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建民
天熱時,家庭開始用起了空調,不過有些老年人很怕吹冷氣,因為一吹空調就覺得膝蓋里“進風”,引發雙膝酸痛;這些老人下臺階或下蹲站起時也常感到膝關節疼痛,這些大都是膝骨關節炎的表現。
膝骨關節炎也叫退行性膝關節炎,大多從中年開始發病,發病機制與關節和關節軟骨發生動靜結合、老化與磨損,后期繼發骨質增生有關。膝骨關節炎講究綜合治療,內外兼治、筋骨并重。膝骨關節炎的病程雖然無法逆轉,但保守治療可以緩解疼痛、改善功能、延緩進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尤其要重視早期階段的中醫藥治療,加強自療和保健的意識。西醫治此病通常是口服藥和膝關節腔內藥物注射,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花費也較高。但中西醫結合治療膝骨關節炎,可以更好地體現中醫藥治療簡、便、驗、廉的優勢。
內外兼治:外洗+內服。對于輕度膝骨關節炎患者,我推薦一個養護外洗方。通過中藥熏洗外治法,能夠有效改善膝關節的血液循環,起到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的效果,還能延緩骨刺的生長,從而延緩膝骨關節炎的進程。
取當歸15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紅花20克、雞血藤30克、寬筋藤20克、川牛膝10克、羌活10克、桂枝15克、元胡15克,將以上中藥裝入紗布包,用水煎煮約30分鐘,待溫度降至40-45℃左右,水量以沒過膝蓋為最佳,如果水量沒有那么多,也可以用藥袋蘸藥液擦洗膝關節,或將藥袋放在膝關節熱敷。
方中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由補血調經的經典方劑“四物湯”加減而來,加入桃仁、紅花可起活血化瘀之效,雞血藤和寬筋藤主要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川牛膝既有引藥下行的效果又可活血,羌活、桂枝、元胡可改善寒濕所致疼痛。
另外,中醫藥講究辨證論治,內服的方藥以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為主旨,如獨活寄生湯、二陳湯和五苓散。配合外洗方法,對于早期膝骨關節炎的療效通常都不錯。
動靜結合:制動+四步練功法。膝骨關節炎急性期會出現腫脹疼痛等癥狀,這時最需要的是制動,即停止一切增加膝關節勞損的活動,靜養休息。待急性期過后,調養的方法應由“靜”轉為“動”——如游泳、騎腳踏車、仰臥直腿抬高等膝關節不負重的運動方式,以改善關節活動性、增強關節肌力,減少急性期的發作。這里推薦一套四步練功法,堅持一段時間后,可以明顯增加膝關節屈曲的角度。
第一步:直腿抬高。仰臥,患膝伸直抬高30-40厘米,堅持不住時可放下休息相同時間,重復練習10-15次。早晚各做一組。如果可堅持1分鐘以上,則進行下一步。
第二步:負重直腿抬高。動作同上,在足背上擔負一定的重量,可從1公斤開始,逐漸增加到5公斤,如果可堅持1分鐘以上,則進行下一步。
第三步:負重短弧練習。坐在床邊,患膝下墊一枕頭,使之屈膝30度,患足負重從5公斤逐漸增至10公斤,做抬腿伸直練習,如果可堅持1分鐘以上,則進行下一步。
第四步:負重長弧練習。坐在床邊,小腿下垂成屈膝90度,患足負重從10公斤開始,逐漸增加到20公斤,坐抬腿伸直練習,如果可堅持1分鐘以上,則生活和工作基本可以和正常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