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近年來,政府投入到教育的各項財政性資金規模越來越大,對推動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師隊伍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少數地方政府及部門在管理使用教育財政資金的過程中暴露了一些共性的問題,不僅影響了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甚至成為腐敗滋生的土壤,損害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筆者結合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認識,就縣級層面教育財政性資金使用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關建議。
一、目前縣級教育財政性資金使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專項資金不能及時撥付。年初預算的上年結轉專項資金不能及時撥付,有些關系重大的財政專項資金不能及時下達。如中職助學金按規定是按月發放,但在具體執行時是春季的助學金在下半年發放,秋季的在明年春季才發,主要原因是省級指標一般是每半年下達一次。此外,教育部門不能及時拿出項目實施方案;一些項目在省下達指標后須經過評審、立項等環節才可以實施;教育部門與財政部門意見不統一等,都是造成資金不能及時撥付的重要原因。
二是地方配套資金未能足額到位。當前上級教育專項資金大多數要求地方落實配套,由于各地財力不同,縣級基本上未能實現足額配套。因此,搞虛假配套或者將配套改為自籌已成為無奈之舉,以致項目不能按期動工,或者完工后因資金不足而無法實現竣工驗收,造成結算資金支付失真。
三是財務管理不嚴,核算不規范。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可以發現,學校以歷史欠賬或業務費用不足為由,按一定比例提取業務活動經費在項目建設資金中列支,給原本并不充裕的項目建設資金雪上加霜。此外,財務“單獨管理”變成了“專人管理”,資金撥付使用往往是個別領導說了算,擅自變更資金使用用途或資金使用單位,失去了相互制約,使監督成為“真空”。
四是項目實施方案不夠透明。在項目招投標中,存在程序不規范。例如校安工程中,有的招標公布日與投標日相隔太短或者公開范圍不夠,特別是目前縣級規定一定金額以內的工程建設授權資金使用單位自行進行招標,極易給違規超標提供溫床,人為因素影響中標的機會大大增加。
五是教育財政性資金在實際預算執行中水分多。目前教育內部發放的各種福利補助中大多數屬于無預算支出,導致財政資金在執行中被大量的人員支出擠占公用經費,大量的差旅費、招待費等支出擠占專項資金,教育財政資金在實際預算執行中被打折扣。
二、縣級教育財政性資金使用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認識存在誤區。主要表現在教育領導層面認識發生偏差,少數干部認為只要教育財政性資金用于教育就不算違規;有的把各項專項資金當做“唐僧肉”,不管什么用途,先刮一點下來用于彌補經費缺口,然后才用于建設;也有的認為這是教育的錢,想怎么用財政無權干涉。
二是管理體制機制上存在欠缺。主要表現在上級安排資金一般都要求縣級財政拿一定比例配套,對那些財政只能保運轉、保工資的縣市,由于沒有配套資金,就出現了“半拉子工程”。此外,由于教育工程項目點多面廣,審計部門沒有精力對金額較少的項目進行審計,這就為項目不透明實施、資金違規使用、虛列工程量等違規行為套取資金留了空間。
三是財政部門缺乏有力監督約束手段。當上級資金下達后,財政部門總是第一時間告知教育主管部門資金到位額,并督促教育部門及時按照資金使用辦法組織工程項目實施。實際執行中,大多數工程項目只有在寒暑假期間才能開工,導致財政資金經常出現隔年撥付情況。與此同時,當承包商要求撥付完工工程款時,教育部門卻以承包商相關資料不全或工程質量不達標為由,推諉不驗收,導致項目資金無法撥付。而作為資金監管單位,財政部門只能照章辦事,既不能違規在項目完工資料不全的情況下撥款,也不能執意要求教育部門加快驗收。
四是缺乏專業力量對教育財政性資金進行績效評估。目前縣級所有教育財政性資金的使用都是以教育部門拿方案為主,一項工程需要多少資金、整個招標過程是否合規、工程建設是否按照預算去執行,大都是建立在教育部門確認之上,缺乏相應專業機構對工程資金使用率、工程量大小、工程質量等是否合格達標進行績效評估。
三、提高教育財政性資金管理使用效率的建議
一是樹立依法理財理念。教育部門領導尤其是單位主要負責人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和正確的政績觀,統籌處理好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好“顯績”與“潛績”的關系,做好理財用財的文章,帶頭執行財經紀律,不指使下屬人員擠占、挪用財政專項資金,切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用財。
二是逐步取消地方配套。實際工作中大多教育項目都要求地方配套資金,地方往往勉為其難。建議上級部門壓縮教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規模,不斷提高教育一般轉移支付比例,增加地方可用財力。
三是加強資金整合力度。要充分認識做好資金整合的重要性,梳理歸類相關項目資金,把資金整合作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突破口。現階段教育財政性資金主要有校安資金、薄弱學校改造資金等各類項目資金,應盡可能在縣級層面加以整合,把有限資金聚集起來辦大事,有計劃推進,逐步解決目前教育事業發展面臨的資金短板問題。
四是嘗試建立省級以下資金監控平臺。對上級下達的各項財政資金建立跟蹤使用機制,以教育項目資金使用為試點,強化省級部門對每一筆項目資金從資金下達到備案、撥付、審計的全過程跟蹤。對長期滯留在賬上未使用的資金予以收回;對撥付進度遲緩的項目資金,下一年度調減資金分配額。
五是引入第三方監督評估機構。實現項目從立項到驗收的全覆蓋,對項目實施工期、材料使用標準等引入第三方進行監督。對故意拖延工期或不按工程要求施工的項目,應督促整改,并對完工后項目資金實際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對超項目支出或不合理支出應削減工程預算,盡可能“擠干”工程款中的水分。
六是嚴肅財政紀律,明確責任到人。要建立健全項目資金使用、監督管理目標責任制,著力解決隨意改變資金使用用途的現象;要杜絕教育舉債建設,制定相關責任追究機制,對出現擠占、挪用、騙取等違規使用資金情況,財政部門一律停止撥付相關項目資金,并嚴肅追究相關責任。
(作者單位:湖北省石首市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