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生
很多人可能覺得,拍賣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一件事情,但凡財大氣粗者,直接十萬百萬的往上提價,傲視群雄誰能稱王?喜歡“砸場子”或另有其他目的的人士,直接在對方的叫價上“一百一百地往上加”,倒也雅致有趣……好吧,你電影確實看多了。要知道真實的古玩藝術品拍賣現場,可沒有這般輕松有趣,咱既都是平頭百姓,也期冀于在某個拍賣現場“撿漏致富”,那就應該好好學習一些拍賣撿漏技巧,沒準兒哪天“想錢想瘋了”的心能夠感天撼地,最后真能以低價“撿著”一件絕世瑰寶,也算大功告成,不是嗎?好吧,閑話少敘,來隨我一起看看專家們所列舉的這幾大拍賣撿漏的訣竅吧。
第一,就是仔細研究每年的藝術品市場走勢,比如某年經濟形勢不好,那些煤老板大財團們都沒心思玩婚外戀了,就知道低價賣房賣礦,一心想著如何挽救行將斷裂的資金鏈,更別說去花費時間“裝模作樣”把玩藝術品了,那這個時候你去拍賣場上轉悠,遇著心儀的藏品果斷出手,結果往往會物有所值,甚至是大大超值。
第二,就是一定要盡量避免大眾和炒家關注的熱點,專找冷門的板塊和品種下手,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戰果。別今年市場就流行炒翡翠,你非得看上一款翡翠手鐲后就茶飯不思,狀若癲狂,這種“往槍口上撞”的做法實在不值得同情。這里再教你一個小絕招——你可以在北方的拍賣場買南方的熱門畫家作品,在南方的拍賣場買北方熱門的珠寶、翠鉆等。這樣差價一吃,順道還能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小酒一溫,收益到手,豈不快哉?
第三,尋找那些有缺陷并且經過必要的修復可以恢復原狀的拍品舉牌。品相不好是拿到低價的硬性理由,其前提是缺陷不大、可修復。如果缺陷太大喪失了修復價值,再便宜也不能要。這一點一定要請業內專家定奪。比如你花低價拿到了一塊元青花的“碎片”,你可以盡情地隨著《小蘋果》忘我搖擺,因為元青花即使是碎片也是價值連城。可若是你花低價購買了一個號稱是清朝某娘娘帶過的“爛玉鐲”,無法修復且價值不大,試問咱還有什么臉高興?
這第四點就比較“專業”了。那就是盡可能地尋找各品類的標準器入手。如故宮典藏的各類制式官窯器、各大拍賣公司曾經多次拍賣過的同類制式器物,它們可能價格略高,但是標準器認知度高,這相當于金融市場的硬通貨,流動性強且容易變現。還有專家介紹說,在預展現場一定要做足功課,看清該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如果比實際價值低50%以上,就值得舉牌一搏。特別是遇到其年代、材質、造型、畫(刻)工與大拍賣公司的標準器毫無二致的拍品,且估值明顯低很多的,就應該準備入手一搏了。
除此之外,我們在參加拍賣前,一定要認真研讀拍賣圖錄,并將不同拍賣公司的估價做個比較。還要在網上查詢近三年同類拍品的成交價,定下自己舉牌的價格區間。在拍賣現場,即便你是多么鐘情于某件藝術品,也一定要抑制自己舉牌的沖動,制定好自己舉牌的價格范圍,如果超過毅然退出,等待以后有利時機再行出擊。另外,既是鐘情于撿漏,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們最好選擇正規的、小一點的拍賣公司去碰運氣,那些保利啊、佳士得啊聽著雖然大氣,藏品品質也有保障,可是咱有實力接盤嗎?