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付 王志宏
工學結合是指所有以學校與企業部門合作為表現形式的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工作相結合的教育形式,即教育活動與生產活動相結合,它有兩層基本含義:首先是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工作的結合,強調過程的結合;其次是教育部門與產業界或院校與企業的結合,強調對象的結合。所以說工學結合是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體是學生。它以職業為導向,充分利用學校內、外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的培養過程之中。
一、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現狀
⑴ 德國雙元制的辦學理念是以人為本,以能力為本位。以人為本注重發現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以能力為本位注重培養學生的行動知識和行動能力。德國雙元制的辦學實質是“校企結合,以企業為主;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主”。
⑵ 英國的BTEC教學的特色是將關鍵能力和專業能力一起列入教學目標,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方法引導為主、以能力培養為主。采用學習—實踐—學習,即工學交替的產教結合模式,就是在正規學程中安排工作學期,在工作學期中學生以職業人的身份參加頂崗工作并獲得報酬。
⑶ 北美的CBE模式打破了以傳統的公共課、基礎課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課程模式,用人部門和職業教育部門之間密切合作,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通過職業分析確定崗位所需的綜合能力和專項能力,制定課程開發表,形成一系列教學模塊,目標具體針對性強,受教育者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取舍學習內容,具有很強的靈活性。
⑷ 澳大利亞的TAFE教育是以職業教育與培訓為主的教育,是建立在明確的行業職業崗位需求基礎上的教育,是“為職業”的教育。TAFE教育的培訓內容由相關行業制定標準,行業與學校在辦學過程中緊密結合,TAFE學院的學歷文憑是對應明確崗位技能要求的職業資格證書,國家規定職業資格證書是就業上崗的必備條件等。TAFE畢業后即可直接上崗,而不再需要其他的就業培訓。
⑸ 在我國,工學結合職業教育的模式可追溯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讀,在走過的60多個年頭里,雖然有過輝煌,留下了很多值得驕傲的印記,但總體上說是不成功的。今天,重新在高等教育中提倡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時,以期探索新形勢下高等教育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
二、高職教育實施工學結合的意義
⑴ 工學結合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體現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指導思想。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掌握實踐技術,形成勞動技能。從認識論的角度說,學生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往復循環,不斷提高的過程。實行工學結合學生既能學習理論,又能在專業理論的指導和企業技術師傅的指點下,通過自身有意識的實際操作,更容易地學會技能。
⑵ 工學結合作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體現了職業教育新的價值取向,即由封閉的學校教育走向開放的社會教育,從單一的學校課堂走向實際的職業崗位,從學科學歷本位轉向職業能力本位,從理論學習為主轉向實踐過程學習為主。
⑶ 為職業院校前瞻性發展提供了第一手寶貴的專業設置依據。職業院校的發展與企業唇齒相依,職業院校想擁有蓬勃發展的生機,必須與時俱進,與企業發展同步。企業總是站在先進生產力的最前沿,一項新技術、新工藝的問世,一種新產品的誕生,往往孕育著一種新職業、新專業的產生,這就是職業院校發展的機遇。從這個意義上說,工學結合將職業院校發展與技術推廣、技術開發緊密地結合起來,為職業院校的發展注入旺盛的生命力。
⑷ 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加速學生的成長過程。環境對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校園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讀書環境;應該看到,社會環境與校園的環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讓學生提早進入社會,了解、熟悉并逐漸適應社會環境,這對學生的培養是很重要的,對學生未來的擇業和社會的用人都是有利的。
三、創建促進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發展的條件
⑴ 加快完善工學結合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工學結合職業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而我國在實施企業職業教育方面的法律地位不明確,如何保障企業持久參與的積極性,如何保障學校教學組織實施有章可循,如何保障學生的雙重角色,這些問題都需要由政府在相關法規的制定中給出回答。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和宏觀調控作用,政府要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同時,政府應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導、鼓勵企業投資職業教育。
⑵ 培育校企工學結合平臺。學校與企業應根據社會行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共同制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雙方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建設科研開發項目的產、學、研結合平臺。職業院??梢詫⒆约鹤钚碌目蒲谐晒皶r應用于實踐,為企業、社會發揮作用;企業可以將最新的行業信息和實踐結果及時準確地反饋回院校,減少院校發展方向的偏差。
⑶ 培養工學結合的師資隊伍。師資是實現工學結合職教模式的關鍵,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加強工學結合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積極培養大量的高素質特色“雙師型”師資,促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
⑷ 推行教學制度和課程設置的改革。國外職業教育多半采用學分制和模塊式課程設置體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專業教學內容許可和職業需求的范圍內自我選擇。我國由于多半實施學年制,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時間的余地不大,已成為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發展的一個瓶頸。因此,必須進行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更好地適應我國的具體國情,提高發展的可持續性。
⑸ 依法加強對學生頂崗實習的保護工作。在勞動環境和強度方面按照法律對學生進行特定保護,要按照我國《勞動法》的有關規定,要與企業簽訂符合法律規定的培訓合同并辦理相關保險,確保學生每天與每周的工作時間。企業要在學生進入崗位前對其進行安全教育,使學生熟悉相關防護設施,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保障工學結合的正常開展。
四、結束語
總之,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現實需要,是新形勢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出路。職業教育戰線要提高認識,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盡快將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到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軌道上來,與產業部門和企業一道,共同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把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