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玉鳳 戚玉嬌


【摘要】軟件產業虛擬集群是網絡經濟時代下應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及全球合作網絡的形成而產生的新型組織模式。針對軟件產業虛擬集群運行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信任及利潤分配等協調問題,分析軟件產業虛擬集群形成耗散結構的必要條件,構建基于耗散結構理論的軟件產業虛擬集群演化模型,對軟件產業虛擬集群協調的必要性進行分析,為后續構建軟件產業虛擬集群協調機制提供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軟件產業虛擬集群;耗散結構;協調必要性
1 ?引 ?言
隨著通信技術的普及、全球合作網絡的形成以及軟件產業的快速發展,軟件技術和客戶需求日益復雜,軟件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性能要求日漸提高,同時軟件產品和服務的無實體性、技術性、知識密集性,軟件產業集群逐漸呈現虛擬化發展趨勢,形成軟件產業虛擬集群(Software Industrial Virtual Cluster,SIVC)。軟件產業虛擬集群是指地理上分散的從事軟件產品開發、經營以及提供軟件服務的軟件產業園、軟件企業、相關企業和組織機構,借助于先進的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以技術創新、信息交流、資源共享、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為目的在虛擬空間上聚集形成的知識密集型組織[1]。
軟件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以及SIVC自身所具有的跨地域性、動態性、成員異質性,SIVC運行過程中,存在著成員目標與SIVC整體目標相沖突,成員間信息不對稱,信息交換質量差,成員間相互不信任或信任程度低,機會主義行為嚴重,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問題。為了促進SIVC穩健發展,提升其在軟件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應對SIVC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協調。
因此,在識別SIVC運行中存在的協調問題的基礎上,分析SIVC形成耗散結構條件,構建基于耗散結構理論的SIVC演化模型,對SIVC協調的必要性進行分析。
2 ?軟件產業虛擬集群協調問題分析
SIVC的各成員在虛擬空間上通過分工與合作實現軟件產業價值鏈的增值,信息的準確、及時交互是SIVC運行的前提。SIVC成員間借助網絡進行跨時空的溝通和聯系,網絡運行的不穩定及成員提供信息的不完全,使得成員之間擁有不對稱的信息。軟件產業知識、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交互過程中存在的時間滯后導致成員獲取的信息失真。SIVC的動態性及跨地域性使得成員缺乏對SIVC內整體信息動態的掌握,導致成員擁有不完整的信息;成員為了避免知識、核心技術外溢而不與其他成員進行交流合作,集群內信息流通閉塞,造成集群信息缺乏。因此,在SIVC的運行過程中存在信息問題需要協調。
軟件產業更新速度快,軟件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周期短、開發風險大、市場競爭激烈,成員間的相互信任能夠加速成員企業對外部環境的反應,防止機會主義行為發生,減少合作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然而SIVC的成員分處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借助網絡進行溝通和聯系,SIVC的跨地域性、成員異質性以及軟件產業的高風險性,使得成員企業目標與SIVC整體目標相沖突,合作態度不積極,信息交換質量差,知識技術資源共享程度低,機會主義行為嚴重,成員企業敏感信息及關鍵技術保密性不強,交易成本高等。因此,在SIVC的運行過程中存在信任問題需要協調。
SIVC的成員企業以獲取利益為合作驅動力,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對SIVC的運行及成員合作具有重要作用。軟件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軟件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工作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大腦思維活動,并且軟件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成員企業的合作投入、貢獻程度以及承擔的風險各有不同。同時成員企業分散在不同的地域范圍內,成員企業在組織文化、管理理念、工作標準、價值觀等方面存在異質性,對利益獲取態度、參與目的存在很大差異。SIVC的成員企業在利益分配過程中容易忽略影響利益分配的投入、風險、貢獻程度以及成員企業主觀因素,導致成員企業間利益分配不合理。因此,在SIVC的運行過程中存在利益分配問題需要協調。
基于以上分析,由于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軟件市場競爭不斷加劇、軟件產業的高風險高收益以及SIVC自身所具有的跨地域性、動態性、成員異質性、知識密集性,在SIVC運行中存在信息、信任以及利益分配問題需要協調。
3 ?SIVC耗散結構條件分析
1969年學者伊里亞?普里戈金提出耗散結構理論。該理論認為一個遠離平衡狀態的開放系統,與外界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當系統內某個條件達到一定臨界值時,系統將會由無序狀態轉變為時空或者功能穩定的有序狀態,這種穩定的有序狀態即為耗散結構[2]。
SIVC具備形成耗散結構的條件:
1.SIVC由眾多成員組成 SIVC的成員包括軟件企業、軟件產業集群、大學、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培訓機構、網絡提供商、服務提供商以及相關企業如計算機硬件業、通訊設備業等。眾多的成員構成是SIVC形成耗散結構的基礎。
