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從《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爸爸回來了》到最近的《奔跑吧,兄弟》、《我們相愛了》、《花兒與少年》等國產綜藝欄目掀起了全民熱捧的高潮。廣大受眾被他們吸引得翹首引盼、癡心守候,他們無疑是成功的。本文將就《奔跑吧,兄弟》深入探析節目背后的“秘密”。
在網絡搜索中不難看出,首先這些欄目在名稱上通常有“兄弟”,或是“同名同姓”或是進行了中國式改良,其次在內容編排上或原版引進或增加中國特色,有的甚至采用原班團隊進行打造。當然,“借鑒”在影視史上并不算一個陌生名詞。“借鑒”有別于“抄襲”。“抄襲”是指未經當事人同意而擅自采用;“借鑒”則是基于一定程度的合作或是采用相近的形式填充不同的內容。
以《奔跑吧,兄弟》為例,其引進的是韓國著名綜藝欄目《Runningman(以下簡稱“RM”)》。《RM》是韓國SBS(Seoul Broadcasting System)電視臺以著名藝能主持人劉在石為核心打造的大型周播綜藝節目,于2010年7月11日開播。以每期七位固定主持人(劉在石、池石鎮、金鐘國、河東勛、Gary、宋智孝、李光洙)搭配不同數量嘉賓以團隊或個人形式完成不同主題的腦力與體力結合的不同任務贏取提示,并在最終任務中判定優勝者得到獎品或獎金,失敗者則獲得相應懲罰。其中以各種形式“撕名牌”環節深入人心,節目風靡全亞洲,七位主持人也以各自鮮明不同的個性特點擁有眾多“粉絲”。
浙江衛視2014年引入《RM》并為節目命名為《奔跑吧,兄弟(以下簡稱“跑男”)》,于同年8月28日開機,10月10日晚21點10分開播第一季,同樣采用6男1女(鄧超、李晨、陳赫、鄭愷、Angelababy、王祖藍、王寶強)的固定主持。在主持陣容上,《跑男》的主心骨挑選了具有高人氣的青年演員鄧超,所有成員的個性設定選擇了在吻合《RM》的基礎上發掘自身特點。
李晨以“大黑牛”形象對應“能力者”金鐘國,鄭愷和Angelababy以“周五情侶”形象對應“周一情侶”Gary和宋智孝,陳赫、王祖藍和王寶強則以“最弱體”形象對應池石鎮、河東勛和李光洙的“必觸Cross兄弟”。同時跑男們也在不斷摩擦與磨合中衍生出不同的組合形象,如陳赫常屈服于李晨的“蠻力”,偶有反抗效果甚微,第10期節目中陳赫與李晨組隊,被王寶強笑稱孩子找到了媽媽,由此誕生“晨赫母子”,此后字幕也常以“晨媽媽赫寶寶”配以解說;陳赫與鄭愷是大學同窗兼室友,第3期節目中鄭愷聊到陪陳赫做闌尾手術,此后第7期節目中字幕首次以“闌尾兄弟”標注兩人;王寶強與王寶藍則因為相近的身高、默契的配合度被合稱為“寶藍兄弟”。在繼承《RM》人物特性的同時,跑男們也努力營造出更加鮮明的自我風格。其中鄧超在節目時而打諢插科、時而大秀舞步、時而化身暖心大哥,贏取了一眾粉絲,也奠定了他的“逗比”形象;陳赫則常以口頭禪“你是豬嗎?”被眾兄弟調侃,自詡為“天才的大腦”,以極強的推理能力搭配極差的體力淪為“弱者”,在撕名牌環節中屢戰屢敗;鄭愷以其奔跑速度著稱為“小獵豹”,更因第3期節目一屁成名,被封“屁王”等稱號;與之在節目中曖昧互動的Angelababy因其靚麗的外形也因其敢于拼搏的精神被同時贊為“女神”與“女漢子”,王寶強則常被冠以“少林寶強”之名,在節目中也多次展示少林功夫;王祖藍的笑聲貫穿整季,成為其標志,因其身材矮小,在游戲環節中常常不參與正面沖擊,出其不意獲得勝利而獲封“撿漏王”;李晨以其身體優勢在撕名牌等體力運用環節所向無敵,為區別“能力者”金鐘國,以“大黑牛”為號。
