞:紫外線輻射強度;紫外線指數(shù);氣象因子;等級預報方程
中圖分類號:S1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08-157-03
紫外輻射在太陽輻射光譜中的譜區(qū)范圍是100~400 nm,其能量占太陽輻射總量的8%,按照紫外線的不同波長所起的生物作用,可分為3個部分:紫外線A段,波長320~400 nm,約占太陽輻射總量的6.0%,主要是色素沉著作用;紫外線B段,波長290~320 nm,約占太陽輻射總量的1.5%,此段對人體影響較大,主要作用是抗佝僂病和紅斑作用,是引起皮膚癌、白內障、免疫系統(tǒng)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紫外線C段,波長100~290 nm,約占太陽輻射總量的0.5%,由于幾乎完全被臭氧層吸收而不能到達地面[1]。
盡管紫外線輻射所占太陽輻射能量比例比較少,但由于其光量子能量較高,產生的光學作用和生物效應十分顯著,對地球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人類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2]。適宜強度的紫外線可以消毒殺菌、促進骨骼發(fā)育,而強度過高的紫外線是造成人體佝僂病和紅斑病,引起皮膚癌、白內障、免疫系統(tǒng)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過量的紫外線輻射還將導致人體免疫功能變異[3]。由于地球大氣平流層O3空洞及局部地區(qū)O3保護層的變化,使到達地表的紫外線輻射有局部增加的趨勢,國際上越來越重視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量的變化,許多國家加強了對紫外線輻射、臭氧的監(jiān)測和研究,并將結果通過媒體定期發(fā)布。在我國,雖然此項工作起步較晚,但近幾年紫外線強度指數(shù)預報已在全國各個城市迅速地開展起來[4]。
武漢市地處中緯度地帶,太陽投射角年內存在變化,天氣復雜,云量多變,同時空氣中所含水汽變化亦大,導致地面紫外線輻射強度變化復雜,因此掌握紫外線指數(shù)變化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紫外線輻射指數(shù)預報尤為必要。筆者利用武漢市現(xiàn)有紫外線輻射強度的完整觀測資料,對紫外線輻射強度的時間變化特征及與氣象因子的關系進行統(tǒng)計分析,增加對武漢市紫外線輻射強度變化特征的新認識,從而進一步了解影響紫外線輻射強度的主要環(huán)境氣象因子,為更好地開展武漢市紫外線輻射強度的預報服務工作奠定基礎。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1.1.1 紫外線輻射強度資料。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紫外線輻射強度觀測資料進行分析。觀測設備為上海長望氣象科技有限公司所生產的TFU_I型紫外線觀測儀(波段280~400 nm),觀測儀采樣頻率為10 s,1 min輸出一個觀測值。儀器安裝在武漢市觀象臺,環(huán)境周圍無明顯污染源,輻射資料有較好的代表性。文中的紫外線輻射值是指10:00~14:00的4 h平均紫外線輻射值,氣象要素也為此時段資料。
1.1.2 大氣環(huán)境資料。
該資料由武漢市氣象局提供,時間序列為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主要要素包括武漢市逐日地面平均氣壓、日平均氣溫、日溫差、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日平均相對濕度、日最小相對濕度、24 h降水量、日平均風速、日平均總云量;武漢市空氣中逐日SO2、NO2、PM10 3種物質的濃度。
1.2 分析方法 主要采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武漢市紫外線輻射強度與氣象條件的關系進行研究,首先統(tǒng)計分析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強度時間序列特征,分析逐日紫外線輻射強度監(jiān)測值與同期太陽高度角、氣象要素(云、溫、壓、濕、風和降水等)、空氣質量要素的相關關系,篩選出相關性較高或關鍵性氣象影響因子、天氣過程等綜合指標,最后采用逐步回歸的方法建立紫外線等級氣象條件的預報模型。
2 結果與分析
2.1 武漢市紫外線輻射強度的時間序列變化特征
2.1.1 日際變化特征。選取2014年1月1日武漢市紫外線輻射強度監(jiān)測資料,當日為晴好天氣。從圖1可以看出,在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下,紫外線輻射強度日變化曲線與太陽高度角變化保持一致,基本呈現(xiàn)正態(tài)分布的特征,即從06:00開始紫外線輻射強度逐漸增大,到12:00左右為一天中紫外線輻射強度最大的時段,13:00以后漸小,到18:00趨于0。分析表明,當天氣狀況發(fā)生變化時,日紫外線呈正態(tài)分布的形態(tài)也隨之改變了。紫外線輻射強度和輻射強度的日變化均與天空云量多寡密切相關,云量少,輻射強度大且輻射強度的日變化幅度較大;云量多,輻射強度弱且日變化幅度小;陰雨天,紫外線輻射強度最弱,輻射強度日變化幅度也最??;天空晴朗少云時,各季節(jié)紫外線輻射強度等級的日變化均呈平滑的拋物線。