2.SIVC的開發性 為了保證SIVC的生存與發展,SIVC不斷從外界引入知識、技術、資金和人才等,并借助各種營銷手段向外界輸出各種軟件產品和服務,與外界進行著各種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同時SIVC具有明顯的跨地域性和動態性,其成員分布在不同的地域范圍內,成員間借助網絡進行交流,集群內信息、知識、人員及成員等流動性大,使得SIVC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開放性是其形成耗散結構的一個必要條件。
3.SIVC遠離平衡狀態 SIVC的成員分布在不同的地域范圍,成員間在組織文化、管理理念、工作標準以及規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SIVC與外界進行著知識、技術、人才的交換,并伴有資金的流動,同時SIVC所處的經濟、政治環境等的變化對其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使得SIVC處于非平衡的狀態,即遠離平衡狀態。SIVC只有遠離平衡態,才能自發的向有序狀態演化。
4.SIVC是非線性結構 軟件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人力資源是軟件產業最重要的資源,大量的知識都存儲在人腦中,軟件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工作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大腦思維活動,因而SIVC中軟件產品和服務的研發過程是非線性的。同時,SIVC的成員加入集群的目的各不相同并且成員之間存在的復雜的影響和制約關系,使得SIVC中普遍存在非線性相互作用。非線性結構對于耗散結構的形成具有建設性。
5.SIVC中存在漲落作用 系統漲落包括內漲落和外漲落,分別由系統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所引起。SIVC由眾多處在不同地域范圍的成員構成,成員間進行著各種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成員所擁有的資金、人員、知識、技術等在質量和數量方面不斷變化,集群內不斷進入或衍生出新成員以及一些老成員的退出或滅亡等都是引起SIVC內漲落的因素。政府相關政策的變化、市場對軟件產品和服務需求的變化以及軟件技術的升級換代等是引起SIVC外漲落的因素。漲落是形成耗散結構的原始動因。
基于以上對SIVC的分析,SIVC具備形成耗散結構的條件。
4 SIVC協調的必要性分析
普里戈金用公式 反映系統熵的變化, 反映的是系統內部引起的熵變,且 不為負, 反映的是系統與外界進行交換時引起的熵變,其可取正、負或零。SIVC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其與外界環境之間存在熵的交換[3],如圖4-1所示。
圖4-1 ?SIVC與外界環境的熵交換
在 且其足夠抵消 時,即 且 時, ,表明SIVC內部的熵增足以被來自外界的負熵所抵消,此時SIVC系統總熵為負,意味著SIVC將會朝著穩定的有序化狀態演進[4]。
因此,SIVC要想形成耗散結構,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①盡量減少SIVC系統內部的熵增;②從外界環境引入足夠的負熵。
圖4-2 ?基于耗散結構的SIVC演化過程
針對SIVC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協調問題,通過構建協調機制,能夠保證成員間信息的順暢溝通,減少成員間的信息不對稱性,使成員能夠快速了解市場信息,減少不必要的市場搜尋成本;能夠促進成員間相互信任,減少成員間的沖突和矛盾,減少成員間合作中的交易成本和監督成本;能夠促使成員間公平合理的分配合作所獲得的收益,減少成員間的利益沖突;同時良好的發展環境使SIVC內的知識、技術更新速度快,創新要求高,很多成員無法適應SIVC的發展環境而退出SIVC或是徹底消亡,這些都減少SIVC內正熵的增加。
通過構建協調機制,營造SIVC良好的信任、合作和創新的氛圍,SIVC中的知識溢出、技術創新以及合作利益的公平分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員、企業及組織機構加入SIVC;協調的信息溝通,能夠加強成員同外界的知識、技術交流,不斷將外界的新知識、新技術引入SIVC,進而為SIVC引入足夠的負熵。基于耗散結構理論的SIVC演化過程如圖4-2所示。
通過減少SIVC內部的熵增以及從外界引入負熵能促使其遠離平衡狀態,在非線性作用下,借助漲落,促進SIVC朝有序化方向發展,使SIVC形成耗散結構。因此,為了促使SIVC形成耗散結構,在SIVC內構建合理的協調機制是有必要的。
5 結論
本文在識別SIVC運行中存在的信息、信任及利潤分配等協調問題的基礎上,分析了SIVC形成耗散結構的條件,建立了基于耗散結構理論的SIVC演化模型,對SIVC協調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通過構建有效的協調機制,推動SIVC不斷的從一個耗散結構躍升到新的耗散結構,促進SIVC穩步有序的發展。本文為后續構建SIVC的協調機制,對SIVC進行有效協調提供參考和依據。
參考文獻:
[1]翟麗麗,柳玉鳳,王京,李楠楠. 軟件產業虛擬集群企業間信任進化博弈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4,22(12):118-124.
[2]蘇屹. 耗散結構理論視角下大中型企業技術創新研究[J]. 管理工程學報,2013,27(2):107-1112.
[3]曾德明,楊磊,何銀芳. 企業創新網絡中知識擴散的耗散結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11):333-336.
[4]高長元,王京. 基于耗散結構的高技術虛擬產業集群準入退出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28(10):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