《RM》經過四年多的時間,在韓國乃至亞洲都累積了極高的人氣和贊譽,節目制作流程與開發相對成熟與穩定。《跑男》從開始選擇完全繼承《RM》的原有風格是非常明智的,甚至可以說就是《RM》的中國版。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如果《跑男》拋棄《RM》的已有風格,完全著力于打造自己的特點很有可能將《RM》積累的受眾群喪失掉,更有可能引發他們的徹底抵觸。而《跑男》的主持陣容尤其是嘉賓陣容,都是國人耳熟能詳的明星們,如林俊杰、郭京飛、于震、羽泉組合、白百何、孫楊、陳建州、范冰冰、韓庚、黃曉明、小宋佳、熊黛林等等,他們在節目中完全擯棄以往在電影電視中營造的各種“高大上”形象,為了完成任務“奮不顧身”,在泥潭中摸爬滾打、在泳池里撲騰掙扎等,給觀眾帶來無盡的歡樂。這種形象上的顛覆是觀眾感到好奇的,而好奇心引發期待,這是節目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
《跑男》第一季持續播出三個月共15期,其中前5期節目為浙江衛視和韓國SBS團隊共同打造,由韓方主導中方配合,第2期節目更是奔赴韓國取景,與韓國RM家族展開了面對面“斗爭”。自第6期節目開始就完全交由浙江衛視俞杭英團隊獨立制作。第二季節目于2015年4月17日晚21點10分開播,播出當日打破中國電視史上綜藝節目首播記錄,第二期節目更以收視率4.886占據綜藝收視排行榜首位。主持人陣容上王寶強因個人發展退出,改由青年演員包貝爾加入,由于包貝爾與王祖藍的面孔相似度,兩人立刻被合稱為“撞臉兄弟”。
無論是已經結束的第一季還是剛剛開始的第二季,從整體內容上不難發現,《跑男》保留了相當一部分《RM》的經典游戲環節和懲罰方式,如:各種泥潭任務、各種水上任務、各種指壓板任務、紙船渡河、集裝箱逃生、飛椅入水、水槍大戰、面粉桶懲罰等等。同時節目組也因地制宜,結合中國特色開發了不少游戲環節與全新主題。如:2014年12月12日播出的第10期節目,任務城市為武漢,本期主題以中國象棋為由,展開了“楚漢之爭”。整期節目都融入了象棋元素,在最終的“撕名牌”環節,楚漢兩隊隊員以各自對應的象棋棋子,按照象棋規則相互“搏殺”。每期節目都在不同的任務城市展開,任務地多是當地著名景點,畫面拍攝風格沿用了韓國式的精良制作,一改國產綜藝節目在畫風上的“不拘小節”,以電影構圖式的拍攝結合搖臂、航拍等拍攝手段展現給觀眾精美的畫面,同時以解說的形式對取景地加以介紹,一方面能令當地觀眾產生共鳴,另一方面也極大的促進了當地旅游資源的宣傳。如:2014年10月17日播出的第2期節目,任務地點為烏鎮,本期節目以“穿越時空的真實愛情記憶”為主題展開,畫風典雅,具有濃厚、古樸的時代感。
結合《跑男》第一季、第二季的播出情況來看,一味地“借鑒”只會讓節目越做越“死”,在“拿來”之后,融會貫通、提升更新更為重要。《跑男》的“歷史”尚短,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較短的時間內引領了全新的綜藝浪潮,但是如何繼續保持下去并不斷總結開發屬于我們自己的綜藝節目是《跑男》團隊、浙江衛視乃至全部綜藝媒體人需要探討和摸索的。打開電視機,不難發現,各大衛視乃至中央電視臺都有此類合作項目,如湖南衛視剛剛結束的《我是歌手(第三季)》和即將開播的《爸爸去哪兒(第三季)》、浙江衛視《爸爸回來了》、江蘇衛視《我們相愛了》,中央電視臺則將與韓國MBC電視臺合作推出中國版《無限挑戰》等等。不可否認,目前中國綜藝節目制作創意、流程及成品效果與韓國是存在差距的,通過“拿來”這一形式,我們在合作中不斷汲取對方的優勢不斷挖掘自身的潛力,在“拿來”的基礎上,不斷打磨不斷消融。我們的最終目的不應該是僅僅借助已成功的節目來斬獲收視率、廣告投資,而應該通過“拿來”,學習和摸索成功的制作方式與流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創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綜藝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