2.1.2 月際變化特征。由圖2可見,武漢市紫外線輻射強度月際變化特征呈現(xiàn)雙峰特征。這是由于受太陽高度角的變化使紫外線指數(shù)發(fā)生相應的日、月、季變化外,到達地面的紫外線輻射強度受天氣狀況變化的影響也是很大的。1~2月和11~12月紫外線輻射強度最小,3~10月較大,7~8月最大。這種分布主要與太陽高度角變化有關,還與地面反照率、大氣污染狀況、平流層臭氧以及每天的天空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關。雖然一年中夏至(6月21日或6月22日)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但由于5、6月份武漢市處于雨季。云雨天氣較多,而紫外線輻射強度反而有所下降,7、8月份隨著雨水天氣的減少,紫外線輻射強度有所回升。
2.1.3 年變化特征。由圖3可見,近3年來武漢市年紫外線輻射強度值基本持平,無明顯年際增減變化;其季節(jié)變化特征為紫外線輻射強度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由武漢市紫外線強度等級逐月分布(表1)可見,一年中紫外線達到4級的天數(shù)最多,其分布比重分別為1級天數(shù)占12.5%、2級天數(shù)占11.0%、3級天數(shù)占9.3%、4級天數(shù)占60.9%、5級天數(shù)占6.3%;紫外線輻射強度等級出現(xiàn)最少的為5級,僅69 d;出現(xiàn)最多的為4級,共667 d。
2.2 影響紫外線輻射強度的大氣環(huán)境因子 對逐日紫外線輻射強度值與太陽高度角、溫濕壓、云量、空氣質量及其變量進行相關分析,尋找關鍵的影響因子,得出影響武漢市紫外線輻射強度的主要氣象因子是氣溫、云量、太陽高度角、云量和相對濕度等。按照相關系數(shù)大小排序為晝夜溫差>日最小相對濕度>日最高氣溫>日平均總云量>日平均低云量>日平均氣溫>日平均相對濕度>太陽高度角>日溫差>日平均氣壓>日降水量>日均風速;武漢市紫外線輻射強度與城市空氣質量要素相關性并不極其顯著。
2.3 建立武漢市紫外線輻射強度統(tǒng)計預測模型 根據(jù)以下兩點原則選擇統(tǒng)計建模的大氣環(huán)境因子:與紫外線輻射強度相關性顯著、能正確反映紫外線輻射強度的動態(tài)演變;在實際評估或預測中易于獲取。選取2011~2012年數(shù)據(jù)作為訓練樣本用來建立模型,2013年數(shù)據(jù)作為測試樣本用于檢驗測試預報效果,得到預測模型為:
Y=10.139+0.577X1+0.270X2-0.164X3-0.669X4,
式中,Y為紫外線輻射強度(W/m2),X1為晝夜溫差(℃),X2為正午太陽高度角(°),X3為日最小相對濕度(%), X4為總云量(成)。
X2太陽高度角計算公式為h=90°-|30.37-ED|、
ED=0.372 3+23.256 7sinθ+0.114 9sin2θ-0.171 2sin3θ-0.758 0cosθ+0.365 6cos2θ+0.020 1cos3θ,
其中θ稱日角,即θ=2πt/365.242 2;
這里t又由兩部分組成,即 t=N-N0,
其中N為積日,所謂積日就是日期在年內的順序號,如1月1日其積日為1,平年12月31日的積日為365,閏年則為366;
N0=79.676 4+0.242 2×(年份-1985)-INT〔(年份-1985)/4〕,
式中,INT表示取整數(shù)部分,如INT(3.25)=3。將測試樣本代入相應的預報方程得到統(tǒng)計方法預測值,并按照中國氣象規(guī)定的紫外線等級劃分指數(shù)(表3)對預測結果進行等級預報檢驗。若檢驗標準為擬合值與實測值兩者處于同一級算對,否則算錯,則預報準確率為83.56%;若檢驗標準為擬合值與實測值兩者處于同一級或差一級算對,否則算錯,則預報準確率為96.16%。
3 小結與討論
(1)在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下,紫外線輻射強度日變化曲線與太陽高度角變化保持一致,基本呈現(xiàn)正態(tài)分布的特征。
(2)1~2月和11~12月紫外線輻射強度最小,3~10月較大,7~8月最大。
(3)近3年來武漢市年紫外線輻射強度值基本持平,無明顯年際增減變化;其季節(jié)變化特征為紫外線輻射強度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年里紫外線輻射強度等級出現(xiàn)最少的為5級,僅69 d;出現(xiàn)最多的為4級,共667 d。
(4)紫外線輻射強度的變化與天氣條件聯(lián)系密切,對紫外線輻射強度與大氣環(huán)境因子進行了相關分析,得出影響武漢市紫外線輻射強度的主要氣象因子是氣溫、云量、太陽高度角、云量和相對濕度等,武漢市紫外線輻射強度與城市空氣質量要素相關性并不極其顯著。同時文中得出了等級預測模型,預報效果較為滿意。
(5)由于資料時間序列長度問題,未能反映出紫外線輻射的年際變化特征,未能探討紫外線輻射強度年際變化與大氣臭氧含量、平流層臭氧含量間的關系。下一步統(tǒng)計分析紫外線輻射強度的年際變化特征以及其與太陽總輻射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劉敏,康邵鈞,徐鳳梅,等.商丘紫外線指數(shù)變化規(guī)律及氣象因子影響分析[J].氣象科技,2007(6):845-847.
[2] 王繼鵬,魏敏,張冉.魯中山區(qū)紫外線指數(shù)強度分布特征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36(36):16034-16035.
[3] 沈元芳,況石.紫外線模式預報方法的研究和試驗[J].應用氣象學報,2002(13):223-230.
[4] 祝青林,于貴瑞,蔡福,等.中國紫外輻射的空間分布特征[J].資源科學,2005,27(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