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摘要】幼兒分離焦慮一種是幼教科研當中關注的問題,一些孩子由于習慣于與家庭的相處而產生與家長分離的焦慮感,如何由個體走向團體,讓孩子們融入幼兒園生活并更好的接受教育是我們需要探索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幼兒;分離焦慮;幼兒園
引言
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許多3-6歲的幼兒在面對進入幼兒園生活時,有面臨著分離問題的考驗,孩子們習慣于家庭個體生活,當改變這種模式時,不少幼兒會出現很大的不適感,如何降低幼兒分離焦慮,發揮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是我們接下來需要研究的重點。
一、幼兒分離焦慮的表現
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當他們與親人分開,開始進入到幼兒園生活時,其分離焦慮的表現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哭鬧型。這類型的孩子主要表現大哭大鬧,不能夠接受與父母短暫時間的分開,這類情況是在幼兒初期入園或是短暫假期后入園生活的普遍表現,因為他們習慣于長時間與父母相處,不能夠馬上適應幼兒園生活,因此以哭鬧來引起家長的注意力。也表現為不愿與父母分開,哭鬧抱著父母,不能馬上投入到幼兒集體生活中。
第二,孤獨內向型。這類孩子不會馬上表現出自己的焦躁情緒,而是選擇一種較為沉默的方式對待自己。主要表現在當父母離去后,他們躲在角落里面默默流淚,同時也不喜歡與其他小朋友進行溝通、獨自玩耍。這類孩子的幼兒分離焦慮后果較為嚴重,因為他們不會用哭鬧去釋放內心的壓抑,這種潛在型的焦慮讓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從而不能夠融入到集體當中。
第三,浮躁型。這類孩子在家中較為嬌慣,一旦父母不在身邊,喜歡發脾氣,并且在參與幼兒活動的過程里面喜歡與幼兒產生沖突。他們表達內心焦慮的方式是情緒的不穩定,當我們與他溝通時才會了解到,由于對父母的依賴和環境的改變,讓幼兒內心感到不敢,因此以發脾氣的方式釋放情緒問題。
二、幼兒分離焦慮的起因
1、環境因素
我們可以把這種焦慮的起因一部分分析為環境因素,幼兒在家里的生活環境與幼兒園很大的差別,這種個體與集體的變化讓幼兒內心產生焦慮。不少孩子在家中被父母、祖父母捧在手心,因此是面對多個家人照顧一個孩子的現狀,當他們進入到幼兒生活后,面對的是許多小朋友與幼兒老師,所處的環境讓孩子產生了陌生感,進而拒絕環境的改變。
2、生活習慣因素
當幼兒進入到幼兒園生活后,其習慣上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老師會安排一些游戲與課程教導幼兒,但是在家庭環境里面,幼兒比較行動自由,父母習慣以陪伴和看護的方式培養幼兒,因此這種生活的習慣不同造成了孩子內心的困擾。比如有些孩子習慣晚些起床,但是進入到幼兒園生活之后,需要早些起來,有些孩子不喜歡午睡,進入幼兒園需要培養孩子午睡的好習慣等等。幼兒園的環境和家庭環境有一定的區別,畢竟在家庭環境當中有很多自由的成分,孩子的作息時間、飲食及玩耍都與幼兒園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生活習慣的改變也造成了幼兒分離焦慮的產生。
3、親人的焦慮因素
提及親人的焦慮,我們要說的是這樣一種現象,在幼兒初期進入幼兒園后,不少家長表現的非常憂慮,同時也十分擔心自己的孩子。但這種憂慮已經被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所接收,他們收到父母親人的影響而不能夠及早的脫離家庭環境。家長的情緒也造成了幼兒情緒,因此我們不可以忽略其中親人的影響成分。有不少孩子起初進入幼兒園的時候并不是十分焦躁,但是看到父母依依不舍和留下眼淚時,孩子的情緒也開始受到影響并且哭鬧不止,這種現象是受到親人的影響。
三、緩解幼兒分離焦慮的對策
1、入園前的心理準備工作
在入園前期,幼兒園應當與父母進行充分的溝通,我們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很多父母忽略了對孩子進入幼兒園前期的心理輔導,從而導致了他們不能夠馬上融入新的生活。在這方面筆者的建議是在進入幼兒園的前期階段為幼兒進行充分的輔導,可以讓他們去參加一些親子中心的活動或是來幼兒園參觀盡早了解環境,這樣能夠帶來一定的印象與準備。其次,在入園前期,一定要培養孩子們活潑開朗的性格,最好多與家里周圍的小朋友接觸玩耍,這樣有助于適應新的環境,在入園前的初期,讓孩子適當的參加一些小的親子教育活動,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在入園前期,家長一方面要做好幼兒的心理工作,告訴他們幼兒園生活的樂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親子教育等模擬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樂于集體生活,提前的適應可以降低內心的不安與焦慮,做好前期的心理準備。
2、幼師應充分給予新入園幼兒關愛
孩子們之所以會產生幼兒分離焦慮,其根本原因在于內心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我們不難發現,當孩子們真正進入到幼兒園生活后,與老師的親密度逐漸的增強,他們會越來越樂于幼兒園集體活動,甚至特別想念自己的幼師。因此,想要解決幼兒分離的焦慮感,幼兒教師最需要在工作當中投入愛,真正的愛護幼兒并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對于新入園的班級最好安排一些經驗較為豐富的幼師,這樣可以處理一些哭鬧狀況,讓孩子保持情緒上的穩定。此外,老師對于每個幼兒應當一視同仁,面對孩子吵鬧時,采取公平、和藹、親切的態度對待,保持足夠的耐心與愛心面對自己的工作。
3、轉移幼兒注意力
一般情況下,當孩子面對情緒問題時,家長都會非常著急的滿足他們的要求,其實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可以使他們放下內心的焦慮。比如幼師在孩子離開家長之后講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或是運用玩具和游戲幫助他們脫離悲傷狀態,這個階段的兒童情緒較為不穩定,但是情緒時間較為短暫,有時候我們可以巧妙的轉移幼兒的注意力,讓他們投入到有趣的活動當中,從而暫時忘記想念父母的悲傷。所以轉移幼兒的注意力是幼教的一種方法,運用其他可以吸引兒童的方式讓孩子進入到新的領域當中,這也是根據幼兒的成長特點而擬定的,3-6歲的孩子情緒雖然來的很快,但是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注意到其他的地方,因此作為幼師應當懂得適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逐漸的投入到幼兒園生活當中。
結語:總的來說,對于幼兒階段的孩子們來說,分離焦慮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問題,一方面家長應當及時做好入園的準備工作,同時作為幼兒的老師也應當發揮職責,真正的幫助幼兒解決難題。只要在各方面準備都充足的條件,才能夠緩解孩子情緒,加快幼兒園集體生活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農麗華. ?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主要原因及對策[J]. 學園(教育科研). 2013(04)
[2] 沙晶瑩,王元,房衛鑫. ?幼兒入園分離焦慮的研究述評[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4
[3] 陳艷軍,楊喜梅. ?幼兒入園親子分離焦慮分析及應對策略[J]. 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