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坤 陳小暾 許永勤
【摘要】本文是通過作者前往澳大利亞親歷了澳洲職業教育培訓的后,深刻領悟澳洲職業教育的先進性所在,以個人的視角,來詮釋和解讀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優勢所在。文中介紹了澳洲職業教育的基本框架和特點,由點到面的深層次的解讀澳洲職業教育優勢,以及澳洲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澳大利亞;職業教育
為了提升職業學院教師教學水平,落實與澳大利亞康普利斯教育學院的教育合作協議,提高學院的職業技術水平,選派了 2名教師前往澳大利亞康普利斯教育學院進行了歷時3個月“澳大利亞安保風險管理與控制經理人”培訓,并且獲得了澳洲政府頒發的畢業證書。在培訓的這些天里,有幸親歷了澳洲職業教育的洗禮,通過澳洲一個職業學院的發展情況比較深入的了解了澳洲職業培訓發展的現狀和優勢。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大約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逐步發展起來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需要,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經過深度的改革和建設,迅速在國際職業教育培訓中脫穎而出,成為國際職業教育市場上一個耀眼的明星。尤其是這些年,澳大利亞加大了與我國各個職業院校、培訓機構的合作,澳洲職業教育國際輸出步伐一直走在世界各國前列。從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發展中,我們也許能夠獲得更多啟示。
澳大利亞是以終身教育理論為基礎,構建完善的職業教育框架體系。澳大利亞職業教育體系有一個標準的執行框架,包括國家資格認可標準——培訓包(TP)、國家培訓框架(NTF)、國家認證框架(ARF)。“培訓包”是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標準和規范,其中包括三部分:能力標準、資格證書和評估指南。澳洲各州政府會組織知名院校、培訓機構根據培訓包的要求,聯合開發培訓標準和教學指導大綱,供培訓機構參考使用。各培訓機構再根據各州的法律和實際情況并結合市場需求,組織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培訓師,依據培訓包的標準要求開發培訓教材。國家培訓框架是聯邦政府、州政府和領地政府之間共同簽署的全國性協議,由證書培訓框架(AQTF)和培訓包(TP)組成。其作用和功能包括:確保對政府的培訓投資進行質量保障監控;確保培訓滿足行業的特殊需求;確保通過培訓生成的技能和獲得的證書并在全澳洲得到認證。國家認證框架為全國所有的教育和培訓認證提供了規范,它的主要目的是使資質證書能在全國通用,鼓勵人們獲得資質認證,達到獲得哪一種類、哪一層次的證書便可找到相應種類相應層次的工作。該職業教育框架體系是建構在終身學習理念基礎上的,其特點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突出學員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并且以培養學員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為主要內容,為企業培養合格高效的員工。另外,在執行過程中,聯邦政府又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約束,所以都能落到實處。以行業為主導,培訓機構為主體,產教合作,國家委托不同行業監督機構進行監督,這就在澳洲形成了一張巨大的職業教育網,覆蓋澳洲的每個角落。
這種職業培訓模式有利于澳洲國內職業培訓的良性發展,真正做到了職業培訓為行業服務,培訓與職業需求不脫節。首先,行業主導有關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宏觀決策。國家和各州管理職業教育的組織機構,是以來自并代表行業意志的人員為主組成的,充分體現了行業的主導作用。其次,行業參與培訓機構辦學的全過程。培訓機構的專業設置、課程標準、教學內容、教材編審、師資隊伍、實訓基地建設等都有行業人員參與,甚至起到決策作用。再次,行業的監督機構負責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評估工作。通過不同層次的監督機構對培訓院校進行多次審核評估,保證培訓質量和證書的含金量。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在形成一張高效、完整的職業培訓網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了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專業課程體系,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中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課程體系的構建主要抓兩個環節,一是課程的編排,二是課程的設置。課程編排根據學生的認知和職業成長規律,抓住核心課程主線,設計從簡單到復雜理論知識課程和實踐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遞進和相互支撐關系,形成能力上的遞進。在完善的教學體系基礎之上,在選取具體實施培訓的教師上,所有的培訓學校根據市場要求均選擇有著豐富相關工作經歷的人員來擔任培訓師,充分掌握該職業的各種工作環節和工作流程,并且有自我體驗和自我認識,同時能夠具備傳播該職業理論知識的能力。以與我們合作的“COMPLEX”學院為例,他們所聘請的培訓師均是從事該行業10年以上的專業人員。培訓師所教授的內容,必須與自己從事過的職業又很高的相關度。例如在該培訓機構,提供安防技術培訓的教師就是一位曾經擁有2家資產上億元的安防企業家,從事安防行業約40年,積累了豐富的安防設備制造、操作、修理的實操經驗,而且在安防市場資本運作、供應鏈管理、安防市場開發方面都有一整套管理運營經驗。該學院的教務主管,也是為高級安保培訓師,他從事安保工作約30年,從一般的安保工作一直做到一家州立大型醫院安保負責人,從具體操作到人員管理,都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
一個完善的國家職業培訓網,一整套實際、明確的教學系統,和一群具有豐富職業崗位工作經驗的培訓師,筑成了整個澳大利亞在國際職業培訓教育市場中的優勢地位。而我們當前的職業教育還在繼續沿用高校教育的模版,職業院校的教師大多數來自于各個高校,很多都是直接畢業的碩士、博士生,并無實際行業工作經驗,尤其是對于企業的管理,市場的運作,以及技術在實際環境下的操作的經驗來說,這類職業院校的教師仍需要更多的走出課堂,走進企業,真實的對企業進行管理和運作,把職業技術在真實環境下進行操作,這樣的真實的行業工作經驗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來說是大有裨益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讓課堂與市場無縫對接,才能讓職業院校的學生在畢業后直接走向相應的工作崗位。
通過這次澳洲職業培訓和學習獲得的遠比想象的更多,這種國際交流對于職業院校來說更加可貴,我們的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的遠不如我們的高校教育那樣成熟,而且國內沒有可以直接借鑒的樣板,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像高校教育那樣多讓教師走出去,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的交流,這樣才能滿足“中國制造”的需要,才能與“中國制造”相匹配,我國的職業教育才能培養出世界一流的職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